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见课本第37页)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x=vt。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见课本第38、39页) 1.位移在v-t图象中的表示。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见课本第34页) 1.定义 沿着一条直线。
【赢在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Tag内容描述:<p>1、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填一填,练一练,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见课本第37页)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x=vt。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其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t图线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矩形的面积。,填一填,练一练,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见课本第38、39页) 1.位移在v-t图象中的表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p><p>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填一填,练一练,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见课本第34页) 1.定义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恒定不变的运动。 2.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是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是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的直线运动。,填一填,练一练,3.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 (2)匀变。</p><p>3、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填一填,练一练,一、自由落体运动(见课本第43页)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 (1)运动特点: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受力特点:只受重力作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见课本第44页) 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号为g。 2.方向:自。</p><p>4、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填一填,练一练,一、加速度(见课本第26页) 1.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 。 3.单位:国际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符号为m/s2。 4.方向:加速度是矢量(选填“矢量”或“标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见课本第26、27页) 1.加速度的。</p><p>5、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3.理解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掌握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时间图象。,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使用,2.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1)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 s(电源频率为50 Hz),所以点迹密。</p><p>6、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砝码,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纸带,导线,夹子,小盘,天平,小车,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复写纸,刻度尺。,三、实验原理 1.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1)控制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拉力F,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 (2)控制砝码。</p><p>7、本章整合,专题一,专题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专题二,【例题1】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 (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12 m/s,39 m/s B.8 m/s,38 m/s C.12 m。</p><p>8、本章整合,相 互 作 用,专题一,专题二,弹力与摩擦力的对比理解 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直接法 对于物体形状变化明显的情况,可由形变情况直接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如弹簧、橡皮条产生弹力的情况。 (2)假设法 假设与研究对象相接触的物体施加了弹力,画出假设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判断受力情况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矛盾。若矛盾,说明二者之间没有弹力,若不矛盾,说明二者之间有弹力。 (3)状态法 将与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