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1课时)
第1页共3页印度印度第第11课时教学反思课时教学反思印度是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章节印度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国家教学中注意从学生读图入手以问题为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了解印度各地理要素之间相...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主备人。
印度(第1课时)Tag内容描述:<p>1、第 1 页 共 3 页 印度印度 第第 1 1 课时教学反思课时教学反思 印度 是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 是世界 地理的基础章节 印度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国家 教学 中注意从学生读图入手 以问题为引导 调动学生积 极性 了解印度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同时结合 学生前面所学知识 温故知新 层层深入剖析 收到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导入部分采用学生耳熟能详 的 西游记 的故事背景 富有趣味性 教学内容。</p><p>2、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主备人:曾庆松时间:2011年3月13日 个案设计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p><p>3、印度精品教案(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产生的背景、发展条件、涉及的主要领域、发展现状、特点及作用。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印度的产业发展,体会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与其。</p><p>4、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印度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知道印度实施的两次“绿色革命”的目的和结果。知道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资料分析、归纳印度的气候、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印度的气候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环。</p><p>5、印度 教材分析 印度面临广阔的印度洋 扼印度洋交通要冲 非洲 欧洲从海上通往亚洲的必经之路 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印度是南亚大国 与我国山水相连 无论国土面积 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 还是科技发展水平 军事实力 都居。</p><p>6、印度名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教材分析】印度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作为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在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印度的发展对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于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或步骤,在第六章亚洲的学习中已经详细的阐述,因此在认识国家部分教材侧重地理各。</p><p>7、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教学说课案刘庆堂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印度,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 “印度”一节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同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等)的国家,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计划和新大纲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当然也是中考的必考国家之一。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p><p>8、1 第七章第七章 第三节印度第三节印度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标解课标解 读读 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用实例说明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内容分内容分 析析 印度是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 是世界地理学习国家的基 础章节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是一个具有悠久 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但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蹂躝 独立后因 人口压力 水旱灾害频繁。</p><p>9、印度 课后作业 第1课时 1 下列有关印度居民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印度居民中 绝大多数是黄种人 B 印度人口众多 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C 近些年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 D 印度虽然人口众多 但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的压力并不大 2 下面关于印度气候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印度地处热带 亚热带 全年高温多雨 B 西南季风的强弱和退进早晚是造成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 C 全年气温高 但降水偏少 气。</p><p>10、印度 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印度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 作为南亚面积最大 人口最多的国家 其在人口 资源 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同时印度的发展对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或步骤 在第六章亚洲的学习中已经详细的阐述 因此在认识国家部分教材侧重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p><p>11、文明古国印度,教学设计:卉原中学Q,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印度2课时,学习内容,1.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2.发展中的工业,一、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1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 (3)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38页),2阅读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p><p>12、印度精品教案(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产生的背景、发展条件、涉及的主要领域、发展现状、特点及作用。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印度的产业发展,体会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与其。</p><p>13、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印度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知道印度实施的两次“绿色革命”的目的和结果。知道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资料分析、归纳印度的气候、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印度的气候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环。</p><p>14、喜 马 拉 雅 山,古代印度,第3课时,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北回归线,亚,洲,1、地理位置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回归线横穿印度北部。,(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2、气候条件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3、水文条件河流定期泛滥(印度河、恒河),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农业发达,4、土壤条件土壤肥沃,一、描述古代印度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p><p>15、印度精品教案(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产生的背景、发展条件、涉及的主要领域、发展现状、特点及作用。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印度的产业发展,体会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与其。</p><p>16、印度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印度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作为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在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印度的发展对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或步骤,在第六章亚洲的学习中已经详细的阐述,因此在认识国家部分教材侧重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p><p>17、教学设计:腾克中心校 王国东,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印度,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华,人,民,共,和,印度的国旗,印度,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包括南亚大部分,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之一,清白色的泰姬陵,蓝色的泰姬陵,晨曦中的泰姬陵,迷雾中的泰姬陵,夕阳下的泰姬陵,泰姬陵的内部,泰姬的棺木,穆莫泰姬玛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