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课时-02教材素材通用[编号:26232118]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课时-02教材素材通用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用转化的方法掌握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课时-02教材素材通用Tag内容描述:<p>1、平面 立体几何课程是初等几何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在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以空间图形的性质、画法、计算以及它们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演绎法为研究方法通过立体几何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平面图形延拓至空间图形,完成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面的概念和平面的性质是立体几何全部理论的基础平面,是现实世界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形态的数学。</p><p>2、三垂线定理(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初步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应用的规律 2善于在复杂图形中分离出适用的直线用于解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强化训练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和转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规律 2教学难点:对复。</p><p>3、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 2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及相应的图形画法与记法 3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并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 2掌握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体现了分类的思想 3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的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p><p>4、平面的基本性质(一)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研究空间图形性质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演绎推理的逻辑依据平面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三条公理及其重要推论来刻划的,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从具体的直观形象到严格的数学表述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从直觉思维上升至分析思维,使学生的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通过三个与平面的特征有关的公理来规定的 1公理1说明了平面与。</p><p>5、三垂线定理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记忆并应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2理解公式cos1cos2cos的证明及其初步应用;(课本第122页第3题) 3理解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与其异面的面对角线互相垂直及其应用; 4了解课本第33页第11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进一步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并应用它们来解有关的题教学的难点是在讲公式cos1cos2cos应用时比较2与的大小 教学设计过程。</p><p>6、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弄清反证法与同一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同一法证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理解面面垂直问题可能化为线面垂直的问题 3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不仅可用于求其值,还可以证明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中最。</p><p>7、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用转化的方法掌握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由线面平行可推得线线平行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认识到研究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是实际生产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2教学难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p><p>8、立体几何序言课教案设计 一、充分认识序言课的重要性,是上好立体几何序言课的前提。 立体几何序言课以课本中的“引言”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立体几何这门功课有一个粗略的整体性了解,在学习具体内容之前有一个积极的思想准备。通过序言课的教学,学生明白了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及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就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然而有的老师对序言课却不够重视,把已经十分抽象概括的“引言”进一步抽象概括。</p><p>9、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点在平面上的射影,点到平面的垂线段 2有关平面的斜线的几个概念 3有关射影的几个概念 4射影定理 5有关直线和平面成角的几个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1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 2初步学会依据直线与平面成角的定义用于解决成角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射影定理的叙述和记忆及直线与平面成。</p><p>10、平面的基本性质(二)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立体几何中演绎推理的逻辑依据以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诸点共线、诸线共点、诸点共面是立体几何中最基础的问题,既加深了对平面基本性质的理解,又是今后解决较复杂立体几何问题的基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利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诸点共面、诸线共面、三点共线、三线共点问题的一般方法 1证明若干点或直线共面通常有两种思路 (1)先由部分元素确定若干平面,再证。</p><p>11、平行直线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公理4,即平行公理 2等角定理及推论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联想的方法,掌握并应用由平面内引伸到空间中的平行公理 2充分利用构造的方法证明等角定理,为下一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提供了可能性与唯一性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结论或定理等,在用于非平面图形时,须先证明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让。</p><p>12、三垂线定理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并应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2应用上一节课上所讲的两个基本题来解有关的综合题; 3通过解综合题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进一步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灵活的应用它们来解有关的题教学的难点是在空间图形中有许多平面时,如何选好“基准平面”和“第一垂线” 教学设计过程 师:上一节我们应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讲了四个例题其。</p><p>13、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及两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 2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和距离的概念及两异面直线所成角及距离的求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转化的思想,化归的方法掌握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及取值范围,并体现了定义的合理性 2利用类比的方法掌握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和距离等概念,应用在证题中体现了严格的逻辑思维,并会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与距离。</p><p>14、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记忆并理解余弦定理; 2应用余弦定理来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的重点是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为指导作出相应的角,然后用余弦定理解这个角所在的三角形求出这个角的余弦这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当cos0时,090,当cos=0时,=90,当cos0时,90180 教学设计过程 一、余弦定理 师:余弦定理有哪两种表述的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用途。</p><p>15、三垂线定理(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形成和论证 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简单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猜想和论证能力的训练 2由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线面垂直法); 3训练学生分清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中各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4善于在复杂图形中分离出适用的直线用于解题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定理的论证和练习的训练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和转化的思想 二、教。</p><p>16、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点到平面的距离 3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二)能力训练点 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应用它们灵活解题 2掌握用反证法证明命题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例题2的学习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和化归的解题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若a。</p><p>17、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即例题1) (二)能力训练点 1要善于应用平移手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某一个图形中进行研究,特别是辅助线的添加 2讲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直线和平面关系转化为直线和直线的关系如直线和平面垂直,只须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p><p>18、直线和平复习(四) 教学目标 结合第一章的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程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学思想的渗透与培养 教学设计过程 师:今天是复习课的最后一节今天以复习题目中体现的数学思想为主线,研究几种常用数学思想在本章的体现 分类讨论的思想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使用较多的是在代数课上y=ax2+bx+c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几何中。</p><p>19、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画法 3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并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 2掌握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应用了类比的方法,体现了分类的数学思维方法 3会画平行或相交平面的空间图形,并用字母或符号表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掌握两个平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p><p>20、直线和平面复习(一) 教学目标 1配合系统复习,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力; 2借助平面几何中,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内心、外心等知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2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过程 师:同学们已经很好地完成了知识总结的作业,有些同学还将知识的内在联系用图表展示出来也有的同学将各种位置关系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归纳和整理在此一并提出表扬我们将。</p>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课时-02教材素材通用】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