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认识11[编号:26664167]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认识11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一课时认识1120各数教学目标。读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读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教师激发学...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一课时认识11—20各数教学目标。掌握20以内数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认识11Tag内容描述:<p>1、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 第一课时 认识1120各数 教学目标: 1. 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及个数的组成。 2. 在数数,读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3. 培养动手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字。 重点难点: 在数数、读数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一、 疑: 谁能说一说你。</p><p>2、认识11-20各数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特色:用活动的形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p><p>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教学重点: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教学难点:理解数位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数20以内的数(1)从1数到20。(2)从20数到1。2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的组成。11、13、16、18、20分别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回答。师:同学们对1120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怎么写这些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p><p>4、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第一课时 认识1120各数教学目标:1. 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及个数的组成。2. 在数数,读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3. 培养动手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字。重点难点:在数数、读数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一、 疑:谁能说一说你认识的数?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数的?在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几?( )个一是1个十?二、 探【展】1. 认识10个一是“十”:小组讨论,用自己的小棒从1数到10,并把10根捆成一捆。1。</p><p>5、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的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课件 铅笔 小棒 学具:20支铅笔 两根皮筋教学重、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p><p>6、第九单元 认识11 20各数 第一课时 认识11 20各数 教学目标 1 正确数出11 20之间物体的个数及个数的组成 2 在数数 读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 个 十 理解10个一是1个 十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3 培养动手能力 体会。</p><p>7、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第一课时 认识1120各数教学目标:1. 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及个数的组成。2. 在数数,读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3. 培养动手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字。重点难点:在数数、读数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p><p>8、认识1120各数教材分析新知识点1.数一数1120各数,并会填写出来。2.认识个位、十位及1120各数的组成及大小比较。3.进行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简单运算。教学要求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地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数的大小。2.能正确口算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3.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建议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具体建议如下:1.关于数数、读数。(1)教学时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数出12根小棒,散放在桌面上,再想一想怎样容易看出这是12根小棒,接着把10根捆。</p><p>9、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试题 1.根据前面的规律,画出横线上的图形。 2、同学们要做20个灯笼,已做好18个,还要做多少个? 3、从花上飞走了6只蝴蝶,又飞走了13只,两次飞走了多少只? 4、飞机场上有19架飞机,早上飞走了6架,中午飞走了5架,现在机场上有飞机多少架? 5、小苹种7盆红花,又种了同样多的黄花,两种花共多少盆。</p><p>10、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教学重点: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教学难点:理解数位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数20以内的数(1)从1数到20。(2)从20数到1。2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的组成。11、13、16、18、20分别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回答。师:同学们对1120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怎么写这些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p><p>11、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的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课件 铅笔 小棒 学具:20支铅笔 两根皮筋教学重、难点:认识计数单位“十”,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p><p>12、认物体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积木玩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意思。 2、 分一分,帮助学生把积木按形状分成四类: 3、 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p><p>13、认识11-20各数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特色:用活动的形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p><p>14、班别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 填空。(36分) 1、看图写数。 ( ) ( ) ( ) 2、1个十和5个一组成( )。 2个十是( ) 3、19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 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6 13 20 2 1。</p><p>15、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第一课时 认识1120各数教学目标:1. 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及个数的组成。2. 在数数,读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3. 培养动手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字。重点难点:在数数、读数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一、 疑:谁能说一说你认识的数?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数的?在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几?( )个一是1个十?二、 探【展】1. 认识10个一是“十”:小组讨论,用自己的小棒从1数到10,并把10根捆成一捆。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