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2、 九刑。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春秋时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从东周开始至公元前476年的二百四十余年间。中国法制史 第一单元。法律的起源 夏朝的法律制度 商朝的法律制度 西周的法律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一、国家和法律的起源。1、原始社会 原始群 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
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Tag内容描述:<p>1、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十一五” ”国家及规划教材国家及规划教材 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 主主 编编 张晋藩张晋藩 副主编副主编 李李 青青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 第一节第一节 夏朝的法律制度夏朝的法律制度 一、一、 中国法的起源中国法的起源 1 1法源于天说法源于天说 2 2刑起于兵说刑起于兵说 3 3法源于苗民说法源于苗民说 4 4皋陶造律说皋陶造律说 5 5法源于定分止争说法源于定分止争说 6 6法源于习惯说法源于习惯说 二、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中的刑、法、律的含义。</p><p>2、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军法)。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吕刑)。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廷理。4、战国时期,商鞅“改法为律”。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1975年发现的。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均田法。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习惯法,而无成文法。10、元朝设置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11、明朝简。</p><p>3、中国法制史,主讲人 马建红 Email:jianhongsdu.edu.cn,双马:http:/blog.sina.com.cn/u/1254612303 茶香与书香:http:/mjh2006.fyfz.cn/,安徽砀山房产局长遭前妻与儿子举报贪腐,2010年,大年初一,(安徽)砀山县一些单位和居民收到了一封实名举报信,举报该县房产局局长刘某有“贪污受贿、嫖娼”等行为。令人惊讶的是,这封举报信竟出自这名局长的前妻张某和17岁的儿子小刘。,儿子写举报信告父亲,昨天,在砀山县城,小刘向记者出示了举报父亲刘某的“检举控告信”,信上用大号黑体字写着刘某“贪污、受贿、嫖娼,利用职权变卖国有资产大把。</p><p>4、一、 名词解释:1、 明德慎罚:西周“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具体运用于法制方面的要求就是“明德慎罚”。 明德:提倡德教。慎罚:不乱杀无辜。明德慎罚是后世“德主刑辅”的基础。2、 九刑:“周有作乱,而作九刑。”九刑的含义,一种是周朝的刑书;另一种是墨、劓、剕、宫、大辟、流、赎、鞭、扑九种刑罚(五刑的基础上加流、赎、鞭、扑)。3、 七出三不出:西周解除婚姻的条件。七出:不事舅姑,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三不出: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p><p>5、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第一节 春秋时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春秋时期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从东周开始至公元前476年的二百四十余年间,史称“春秋”。春秋,是我国奴隶制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代。井田制遭到破坏,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王权旁落,政权下移,宗法制日趋衰落,法治取代礼制等等,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点。,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西周中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贵族之间已经出现任意转让土地的情况,这说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国有制和“田里不鬻。</p><p>6、中国法制史 第一单元,09秋法本 长兴电大 章玺 联系电话: 6203274(办),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法律的起源 夏朝的法律制度 商朝的法律制度 西周的法律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一、国家和法律的起源,1、原始社会 原始群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2、私有制、阶级的出现, 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3、国家的建立:启废除了“禅让制”, 确立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的习惯 (神农无制令而民从),法律,法律名称的历史演变,刑:夏、商、周 法:春秋和战国交替时期指定的法典 律:秦商鞅改法为律,以后各个朝代多以律为名称(宋元除。</p><p>7、教案主讲 黄亚伦huangyalun 中国法制史 导言 一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制的起源 古代各朝代和近代各政权的法律制度 二 研究中国法制史的目的 三 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方法 1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