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下列文献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构想的是( )。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民主政治建设。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中共八大的召开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Tag内容描述:<p>1、必修一专题四: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下列文献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构想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邓小平在1980年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C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2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时( )A我国。</p><p>2、江苏省,2006.1,韩强,中国唯一连续当选一至十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1958)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 1963)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1965)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1982)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31987)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81992)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31997)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82002)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32005),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人民版),良好开端,重大挫折,伟大转。</p><p>3、新中国民主50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进行了关于历史上兴亡周期率的著名对话,他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面对黄炎培的疑问,毛泽东已准备好了方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解读历史,“延安窑洞对”。</p><p>4、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时间,良好开端,重大挫折,发展完善,伟大 转折,政治建设的趋势,1956,1976,1966,1978,1949,民主政治建设: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9),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三制一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良好开端,3,1、中共“八大”召开的国内背景是什么? 2、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八大”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共八大:,*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重大挫折,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5。</p><p>5、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标志:,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正式确立:,1956年中共提出“八字方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确立:,正式确立:,一、新中国的成立,根本前提,1954年一届人大,1949年一届政协,1954年宪法,完善发展:,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一大前提,三大制度,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第2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及其历史性转折,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1956-1966),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966-1976),历史的伟大转折(197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新时期)。</p><p>6、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二,三,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中共八大的召开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之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全新课题。 (2)召开: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3)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调在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4)。</p><p>7、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壹,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1956年底,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2)内容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坚持党的 ,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3)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2.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 (1)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不断发展。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已面临资本主。</p><p>8、苍凉的大地上飘来大字报,铁塔、槐树诉说着; 低空飞翔的孤雁在呢喃着; 共和国主席紧锁眉头,痛楚地凝视远方,思考未来。 古钟提醒人们:这是一场历史大悲剧,国殇,第二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 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背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后,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成为一个全新课题。,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怎样选举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毛泽东讲了办法。中央不提名单,由个人自己提,想提什么人就提什么人,然后中央集合起来,由政治局协商制定一个预选名单,然后再发下去。</p><p>9、第二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本课探究,Ben ke tan jiu,本课要探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一、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什么任务?有何意义? 二、“文革”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文革”对民主法制造成了怎样的破坏?从“文革”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三、十一届三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