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的基本形态 导 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 变化。商 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向土地 私有制过渡。土 地兼并和反兼并的斗争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 要斗争之一。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所有制。2)土地兼并。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Tag内容描述:<p>1、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所有制:,二、土地经营方式,一土地所有制形式 1原始社会:公有制。 2商周时期:井田制 3. 春秋时期: 井田制瓦解,私有制逐步确立 4战国以来:私有制发展,1)主要形式: 2)土地兼并:,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制,你怎样看待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1.性质:,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p><p>2、重点: 1、井田制 2、土地兼并的危害 3、租佃关系变化,1、我国古代的井田制是如何逐步瓦解的? 2、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有哪些?土地兼并有什么危害? 3、租佃关系是如何日益普遍化的?租佃关系对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导 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其形式主要有两种:国有 制和私有制。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在春秋战国 时期开始向土地私有制过渡,并且延续了2000多 年。土地兼并和反兼并的斗争一直是中国古代社 会的主要斗争之一。政府的抑制兼并及农民反抗 兼并的斗争,最终导致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的减 弱,及租佃关系的产生。,。</p><p>3、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田里不鬻。 礼记王制,一、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管仲,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因势利导,适应土地私有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初”,是开始的意思;“税亩”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即“公田之法,十足其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