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20题。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问通京吗--猪样滑稽。根及根茎类中药-玄参。根及根茎类中药-天冬。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8)。根及根茎类中药-三棱。略呈横向环状排列。根及根茎类中药-泽泻。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3)。
执业中药师中药Tag内容描述:<p>1、执业中药师考试试题/题库/真题(中药学)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2.解表药的药味多为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A.荆芥 B.白芷 C.羌活 D.防风 E.藁本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A.萆薢 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 E.泽泻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A.温肾壮阳药 B.健脾利水药 C益脾滋肾药D.滋补脾肾药 E.温补脾肾。</p><p>2、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 绪论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2. 雷公炮炙论 刘宋 南北朝 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本草纲目 李时珍 明朝 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修事指南 张仲岩 清朝 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3. 三类分类法:明代 陈嘉谟 本草蒙筌 (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p><p>3、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香薷-解表散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相如画荷司马相如画荷花。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桂枝喊劫机,问通京吗-猪样滑稽。在飞机上有个歹徒手拿桂树的嫩枝,喊:“劫机”,又问:“此机是通往北京吗?”,那个猪样子真的很滑稽。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支书解散象棋观众。支部书记解散了观看象棋比赛的观众。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藁本-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墙高借伞风时通。墙很高,我借了把伞,大风时就能够通过高墙了。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p><p>4、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7) 考点61:根及根茎类中药玄参来 源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产 地 主产于浙江省。四川、湖北、江苏等省亦产。采收加工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根。除去根茎、幼芽(供留种栽培用)、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再晒干或烘干。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圆柱形,中部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似羊角状。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后生。</p><p>5、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9) 考点81:根及根茎类中药天冬来 源 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干燥块根。性状鉴别 药材:呈长纺锤形,两端渐细,略弯曲。外皮多已除去,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对光透视,有一条不透明的细木心。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考点82:根及根茎类中药麦冬来 源 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产 地 主产于浙江慈溪、余姚、萧山、杭州者称杭麦冬;主产于四川绵阳地区三台县者称川麦冬。多为栽培品。显微鉴别。</p><p>6、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8) 考点71:根及根茎类中药三棱来 源 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削去外皮的干燥块茎。药材商品称荆三棱。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锥形,略扁。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极难折断。无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考点72:根及根茎类中药泽泻来 源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产 地 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省,多系栽培。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p><p>7、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12) 考点111:叶类中药番泻叶来 源 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性状鉴别 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显微鉴别 (1)叶横切面:表皮细胞中常含黏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非腺毛单细胞,壁厚,多具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叶肉组织为等面 叶型。上下表皮内方均有1列栅栏细胞,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细胞较长,下面栅栏细胞较粗。海绵组织细胞。</p><p>8、内部资料仅供参考A&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 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p><p>9、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3) 考点21:根茎类中药的显微鉴别1.双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均具次生构造。中柱外方部位有的具厚壁组织,如纤维和石细胞群,常排成不连续的环。维管束大多为无限外韧型,少数为双韧型,多呈环状排列,束间被射线分隔。中央有髓部。2.单子叶植物根茎:均为初生构造。外表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少数根茎皮层外部细胞木栓化,形成“后生皮层”,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如藜芦等。皮 层宽广,常有叶迹维管束散在;内皮层大多明显。中柱中有多数维管束散在,维管束大多为有限外韧型,也有周木型。无髓部。3.。</p><p>10、第二部分 中成药,(二)祛暑剂,大纲要求: 1.祛暑剂的功能与主治 2.祛暑剂的分类及各类的功能、主治 3.祛暑剂的使用注事事项 4.各成药的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各单元功能相似成药的鉴别应用: 六一散、甘露消毒丸、紫金锭(散)六合定中丸、十滴水(软胶囊)、清暑益气丸 5.药物组成、配伍意义: 六一散,概 念 :以祛除暑邪,治疗暑邪所致的暑病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 作 用: 具有祛除暑邪之功,兼有化湿、利湿等作用。 适用范围 :适用于暑湿、暑温等引发的病证。 使用注意: 本类中成药多辛香温燥,易伤阴津,阴虚血燥。</p><p>11、2017 中药综真题一、最佳选择题1.根据中医理论,“病”“证”“症”的概念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病”的是A.厌食B.嗳气C.脘痞D.腹胀E.便溏答案:A2.治疗阳虚证,使用补阳药时常佐用少量补阴药的治法,称为A.阴阳互制B.阳病治阴C.阴病治阳D.阳中求阴E.阴中求阳答案:E3.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营气B.宗气C.卫气D.元气E.真气答案:D4.称为“阳脉之海”的经脉是A.带脉B.冲脉C.任脉D.督脉E.阴维脉答案:D5.体质偏阴者,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A.寒证、虚证B.热证、虚证C.里证、虚证D.里证、实证E.里证、寒证答案:E6.根据七情内伤致病理论,思。</p><p>12、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 联系网站删除 1 中药学发展概况 中医中药历万年 百草针石神农传 先秦二礼1和诸经 文字记载三千年 两汉晋唐 本草 多 举国研教宋金元 更有明朝李时珍 清代著作确可观 3 中药采收 采收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