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xx市选派四位语文教师参加第三届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暨课堂教学观摩大赛。参加课堂教学大赛的是莫xx老师。其余三位老师参加说课大赛。南京市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语文专业知识试卷(一)。二小片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试卷。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朗读与朗诵。

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Tag内容描述:<p>1、第二部分 课标和教材第一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解读(一)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1、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2)理解语文素养的基本点。2、内容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p><p>2、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XX年5月14日到5月19日,xx市选派四位语文教师参加第三届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暨课堂教学观摩大赛。参赛选手:四位选手分别是xx中学的莫xx老师、x中的xx老师、x中的沙xx老师和xx中学的杨xx老师。获奖情况:其中,参加课堂教学大赛的是莫xx老师,讲课内容为王冕读书,她最终获得一等奖,并获得最佳教学语言奖。其余三位老师参加说课大赛,金xx老师说课内容为我的梦想,获得一等奖;沙xx老师说课内容为桃花源记,获得二等奖及最佳语言奖;杨xx老师说课内容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获得二等奖,两篇论文“板块式”。</p><p>3、南京市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语文专业知识试卷(一)试卷号: 一、 填空题。(16分)1、“拓宽语文学习领域”用汉语拼音标注是 。2、文学常识填空。(1) 桃符又叫 。(2) “铁扇公主”是 中的人物,书的作者是 (朝代)的 (名字)。(3) 六朝时,将四句的五、七言小诗称做 “ ” 。请默写出唐朝李白写的两句: , 。(4) 散文集寄小读者的作者是 。请用两个词形容作者的文笔特点:。</p><p>4、学校: 教师姓名: 二小片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试卷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课标知识专业知识总分教育法规及教育理论部分(15分)一、填空。(每空1分,计7分)1、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年义务教育。2、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两免”指( )。“一补”指( )。 3、我国已颁布的教育法规有 、 、 等。二、简答题:(每题4分)1、说说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2、谈谈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杂费”的意义。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20分)一、填空(每空0.5分。</p><p>5、市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在沭阳二实小成功举办2012年3月14日至16日,宿迁市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在沭阳二实小举行,来自全市的22名优秀选手参加本次比赛,300余名老师参加观摩。本次比赛非常隆重、正规。比赛设背诵积累、粉笔字、即兴演讲、课文朗诵、才艺展示、课堂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辩七项内容。各位选手在评委和观摩老师面前亮出了自己的绝活,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在才艺展示环节,京剧联唱、情景剧、国画、舞蹈、独唱选手们的表演精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很多选手还将两三样才艺糅合在一起表演,展示了自己的多方面的才艺,给。</p><p>6、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朗读技巧与训练第一部分 朗读概说朗读的定义:朗读是把书面文字(视觉)转变为有声语言(听觉)的再创造活动。念(照本宣科、见字出音)读(表情达意、言志传神)诵(脱稿成诵、夸张表演)朗读与朗诵选材种类不同。朗读的选材十分广泛,诗歌、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章都可以读;朗诵在选材上只限于文学作品,而只有辞美、意美、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才适合朗诵。应用范围不同。朗读是一种教学宣传形式,主要用于课堂学习和电台、电视台播音;朗诵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性较强的语言口头表述活动,是对文学艺术的延伸。</p>
【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相关DOC文档
2015.10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复习材料.doc
语文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活动总结.docx
南京市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语文专业知识试卷.doc
二小片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试卷(片区其他校).doc
市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在沭阳二实小成功举办.doc
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之朗读技巧与训练.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