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第二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概念 ※ 识别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 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 识别与分析举例。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改善劳动条件。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Tag内容描述:<p>1、第二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主讲人:张静,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的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政府规定的法定职业病),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按照来源,职业性有害因素可以分为三类: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按照有害因素性质可以分为五类: 化学性有害因素 物理。</p><p>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主 要 内 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概念 识别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识别与分析举例,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识别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p><p>3、第一节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2,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宪法第42、43、44条对公民劳动权利和义务,对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等作了明确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十三章一百零七条,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和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是制定和执行其他劳动法律法规的依据。与生产安全健康有关的内容包括: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放假的规定;关于用人单位在安全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p><p>4、1,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 国家注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员;原国家电力公司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宪法第42、43、44条对公民劳动权利和义务,对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等作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十三章一百零七条,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和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是制定和执行其他劳动法律法规的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