一轮复习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艺术 第6课 中国古代的文艺 针对训练1。【解析】A。第30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第9讲 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考点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专题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A.经济改革并。
一轮复习历史Tag内容描述:<p>1、专题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行政机构的设立和管理机构的调整,维系着专制统治。据此回答15题。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皇帝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地方归中央直接管理才能体现政府的统一。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p><p>2、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9讲欧美的工业革命考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首先从英国开始的条件1政治保障: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2基本条件(1)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2)对外掠夺和奴隶贸易,使英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3)工场手工业为新技术的采用和发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成就1机器的发明(1)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p><p>3、必修一第一讲商周和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基础知识整理1、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 ,在政治上有浓厚的 色彩。2、周朝的政治制度有 、 、 。3、分封制就是周王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加强统治,把 、 等分封给以为主体的诸侯国,各诸侯国对周王承担 、 、 ,通过此制度,周朝扩大了 、周王确立了 的地位,西周贵族集团形成 的等级序列。该制度开始瓦解于 ,彻底瓦解于 。4、宗法制就是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 的矛盾,用 和 相结合的制度,其核心是 ,根据该体制,西周贵族集团确立的严格的。</p><p>4、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第六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一节 科学技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出现的标志、条件、特点和影响。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讲述,使学生明确认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p><p>5、第20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12考纲解读】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2012高考预测】1要关注新中国政治体系的框架(人民。</p><p>6、中国近代史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程标准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4.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5.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考纲要求1.林则徐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p><p>7、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与艺术 第6课 中国古代的文艺 针对训练1:(2011年安徽文综)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 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盘曲)屈无端倪” ,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 格的是( )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解析】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 ,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是文人画的特点,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 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 交。</p><p>8、第29练 古代中国的农业1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县制的出现B铁农具的使用C都江堰的修建D一牛挽犁的出现2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3.(青岛2017届3月质量检测,25)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p><p>9、第8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考试说明考查角度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6课标全国,29)近代中国军备的发展2.(2013课标全国,29)清政府向近代外交的转变3.(2013课标全国,40)晚清海洋利用的变化及启示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教材补充历史概念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口岸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p><p>10、高二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15专题)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11年3月深圳松岗中学高三测试12题)史记商君传:“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C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D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2(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2题)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制度(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4题)史学家唐。</p><p>11、考点3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b)1原因(1)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宗旨: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2)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目标,采取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赤字问题。(3)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4)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2特点(1)“新”在较长时期经。</p><p>12、第30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考点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黄金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3调整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政府纷纷寻找医治这一新疾病的药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学派和货币。</p><p>13、第9讲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考点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2)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表现洋纱取代土纱,使“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织”与“耕”分离。中国的农副土特产日益商品化。一批传统的手工业走向没落,如家庭棉纺织业等。(4)影响瓦解着自然经济,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客观上促进。</p><p>14、第30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出现了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某种经济形态,它属于经济体制范畴,是在基本经济制度既定的条件下,为促进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由一系列有机联系并相互制约的机制、制度、组织、决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复合体。这种经济是()A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C“混合经济”D“新经济”C从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可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应是“混合经济”,C项正确。2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进步就是。</p><p>15、专题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解析:选C材料的意思是郑庄公不但不履行诸侯的义务,没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甚至还打伤周天子,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表明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故C项正确。2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p><p>16、猜一猜:他们都是谁?,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商鞅,至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时期: 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单元,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黄”:黄帝的学说,“老”:老子的学说,黄 老 之 学,内容:治身(养生)、治国。,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作用: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汉兴,接秦之敝,诸侯。</p><p>17、综合检测(三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解析:选B据材料海国图志“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2冯桂芬指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p><p>18、综合检测(二十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A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B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C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D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解析:选B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故A项错误;为了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为了解决经济政治危机,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p><p>19、选修检测(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1(2019广东六校联考)材料一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苴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p><p>20、综合检测(二十)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79年春,甘肃干部张浩致函人民日报,明确反对包产到户。时任国家农委主任王任重函告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要报社“站出来说话”。第二天头版发了张浩来信,加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重要按语”。这表明()A经济改革并非一帆风顺B包产到户不符合中国实际C改革开放在争议中前进 D“左”倾错误思想未被纠正解析:选A由材料“1979年春,甘肃干部张浩致函人民日报,明确反对包产到户”,可见农村经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