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册1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复习讲义资料。课文以燕子为线索。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学习本组课文。1长城和运河 1.课文把长城比作。jiǎn &#160。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语文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练习卷(一)。
语文三年级下册1Tag内容描述:<p>1、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复习讲义资料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1、燕子一、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二、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三、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燕子的四、思考问题:“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体会这里用。</p><p>2、第一单元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p><p>3、一条大鱼,三年级语文,小岛 急切 划破 乞求 挣扎 余地 嘴唇 慢吞吞,鱼饵 聊天 鲈鱼 叫嚷 遵守,不容争辩 筋疲力尽 小心翼翼 依依不舍,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人物)和(人物)去(地点)(事件),汤姆( ) ,可是爸爸坚持( ),因为( )。 根据填空,将文章分为哪两部分?,钓鱼(35) 放鱼(612) 默读全文,画一画表现儿子心理想法的语句?,闪闪的银光 银色的涟漪 月光如水的夜晚 坚定的话语 不容争辩的语气 强劲有力的身子 缓缓降临 慢慢升起,紧紧盯着 急切地装好 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 得意地欣赏 不情愿地嚷 慢吞吞地。</p><p>4、2019年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14单元汇编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一、易读错的字 惠崇(chng) 芦芽(y) 泥融(rng) 鸳鸯(yun yng) 减(jin)少 河豚(tn) 伶(lng)俐 掠(l)过 荡漾(yng) 几痕(hn) 形(xng)成 沾(zhn)水闲散(sn) 凑(cu)成 饱胀(zhng) 破裂(li) 姿势(z sh) 随(su)风 仿(fng)佛 昆(kn)虫 款(kun)款地 瞎(xi)子 备忘录(l) 黑绸(chu)二、易写错的字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 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聚:上下结构,下面是“”; 倦:右下部分是“”,不要。</p><p>5、2019年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13单元汇编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一、易读错的字 惠崇(chng) 芦芽(y) 泥融(rng) 鸳鸯(yun yng) 减(jin)少 河豚(tn) 伶(lng)俐 掠(l)过 荡漾(yng) 几痕(hn) 形(xng)成 沾(zhn)水闲散(sn) 凑(cu)成 饱胀(zhng) 破裂(li) 姿势(z sh) 随(su)风 仿(fng)佛 昆(kn)虫 款(kun)款地 瞎(xi)子 备忘录(l) 黑绸(chu)二、易写错的字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 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聚:上下结构,下面是“”; 倦:右下部分是“”,不要。</p><p>6、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二园地卷子及答案实践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二园地卷子、习作及答案济南市十亩园小学:王 军 一. 读拼音写字词,愿你的字像鲜花一样美丽又大方 。 do u r dng yng zn zhu jing lin peng 稻田 偶尔 荡 漾 赞美 骤 降 莲 蓬 qingtng Shang chn shn u zhu p jun zhn ln 蜻 蜓 衣裳 衬 衫 欧 洲 疲 倦 湛 蓝 二. 是月季还是玫瑰,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苇秆 gn gn ? 饲养 s ? s 掠过 l ? yu 裸露 l ? lu 吹拂 f f ? 濒临 pn bn? 三. 给花儿浇浇水,让它更娇艳吧填字组词,再读一读。 万。</p><p>7、1长城和运河 1.课文把长城比作 ,突出长城的 ,把运河比作 ,突出运河的 。课文的两部分均以“ ”结尾,自问自答,自然地引出人间奇迹的创造者是 。 2.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2美丽的南沙群岛 1.课文第二段是围绕“ ”来写的,作者从 、 、 三个方面写出了南沙物产的富饶。,3庐山的云雾 1.第二自然段是围绕 这个词来写的。这一段写了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即: 、 、 、 。作者分别把它们比作: 、 、 、 。 2.描写庐山的古诗有: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p><p>8、长城和运河,( )的长城 ( )的大运河,驾驶 航行 壮丽 创造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中华 丝带 首都 北京 天堂 奇迹,zhung,wn,yn,hu,tng,chung,q,j,驾驶 航行 壮丽 谱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创造 中华 丝带 首都 北京 天堂 奇迹,长城: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为了防御,在形 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 城。秦始皇灭六国完 成统一后,为防御北 方匈奴的南侵,将秦、 赵、燕三国北边长城 连贯为一,俗称“万里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 伟大工程之一。,京杭大运河:我国的大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 的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 造运河。大运河北。</p><p>9、17 游击队之歌第一课时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取的读音,打“”。1.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xi s)营地。2.没有枪,没有炮(bo po),敌人给我们造。二、看拼音,写词语。1. k dn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子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n飞行军,怕那山高水又深!2. zhn pn 无论谁要强去,我们就和他到底!三、根据意思,在课文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上。1.用枪射击非常准确的人。()2.用暴力侵占。()3.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四、把词语补充完整。()的树林()的山冈()的兄弟消灭()强占()()宿营地17 游击队之歌第一课时一、。</p><p>10、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长城和运河,有一道城墙建造了两千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流开凿了一千多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堪称人间奇迹,让我们牢记它们的名字长城和运河。,新课导入,1.识记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奇异”特点的了解。(重点)3.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p><p>11、语文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练习卷(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1 .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迟日江山丽(春日)B小溪泛尽却山行(但,但是)C绿阴不减来时路(树荫)D泥融飞燕子(泥。</p><p>12、语文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练习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1 . 下面诗句中与“伯牙绝弦”无关的一句诗是(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B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p><p>13、语文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练习卷(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填空题1 . 解释词语。1.建德江:___________ 2.移舟: ___________3.烟渚: ___________ 4.旷: ___________。</p><p>14、语文三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练习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的意思填空。(只填序号)1 . “风光不与四时同”中,“与”的意思是________A和,跟B给C交往,友好2 . “接天莲叶无穷碧”中。</p><p>15、第 1 页 共 7 页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 11 1 礼物同步练习礼物同步练习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小小朋朋友友 带带上上你你一一段段时时间间的的学学习习成成果果 一一起起 来来做做个个自自我我检检测测 吧吧 相相信信你你一一定定是是最最棒棒 的的 一 一 积水成渊积水成渊 共共 8 8 题 共题 共 4444 分分 1 4 分 选词填空 愿望。</p><p>16、第 1 页 共 6 页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 21 2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同步练习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同步练习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小小朋朋友友 带带上上你你一一段段时时间间的的学学习习成成果果 一一起起 来来做做个个自自我我检检测测 吧吧 相相信信你你一一定定是是最最棒棒 的的 一 一 积水成渊积水成渊 共共 7 7 题 共题 共 3131 分分 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