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课件
怎样写环境保护话题的作文 1 2 3 4 5 6 7 一、明确主题。这个主题来写。1 学会记事学会记事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二、习作主题二、习作主题 以《那一次。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让我们喜欢写作文。
语文作文课件Tag内容描述:<p>1、怎样写环境保护话题的作文 1 2 3 4 5 6 7 一、明确主题,确定选材范围 本次习作要求是围绕着“保护环境”这个主题来写。因 此,要明白不乱倒垃圾、不乱扔废电池、保护鸟类(动物 )、植树造林、节约水电气、拒绝用塑料袋、不使用方便 筷盒、不吃珍稀野生动物、使用环保产品等等都是自觉保 护环境的表现。 8 二、选择恰当的题材 针对本次习作,可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把一项 环境调查了解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也可以展开想象,写 一些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围绕“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写 一个童话;也可以写生活中的一件事等。总之,只。</p><p>2、记叙文 选材组材 第一次_____ 第一次洗衣服、洗碗、洗球鞋、煎 荷包蛋、煮番茄牛肉 我的老师 老师带病坚持上课冒雨给学生补课 ,深夜批改作业。 最疼爱我的人 妈妈晚上冒雨送我去医院看病,陪 了我一个晚上,早上醒来时,她的 双眼布满了血丝。 题材陈旧 X 材料的来源 1.来源于生活: 通过观察直接获取材料。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和事、听 到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等; 2.来源于书本: 通过阅读间接获取材料。 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将会发现一个 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选材 生活就像一条河流,永不停息,我们能 不能把。</p><p>3、1 学会记事学会记事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习作主题二、习作主题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 于 500 字。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 (一)主题揭秘 学生浏览课文,回想单元学习主题。 回忆成长过程中中最受触动或印象最深的事,选定其中一件,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 写出。</p><p>4、育才文化中心新概念快速作文佳作选 猜猜她是谁 大洋小学二年级 娄梦瑶 09-03-15 30分钟 她长着一双小小的耳朵,淡淡的眉毛,水汪汪的眼睛,小小的鼻子,樱桃似的小嘴,牙齿很白,头发上扎着两根小辫子,身体很瘦很苗条。她穿着白色的外衣,个子不高不矮,显得非常可爱。 有一次,中午的时候,下雨了,我忘带雨伞了,只能淋着雨去食堂吃中午饭,可她看见了,就急忙拿起雨伞赶来和我一起去食堂吃饭。 猜对她是谁了吗? 对,她就是我的好同学好朋友-詹静怡。,第一,介绍要有顺序,1.自己叫什么名字? 2.今年几岁? 3.自己的名字是谁给起的? 4。</p><p>5、我喜欢!,我也喜欢!,让我们喜欢写作文,我也喜欢!,词语超市: 勤学好问 拾金不昧 乐于助人 知错就改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见义勇为 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和蔼可亲 关爱民众 勤俭持家 宽宏大度 善解人意 尊老爱幼 奋不顾身 顽强拼搏 待人宽厚 视死如归 舍生忘死 两袖清风 忠于职守 克己奉公 ,请同学们想一想、填一填:从词语超市中选一个词语或另写一个词送给自己最敬佩的人。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得用典型事例来说明选送理由。,小组间互相传阅,评一评,判一判:看看谁的词语选送最合适,事例能够体现人物的品质。如果合格,就在卡片的评比栏。</p><p>6、先看一下同学们上周的作文吧 我会变大洋小学二年级陶岳洋08 09 2920分钟我是圆 我能变成气球 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可是小朋友们说我调皮 不和我一起玩就把我用线系住了 我还能变成羽毛球拍 人们常常把我耍过来耍过去。</p><p>7、先看上周佳作这篇文章有哪些优点 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我输了大洋小学二年级金琪08 10 0420分钟星期六的下午 在育才文化中心教室里 我和娄梦瑶玩 老师先拿出一根绳子弄成一个大圆圈 游戏的要求是两个人背靠背站在圆。</p><p>8、上次作文总结 微笑 欢笑 大笑 苦笑 狞笑 狂笑 嘲笑 取笑 暗笑 耻笑 讥笑 搞笑 逗笑 自笑 玩笑 真笑 假笑 动一动嘴角前仰后合 忍俊不禁憋红了脸 差点喘不过气来 让人听了浑身发毛 面带轻蔑掩口 抿嘴出声的笑 呵呵 嘿。</p><p>9、文章开头方法 如果文章是一座雪峰 那么开篇就是那雪峰上凌寒而开的第一朵雪莲 如果文章是一条河流 那么 开篇就是那清澈甘甜的第一缕泉水 如果文章是一个花园 那么 开篇就是那一朵出墙的红杏 开篇 总是以它独特的魅力引领着我们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 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美好 1 引名句 起点高远 1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的确好问 也很会问 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 多少年来 有多少人在这个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