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0的认识和加减法。使学生知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都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2.看图填数。4.在□里填数。1-5的认识。一共有( )只动物去游玩。从左边数起( )在第7个。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Tag内容描述:<p>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题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 第 节 数13三维 目 标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2、培养学生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写正确书写。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关键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课前准备小黑板、圆纸片。时间内 容 与 过 程学与教方法、手段一、复习:1、口算(看卡片口算5以内加、减法)2、看数。</p><p>2、比大小一、填空题1.和比较,____比____多,多____个。2.填“”、“”、“”。345515323.(1)有( )只小鸭 有( )只小鸭(2)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二、简单题1.数一数,写一写有( )只,有( )个,有( )朵,有( )只,有( )只。2.房子里藏着哪些数字宝宝?A号房子里可能有()。B号房子里可能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比多,多__1__个。2.3.(1)有( 4 )只小鸭 有( 2 )只小鸭(2)42二、简单题1.有(3)只,有(1)个,有(2)朵,有(5)只,有(4)只。2.A号房子里可能有(1、2、3、4)。B号房子里可能有(1、2。</p><p>3、比大小 1 3比4少__________2、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3 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参考答案1 3比4少___1_______2、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3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p><p>4、比大小 一、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二、想一想、填一填5 ( ) 1 ( 4、3、2、1 ) 1 ( 2、3、4、5 )三、 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得与上面的物体同样多。</p><p>5、比大小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课前准备:课件、和1-5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2.看图数一数,写一写3.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图中有什么?每种物体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生。</p><p>6、比大小1.想一想,排一排。2 4 5 1 3()()()()()()()()()()我钓了5条鱼。我钓了1条鱼。2.小猫钓鱼。我钓了3条鱼。把它们钓鱼的条数按从小到大排一排。把它们钓鱼的条数按从大到小的排一排。3.看图填空。小花小阳小丽小刚小红光明小学一(1)班要开班会了,小花、小阳、小丽、小刚、小红5位同学正在彩排节目呢(如上图),你们瞧,小红站在小刚的()边,小丽的左边站着()和(),小阳站在小花的()边。参考答案1.143212.1313.右小花和小阳右。</p><p>7、0一、在情境中理解“没有可以用O来表示”。可以课件动态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讲述猴子吃桃的数学故事,并记录桃子的数目。如:盘里有2个桃记作“2”;吃了1个后还剩1个记作“1”;又吃了1个以后,盘子里1个桃都没有了,怎么记?(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交流后揭示:在数学上,一个都没有用O表示。二、注意O的写法的指导。在教学0的写法时,教师要进行指导: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三、根据图意理解O的加减法的算理。鸟窝里原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小鸟,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使学生明白:从3只小。</p><p>8、02.写一写3.看谁填的对0+4= 5-1= 3+0= 4-4= 2-0= 2+0= 1-1= 5-2=4-0= 5-5= 4+0= 3-0=4.看图写出算式参考答案1.0 2 3 42.5 3 4 03.4 4 3 0 2 2 0 3 4 0 4 34.4-4=0 3+0=3 2-2=0。</p><p>9、0一、填空题1在里填数2看图填数3下图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4在里填数5在里填上“”或“”431550325404二、应用题1.小明和妈妈一起来到小河边,小明看到河里有4只鸭子自由自在地游着。不一会儿,4只鸭子全部游上了岸。妈妈问:河里还剩几只鸭子?2.小朋友玩套圈的游戏,小红套中了3个圈,小芳一个圈也没套中。她们俩人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2、 2 0 43、0 4 04、2 3 5 05、 二、应用题1 、4-4=02、3+0=3。</p><p>10、第二课时 搭积木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 摆、搭、推几何体教学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立体图形常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摆一摆、搭一搭、推一推等实践活动的过程。过程 与方法: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受几何体的一些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的积极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拼出新的图形,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所拼图形。</p><p>11、第几,第 第 第 第 第,1,2,3,4,5,有 人排队。,5,排第 ,他前面有 人,后面有 人。,2,1,3,从图中还可以提出 什么问题?,涂4个,从左边起涂色。,涂第4个,从左边起涂色。,涂4个,涂第4个,从左边起涂色。,涂第4个,涂4个,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它的后面是几号车?,数学小游戏,介绍自己的位置,再 见。</p><p>12、第2课时 搭积木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过程与方法:经历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使学生能体会平面、曲面。师生共同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玩具。教学用具:师生共同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玩具。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情景创设同学们,我们期待已久。</p><p>13、第几一、填空题1.小动物们排成一队去游玩,一共有( )只动物去游玩,从左边数起( )在第7个。2.男同学有( )人,女同学有( )人;一共有( )人,从左数起,戴帽子的男同学排在第( )个。3.上图是8个人正向前走,穿深色衣服的人排在第6个,当他们向后走时,穿深色衣服的人排在()个。4.它们住在楼房的第几层?住在第( )层,住在第( )层,住在第( )层,住在第( )层,住在第( )层。二、情景题1.(1)把右边的7只蝴蝶圈起来;(2)从右边数起,把第7只蝴蝶涂上颜色。2.赛车(1)有( )只小动物参加比赛;(2)第1名是( )号车,第2名是( 。</p><p>14、加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2.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加好、等号、会读写加法算式。【教学难点】知道加法的意义。课前准备小黑板、数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引。</p><p>15、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3.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课前准备:小棒、三角形和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数一数图中每种物体的数量各有多少个?2.依次汇报。3.在桌上依次摆出2根小棒,3个三角形,5个圆片。边摆边说一说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书空。4.将摆好的三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设计意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