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邱关源第1章
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本章重点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3基尔霍夫定律重点2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的特性返回11电路和电路模型1实际电路功能a能量的传输分配与转换b信息的传递控制与处理建立在同一电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b信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本章重点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3.基尔霍夫定律重点。
原著邱关源第1章Tag内容描述:<p>1、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本章重点 1 电压 电流的参考方向 3 基尔霍夫定律 重点 2 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的特性 返回 1 1电路和电路模型 1 实际电路 功能 a能量的传输 分配与转换 b信息的传递 控制与处理 建立在同一电。</p><p>2、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本章重点,1.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3. 基尔霍夫定律,重点:,2. 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的特性,返 回,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实际电路,功能,a 能量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b 信息的传递、控制与处理。,建立在同一电路理论基础上。,由电工设备和电气器件按预期目的连接构成的电流的通路。,下 页,上 页,共性,返 回,反映实际电路部件的主要电磁 性质的理想电路元。</p><p>3、1.1 电路和电路模型,下 页,上 页,返 回,反映实际电路部件的主要电磁 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2. 电路模型,电路图,理想电路元件,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理想元件。,电路模型,下 页,上 页,返 回,5种基本的理想电路元件:,电阻元件: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表示产生磁场,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表示产生电场,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表示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变成 电能的元件。,5种基本理想电路元件有三个特征: (a)只有两个端子; (b)可以用电压或电流按数学方式描述; (c)不能被分解为其他元件。,下。</p><p>4、本章重点,一阶和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及求解;,重点,一阶和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概念及求解。,1.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及初始条件的确定;,返回,含有动态元件电容和电感的电路称动态电路。,1.动态电路,7.1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当动态电路状态发生改变时(换路)需要经历一个变化过程才能达到新的稳定状态。这个变化过程称为电路的过渡过程。,下页,上页,特点,返回,例,过渡期为。</p><p>5、第6章储能元件,本章重点,1.电容元件的特性,3.电容、电感的串并联等效,重点:,2.电感元件的特性,返回,6.1电容元件,电容器,在外电源作用下,正负电极上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电荷,撤去电源,电极上的电荷仍可长久地聚集下去,是一种储存电能的部件。,下页,上页,电导体由绝缘材料分开就可以产生电容。,注意,返回,1.定义,电容元件,储存电能的两端元件。任何时刻其储存的电荷q与其两端的电压u能用qu平。</p><p>6、第3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本章重点,重点,熟练掌握电路方程的列写方法: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返回,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普遍性:对任何线性电路都适用。,复杂电路的一般分析法就是根据KCL、KVL及元件电压和电流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根据列方程时所选变量的不同可分为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特性。,电路的连接关系KCL,KVL定律。,方法的基础,系统性:计。</p><p>7、第11章电路的频率响应 本章重点 重点 1 网络函数 2 串 并联谐振的概念 返回 11 1网络函数 当电路中激励源的频率变化时 电路中的感抗 容抗将跟随频率变化 从而导致电路的工作状态亦跟随频率变化 因此 分析研究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下页 上页 频率特性 电路和系统的工作状态跟随频率而变化的现象 称为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 又称频率响应 1 网络函数H j 的定义 返回 在线性正弦。</p><p>8、第8章相量法 本章重点 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 电路定理的相量形式 重点 1 正弦量的表示 相位差 返回 1 复数的表示形式 下页 上页 代数式 指数式 极坐标式 三角函数式 8 1复数 返回 几种表示法的关系 或 2 复数运算 加减运算 采用代数式 下页 上页 返回 则F1 F2 a1 a2 j b1 b2 若F1 a1 jb1 F2 a2 jb2 图解法 下页 上页 返回 乘除运算 采用极坐。</p><p>9、第3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本章重点 重点 熟练掌握电路方程的列写方法 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返回 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普遍性 对任何线性电路都适用 复杂电路的一般分析法就是根据KCL KVL及元件电压和电流关系列方程 解方程 根据列方程时所选变量的不同可分为支路电流法 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 元件的电压 电流关系特性 电路的连接关系 KCL KVL定律 方法的基础 系统性 计算方法有。</p><p>10、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本章重点 2 电阻的串 并联 4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 电阻的Y 变换 重点 1 电路等效的概念 返回 电阻电路 仅由电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的电路 分析方法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电阻电路的依据 等效变换的方法 也称化简的方法 下页 上页 返回 2 1引言 任何一个复杂的电路 向外引出两个端钮 且从一个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端子流出的电流 则称这一电路为二端网。</p><p>11、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本章的重点,2。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3.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分析:要点:1 .阻抗和导纳;9.1阻抗和导纳,1。阻抗、阻抗模式、阻抗角、正弦稳态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下一页、上一页、返回,当无源网络中有单个元件时,z可以是实数或虚数。下一页,上一页,指示,返回,2。RLC系列电路,KVL:下一页,上一页,返回,z复阻抗;|Z|复阻抗模式;z阻抗角;电阻(阻抗的实部);x电抗。</p><p>12、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分析基础 研究电路的基本概念研究电路的基本概念研究电路的基本概念研究电路的基本概念 定律及其初步分析方法定律及其初步分析方法定律及其初步分析方法定律及其初步分析方法 内容内容内容内容 1 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2 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 3 正弦稳态正弦稳态正弦稳态。</p><p>13、制作:电工教研室主讲:张国光,电子教案,电路分析基础,教材:电路(第5版)原著:邱关源修订:罗先觉,课程编号:1510064002英文名称:TheoryofCircuit课程类型:必修学时:80(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16学时)学分:4.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使用教材:电路邱关源高教出版社(第5版)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李翰逊高教出版社电路原理周守昌高教出版社,教学要求与。</p><p>14、1.1 电路和电路模型,下 页,上 页,返 回,反映实际电路部件的主要电磁 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2. 电路模型,电路图,理想电路元件,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理想元件。,电路模型,下 页,上 页,返 回,5种基本的理想电路元件:,电阻元件: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表示产生磁场,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表示产生电场,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表。</p><p>15、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本章重点,2. 电阻的串、并联;,4.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3. 电阻的Y 变换;,重点:,1. 电路等效的概念;,返 回,电阻电路,仅由电源和线性电阻构成的电路,分析方法,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电阻电路的依据;,等效变换的方法,也称化简的方法。,下 页,上 页,返 回,2.1 引言,任何一个复杂的电路, 向外引出两个端钮,且从一个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从另一端子流出的电流,则称这一电路为二端网络 (或一端口网络)。,1.两端电路(网络),无源一端口,下 页,上 页,2.2 电路的等效变换,返 回,对A电路中的电流、电压。</p><p>16、返 回,分布参数电路的概念,3.无损耗传输线的波过程,重点:,2.均匀传输线的方程及其正弦稳态解,18.1 分布参数电路,1. 传输线的定义和分类,下 页,上 页,用以引导电磁波,最大效率的将电磁能或电磁信号从一点定向地传输到另一点的电磁器件称为传输线。,定义,分类,传递横电磁波(TEM波)的平行双线 、同轴电缆 、平行板等双导体系统传输线。工作频率为米波段(受限于辐射损耗)。,返 回,传递横电波(TE波)或横磁波(TM波)的单导体系统,如金属波导和介质波导等。工作频率为厘米波段。,注意,本章讨论的是双导体系统传输线。,2. 传输线的电路。</p><p>17、重点,(1)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2) 掌握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线性电 路的方法和步骤,(3) 网络函数的概念 (4)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返 回,拉氏变换法是一种数学积分变换,其核心是把时间函数f(t)与复变函数F(s)联系起来,把时域问题通过数学变换为复频域问题,把时域的高阶微分方程变换为频域的代数方程以便求解。应用拉氏变换进行电路分析称为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又称运算法。,14.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1. 拉氏变换法,下 页,上 页,返 回,例,一些常用的变换,对数变换,乘法运算变换为加法运算,相量法,时域的正弦运算变换为复数运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