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一年级语文上册手和脑两件宝[编号:15291126]
一年级语文上册手和脑两件宝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致力于平民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揭示了手与脑对于人的学习、劳动、创造的重要性。层层深入地告诉人们双手与大脑的作用。劳动与创造要靠手与脑的道理。第一句讲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双手、做工、才能、劳动、两件、办不到。1.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儿歌写了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
一年级语文上册手和脑两件宝Tag内容描述:<p>1、作者简介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p><p>2、教学反思:小学生理解“创造”我们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特别重视发展和创新,他一再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的思想。他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精神,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江泽民同志强调,“认真做好少先队工作,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抓起,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崇高事业。”邓小平同志也一再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从娃娃抓起,思。</p><p>3、两件宝陶行知(1891194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后改知行、行知,安徽省歙县人。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同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执行书记,致力于平民教育。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发起组织生活教育。</p><p>4、两件宝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他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时间和空间等。本文是诸多文章中的一篇。全文以两件宝为题,揭示了手与脑对于人的学习、劳动、创造的重要性,层层深入地告诉人们双手与大脑的作用,劳动与创造要靠手与脑的道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手脑并用的意识。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全诗共有八行五句。第一句讲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这句里把双手和大脑成为人的两件宝,告诉读者手和脑对人的重要。第二句的两个分句分别讲双手与大脑的作用。这两个分句句式工整。第三句讲只有手与脑并用才能有创。</p><p>5、两件宝第二课时一、复习1认读生字词。2听写,写后集体检查、订正。双手、做工、才能、劳动、两件、办不到。3朗读课文。二、理解句子1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1)口头填空。工人农民护士老师(2)思考“就是干什么?(动脑筋,想办法)讲讲你或别人动脑筋的事。(启发:想一想,你在学习、玩、做事的暑假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你想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你见过他们经过想办法把事情办好的事吗?2、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师解释“创造”:想办法做出自己或辊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来。举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或举学校。</p><p>6、两件宝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儿歌写了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要靠它们去劳动,要靠他们去创造。教学目标:1、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认识12个,认识笔画竖提,会写“切、双”等9个生字。2、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回答文后问题。3、让学生懂得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激发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干和肯于动脑想的热情和积极性,体会“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的含义。课前准备1、收集课外活动照片、绘画作品,出一次专栏。2、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拓展习题:1、看拼音写词语。y qi dng shu shung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