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中国法制史习题

商朝法律制度的特点。商朝法律制度之所以具备这个特点。一方面是因为商朝从原始社会 进化而来。中国法法制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A.刑 B.习惯 C。3、在商朝。A.畿内 B。一、填空题(共&#160。共&#160。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中国法制史复习题1。

中国法制史习题Tag内容描述:<p>1、一次作业 1.商朝法律制度的特点。 商朝法律制度的特点,可以用荀子的一句话来总结概括,即“刑名从商”。刑名从商意即后世历朝历 代的刑事法律制度大体上沿袭商朝的,这说明商朝的刑事立法比较完备,具体而言就是刑罚种类多, 而且残酷。 商朝法律制度之所以具备这个特点,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方面是因为商朝从原始社会 进化而来,需要进一步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一方面采用了原始社会的神权法作为立法指导思想, 这种思想本身就愚昧野蛮,依此制定的法律必然缺乏人性;一方面从史料上看,商朝最后一个君王商 纣王凶狠残暴,为。</p><p>2、1、 中国法法制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2、 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清末民初)开始的。3、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靠(不成文的习惯)。4、 古代刑字有两种意义:一是(刑罚),一种(惩罚犯罪之法)。5、&。</p><p>3、中国法制史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0题)1氏族社会晚期,应运而生了经常性的威慑、处罚和镇压的暴力手段,即A刑B习惯C。礼D天命2“禹刑”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A。习惯B。习惯法C,军法D五刑3、在商朝,商王虽是当然的最高司法裁决者,但其权只限于A畿内B。畿外C全国D,家族内部4西周时期的婚姻实行A。 “同姓不婚”原则B “异姓不婚”原则C “异族不婚”原则D “同姓可婚”原则5春秋末期,晋国“铸刑鼎”的人是A赵鞅B子产C邓析D赵盾6法经中类似于近代刑法典总则的篇目是A。杂法 B。捕法 C 具法 D。囚法 7汉初的。</p><p>4、中国法制史第1次任务_0001一、填空题(共8道试题,共30分。每空3分)1.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继承了原始社会的()。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产生。3.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4.春秋时期楚国制定了严禁和搜捕奴隶逃亡的法律,叫做() 。5.封建统治者把危害其财产的行为称之为“() ”。6.夏书曰:“昏、()、贼,杀。”7.法的起源经历了从习惯到()、再到()的演变与发展过程。8.西周的“九刑” 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 鞭、()、赎、()四刑。二、单选:CCADD ABCCA三、多选:CDABCDBCDABCCDADBDABCDABCABC。</p><p>5、中国法制史复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 分,共40分)1、西周的买卖契约叫( )。A、质剂B、傅别 C、合同D、券书2、秦朝九卿中负责司法审判之官称为( )。A、卫尉B、廷尉 C、少府D、奉常3、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称为( )A、律 B、令 C、科 D、比4、2根据史记记载,商纣王时有( )A九刑B“炮烙之法”C大辟D鞭刑5、“官当”之名始出现于( )。A、新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南朝陈律6、宋代将对审判有指导意义的判例编撰成集的立法活动,叫做( )。A、编敕B、编例 C、条法。</p><p>6、高等学校法学核心课程教材系列中国法制史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一、关键词解释以德配天:周族推翻商王朝定都镐京后提出的政治思想。简言之,即认为“天”不是一个部族的专有祖先,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哪个部族有“德”,哪个部族就能获得“天”的佑护,强调不能仅仅对“天”负责,更要关注人世民心,这一政治思想鲜明的体现了西周时期由“重神”到“重人”的转变历程。明德慎罚:“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政治思想的自然延伸,“以德配天”主张“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也就是说“民心”即“天意”。“。</p>
【中国法制史习题】相关DOC文档
中国法制史作业答案
中国法制史综合练习题及答案.doc
中国法制史综合练习题.doc
中国法制史作业答案.doc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及答案.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