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政史地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编号:27111624]
政史地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复习旧课赫鲁晓夫改革苏联的解体巩固练习。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制定计13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政治...第十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政史地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Tag内容描述:<p>1、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复习旧课 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巩固练习,复习旧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弊端?,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制定计划,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权力机制领域是“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赫鲁晓夫改革 1.前提,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p><p>2、1 / 3 第 10 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 10 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1、背景: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2、内容: 1)经济方面:工业 ,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农业: P61 2)政治方面: A、批判个人崇拜 B、平反冤假错案 c、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 3.结果:改革失败, 1964 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失败原因: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2 经济改革重 点:重工业 结果: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p><p>3、第 10 课 苏联改革与解体 1 斯大林逝世后 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 A 勃列日涅夫 B 赫鲁晓夫 C 安德罗波夫 D 契尔年科 2 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 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D 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3 戈尔巴乔夫上台是时间是 A 1964 年 B 1975 年 C 1985 年 D 19。</p><p>4、1 / 5 第 10 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 10 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 八一九事件 ” 及苏联解体等。 要使学生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 社会主义。</p><p>5、1 / 22 第 10 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苏联改革及其解体过程。 2、通过学习,初步锻炼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赫鲁晓夫改革 2、难点:苏联解体 三、教学要点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2、改革的经过及其内容 3、改革的效果 4、勃列日涅夫改革 二、苏联的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2、 “ 八 一九 ” 事件 3、苏联的解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 / 22 师:今日世。</p>
【政史地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相关PPT文档
【政史地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