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和处理
• 大多数急诊胸痛患者临床预后是好的。急性意识障碍的诊断与处理 • 意识障碍多由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受损引起。产科DIC的预防 诊断和处理。一、正常凝血机制 主要依靠血管壁的完整、血小板的功能和血浆凝血因子来完成。血管壁损伤→血管壁收缩→血小板沉积、粘附及聚集→血小板+纤维蛋白元→形成血小板栓。昏迷的诊断与处理。
诊断和处理Tag内容描述:<p>1、急性胸痛的诊断与处理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边云飞 2 要高度重视急性胸痛要高度重视急性胸痛 p急性胸痛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病症 三级医院约 2030 约占急诊内科病人 520 3 要高度重视急性胸痛要高度重视急性胸痛 p急性胸痛有可能预示严重的不良预后; p急性胸痛病因复杂、确诊难度大:漏诊可能致 命。国外报道3在急诊诊断为非心源性胸痛 病人在30天内发生恶性心脏事件; p急性胸痛中预后不良的疾病往往有很强的时间 依赖性。 4 如何避免漏诊如何避免漏诊 p时刻保持对这些疾病的警惕性; p掌握这些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 p鉴别这些疾病。</p><p>2、急性胸痛的院前初步诊断及处理 浏阳市中医院120急救中心 急性胸痛 急性胸痛,是急诊患者就诊时最常见得主 诉,约占急诊总数的15%。急性胸痛是一 些致命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急性冠 脉综合症,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创伤性 气胸,心包炎所致的心脏填塞及食道损伤 等。 大多数急诊胸痛患者临床预后是好的,但 作为急诊医生的关键是及早的能够识别出 有可能致命的病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诊 处理。 急性胸痛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基础 胸痛的严重程度与引 起胸痛的原因不一定 有确切的关系,如胸 部带状疱疹可产生剧 烈胸痛,而急性心肌 梗塞的。</p><p>3、急性意识障碍的诊断与处理 意识障碍多由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受损引起 ,既是一种不易处理的临床状态,同样也 是严重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的分级 嗜睡: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刺激时能被唤醒 ,可正确回答问题和配合检查。唤醒时患者表现对自身或环境的正常认 知程度降低,如不再刺激患者会再次进入熟睡。 意识模糊: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更深。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 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常有思维不连贯,思 维活动迟钝等。一般来说,患者有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时,即认为意识 。</p><p>4、产科DIC的预防 诊断和处理,一、正常凝血机制 主要依靠血管壁的完整、血小板的功能和血浆凝血因子来完成。分为四个阶段: 1、原发性止血栓形成: 血管壁损伤血管壁收缩血小板沉积、粘附及聚集血小板纤维蛋白元形成血小板栓。,2、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物质基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 诸因子的生物活性受维生素K的影响具有 蛋白水解能力。 酶 (2)接触系统因子、因子及前激肽释放 酶参与接触期激活反应。 (3)触媒因子XIII因子、转换酶使纤维蛋 白单聚体变成多聚体。 类 (4) 辅因子:、XIII因子、高分子量激肽原。</p><p>5、产科DIC的诊断、处理,产科DIC的诊断和处理,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综合征)。在临床上,DIC患者主要表现为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和贫血。,3,凝血与抗凝血,组织,血液凝固系统,血液,纤维蛋白原溶解系统,组织,血液,凝血酶,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溶解,凝血活素复体,凝血酶原,活化因子,纤溶酶原,抗凝血酶,抗纤溶酶,产科DIC的诊断和处理,4,妊娠期凝血功能变化,凝血因子除XI和XIII因子外均有。</p><p>6、XX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XXX,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 诊断和处理,目 录,背景,相关定义,诊断建议,退热处理,在我国,儿童感染性疾病列儿童主要死亡原因的前五位 ,对5岁以下儿童急性发热的病因判断与治疗有利于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1,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症状之一,同时也是最常见的急诊及住院原因1,2,医护人员在对儿童家长的疾病健康教育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3,家长对发热相关知识的缺乏及“发热恐惧症”影响其对患儿的护理2,3,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8,3(6)。</p><p>7、甲状腺疾病诊断和处理中的若干问题,甲状腺概述,甲状腺位置,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 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 下极平第六气管软骨 正常甲状腺重量约30g 甲状腺肿大指其体积超过正常1倍,甲状腺形态,呈H形 左右两叶+峡部+锥状叶(70%),颈粗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控制系统 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急性碘结合阻滞 W0lff-Chaikoff 效应,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弥漫性非毒性,弥漫性毒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炎,怎样解释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实验室。</p><p>8、1,异常分娩(难产) Abnormal Labor ( Dystocia),2,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发生异常,或相互不能适应,而使分娩进展受到阻碍,称异常分娩,即难产。,难产的定义,3,第一节 产 力 异 常,子宫收缩力 腹肌和膈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产力包括:,4,子宫收缩力异常分类,原发性 协调性(低张性) 子宫收缩乏力 继发性 不协调性(高张性) 协调性(急产、病理缩复环) 子宫收缩过强 强直性宫缩 不协调性 痉挛性狭窄环,5,一、子宫收缩乏力,定义 子宫收缩功能低下, 收缩强度弱, 持续时间短, 间隔时间长或收缩不规则, 不。</p><p>9、昏迷的诊断与处理,主讲人 许锡奎 2007年3月1日,昏迷的诊断与处理,一、定义,昏迷是高级神经活动严重抑制的一种临床表现,特点表现为意识丧失,对各种刺激失去正常反应,随意运动和感觉丧失。,意识的内容即为高级神经活动,包括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感和行为等。,二、昏迷的分期,三、昏迷的病因诊断,对于一个昏迷病人,医生应该快速、认真、准确地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必要的病史询问,同时采取积极的急救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判断昏迷的病因。,第一类:有明显定位体征,无脑膜刺激征者。,、急性起病:、脑。</p><p>10、动脉到动脉栓塞性脑梗死的 诊断和处理,赵性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症状的机制,血流动力学,易损斑块栓子,混合机制,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期,IMT增厚,斑块形成,血管重构,血管狭窄,血管闭塞,1,2,3,4,5,栓塞性事件,血流动力学事件,脑动脉粥样硬化,TIA,脑梗死,血流动力学性,栓 塞 性,血流动力学性,栓 塞 性,混 合 性,混 合 性,区域梗死,显著皮质下梗死,弥散小梗死灶,边缘带梗死,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TIA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的分层用药,只有危险因素的。</p><p>11、胸腔积液的诊断和处理,1,概 述,胸膜腔是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一个潜在腔隙; 正常情况下脏层和壁层胸膜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 胸膜腔和其中的液体都是动态的、变化的。 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即形成胸腔积液。,2,一、胸水循环的机制,3,正常胸膜腔的解剖结构,壁层胸膜:体循环 脏层胸膜:肺循环 由间皮细胞组成,4,胸腔积液的生成,传统观点:胸液由间皮细胞分泌及体循环滤过,由肺循环吸收。 现代观点: (1).胸液由脏层和壁层的体循环血管通过有渗透性的胸膜滤过,由壁层淋巴管吸收,*正常情。</p><p>12、胸腔积液诊断与处理,2019/11/23,2,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几个问题,在胸腔积液的诊断中是否充分利用了各项有用指标鉴别渗出液漏出液哪几个指标最有用在病因诊断中最有价值的指标有哪些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哪些指标最好充分认。</p><p>13、1 一 正常凝血机制主要依靠血管壁的完整 血小板的功能和血浆凝血因子来完成 分为四个阶段 1 原发性止血栓形成 血管壁损伤 血管壁收缩 血小板沉积 粘附及聚集 血小板 纤维蛋白元 形成血小板栓 2 2 纤维蛋白凝块形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