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第三单元 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科学探究目标 1.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即用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橡皮筋缠绕方法。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Tag内容描述:<p>1、第三单元 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p><p>2、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教学设计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材简析】 生活中,不同的车辆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在第2课我们学习了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力,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 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把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p><p>3、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第3课时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p><p>4、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1.新建文件夹,第3课时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运动和力,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导入,探索,车尾,车身,车头,车轴,车轴,车轴套,橡皮筋缠绕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思考:想要小车向前运动,应该选择哪种缠绕方法?,2.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