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分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操作 掌握分类的方法 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 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感受图表的简洁 3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
整理与分类Tag内容描述:<p>1、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操作 掌握分类的方法 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 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感受图表的简洁 3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p><p>2、一年级下册数学 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海滨第四学校 刘致珍 教材分析 由于统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修订时遵循了这一原则 让学生体现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具体体现在这一单元也是如此 通过解决简单。</p><p>3、分类与整理 洛阳伊滨区窑沟小学吕宇红 整理前的书架 整理后的书架 一 创设情境 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1 2 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二 分类计数 认识象形统计图 一 借助情境 进行分类 二 选定标准 分类计数 二 分类计数 认识象形统计图 三 动手操作 表示结果 二 分类计数 认识象形统计图 问题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提示 可以画一画 写一写 也可以摆。</p><p>4、一年级下册数学 分类与整理 教案 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分类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 通过分一分 看一看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 判断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整洁 方便 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p><p>5、第三单元 整理与分类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具体操作 掌握分类的方法 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 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感受图表的简洁 3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 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学习重点 按标准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 定标准进行分类 一 自主学习 第一次给你们上课 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 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都是解决同样的。</p><p>6、第一课时 图形分类 教学内容: 教材第87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根据颜色、形状等特点把图形分类的过程,知道分类的标准,掌握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方法,能对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感受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动手分一分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p><p>7、第二课时 数的分类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数的分类过程,掌握对数进行分类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类标准的理解。 2、通过数学活动的开展,巩固学生对分类方法的理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分类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数的分类方法。 2、从不同角度确立分类的标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拿出4支白色。</p><p>8、第三课时 多种不同的分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页例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能把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统计。 2、渗透统计的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分类并统计,体会分类对实际生活的作用,培养用分类的知识对生活的现象进行分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能将结果进行简单统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同学。</p><p>9、第四节课 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能对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整理,体验数据中蕴涵着的信息。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 2、理解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