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六年级上册》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六年级)》。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数学教学设计。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Tag内容描述:<p>1、小数修订后教材介绍义务教育教 科书数学(16年级) 教材修订情况整体介绍 . 封面页 . 第一部分 本套教材实验版的实验与使用总体情况 . 内文页 .一、本套实验教材的实验与使用情况 1.自2001年始,8个国家级实验区、4个志愿参加的实 验区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学校使用这套实验教材,进行 了6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自2002年始,各省级课改实验区也逐步使用这套 实验教材。在以后9年中,使用这套实验教材的地区 和使用量逐年增加。到2011年秋季,使用这套小学 数学实验教材的地区和数量均达到同类教 材之首。 二、各方对本套实验教。</p><p>2、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 末 调 查 试 卷(A) 2015.1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203 = 115= 804= 363 =740 = 316 = 4002 = 423 =2006 =415 = 3609 = 786 =5008 = 182 = 5607 = 847 = = = =二、用竖式计算,带* 的题要验算68&。</p><p>3、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折一折、剪一剪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1页生活中的数学、32页例4以及练习七的第12题,教材介绍了我国民间艺术剪纸,体现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作用,课堂练习剪一剪探究剪4个手拉手小人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知图形中对称、平移和旋转,通过探索剪纸的方法,培。</p><p>4、找次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例1 例2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思想,学会如何用直观的方式清晰、简洁、有条理地表示逻辑推理过程。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p><p>5、2012年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疏理,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一、教材的整体变化,(一)版面变化 (二)编者的话 (三)内容变动,点此播放讲课视频,二、教材的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加强对知识的整理。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 4、解决问题突出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6、注重知识的渗透。 7、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波利亚模式,提出问题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设计计划 :思考他们各排第几号? 实施计划 : 数一数 体验过程 反思 :解答正确吗?,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三、各单元教。</p><p>6、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介绍,新时代数学编写组,第一章 有理数(约20课时) 第二章 整式加减(约9课时)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约20课时) 第四章 直线与角(约14课时)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约7课时),全书共需约70课时,具体如下: 第一章 有理数 ( 约20课时)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约9课时) 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 约20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 直线与角 。</p><p>7、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昆山市巴城小学 宋均,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口算,3.2+6.9= 5.6-2.8= 0.30.15= 2.45= 2.54= 6.120.3=,10.1,2.8,2,12,10,20.4,102 33 0.23,100,5671.258,27,0.008,0.567,把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2份,,把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2份,,能切成多少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有几个面是涂色的?,把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 )份,能切成( )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有( )面涂色。,2,8,3,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没有涂色,把正方体的每条棱平均分成( )份,能切。</p><p>8、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仪征市胥浦中心小学 徐晶晶,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裤子,上衣,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裤子,上衣,28元,28元,裤子,上衣,?元,28元,283=,买一件上衣要多少元?,答:买一件上衣要84元。,84(元),裤子,上衣,28元,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答:买一套衣服要112元。,283=84(元),84+28=112(元),?元,84,84元,裤子,上衣,28元,?元,( )个28,4,1 + 3 = 4,284 = 112(元),答:买一套衣服要112元。,4,裤子,上衣,28元,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答:买一套衣服要112元。,283=84(元),84+28=。</p><p>9、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九年级) 修订版介绍,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修订原则 关注数学的科学性、教学的合理性,两者兼顾. 教材体系保持相对稳定,适当调整,考虑使用教 材的惯性.,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修订,数的部分 实数提前,便于学生理解点与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以及不等式的解集. 八上七下,1.数与代数,代数式部分 二次根式提前,便于解决勾股定理中根式化简等问题. 九上八下 分式提前,体现与整式的联系,便于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八下八上,函数部分 一次函数后移,使学生学习函数的难点移后.。</p><p>10、第一单元 准备课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 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 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 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图 实物 教学过程 一 创设。</p><p>1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1)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陶雪鹤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 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p><p>12、2012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目标:1、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 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4、 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p><p>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介绍(2)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 比多少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p><p>14、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下册,教材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主要变化,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 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括号(运算顺序) 3解决问题,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 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p><p>15、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小学数学室,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第一单元 负数,一、教学内容 认识生活中的正、负数,课标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例1情境更加丰富,增加了学生理解正、负数意义的机会。 删去了正数、0、负数比较大小的内容。 更加强调结合具体的量认识正、负数的现实含义。 不再使用“数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