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4课 千古一帝 秦始皇 学习目标 高考资源网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巩固政权的主要史实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学习过程 一 并吞六国 1 条件 1 客观条件 经济基础 政治基础 民族基础 2 主观条件 秦国。
中国古代政治家Tag内容描述:<p>1、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课程标准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2.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重点难点1.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措施及其作用,客观全面地评价秦始皇一生和功过是非。(难点)并吞六国1.背景项目内容时代呼声战国时期,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物质基础商鞅变法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个人因素秦王嬴政具有。</p><p>2、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程标准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重点难点1.“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重点)2.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难点)“天策上将”夺位登基1.背景(1)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建唐,624年实现统一大业。(2)李世民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屡立功勋。</p><p>3、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第2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归纳提升盛世局面形成的共同原因1.统治阶级目睹和认识了农民战争的威力,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这是根本原因。如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一些政策,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统治阶级的代表即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如善于纳谏、用人以及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等。3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p><p>4、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6西安高二检测)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D防止大臣专权答案A解析“三公”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因此秦始皇设置“三公”既能使其帮助自己处理事务,自己又能掌控国家权力,故A正确。2(2016重庆高二检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p><p>5、课时训练4“千古一帝”秦始皇基础夯实1.为了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秦王嬴政在亲政后采取的重要措施有()广泛吸引各国贤能之士起用商鞅实行变法实施先灭弱韩,再除两翼,最后灭齐的战略焚书坑儒,控制思想A.B.C.D.解析:解答本题应抓住其措施的目的是“兼并六国”。是秦孝公时实行的,是秦朝统一后实行的措施,均排除。符合题意,故选C项。答案:C2.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A.统一货币、度量衡B.修筑驰道C.修筑长城D.统一文字解析:本题考查观察图片、再认知识的能力。图片展示的是秦朝的秦权和钱币,这与秦统一后采。</p><p>6、课时训练5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基础夯实1.“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面对这段话的诠释不正确的是()A.“致安之本,惟在得人”B.求贤若渴,不拘一格C.广开言路,从谏如流D.知人善任解析:材料主要表达的是唐太宗不拘一格、广招人才的内容,C项属于兼听纳谏的内容,故C项不正确。答案:C2.造就贞观时期兼容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的原因是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政治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努力调整生产关系创立了科举制度A.B.C.D.解析: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太宗是对其进一步发展完善,排除含的选项。。</p><p>7、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过关检测 岳麓版选修4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种局面开始于()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称“始皇帝”,并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答案:C2.在封建社会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p><p>8、环节1,环节2,环节3,课时作业,并吞六国,安定统一,商鞅变法,中央集权,“百代犹得秦政法”,丞相,郡县,商品生产,土地私有制,移民垦荒,秦半两钱,新兴地主,缔造统一大帝国,五尺道,文化,驰道,小篆,始皇帝的勤政与暴行,严酷,实干,坚忍,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条件,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p><p>9、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一,二,三,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1.“天策上将”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讨,屡立功勋。为此,唐高祖加号其为“天策上将”,任尚书令。2.玄武门之变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袭杀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并逼迫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目标导航,预习引导,一,二,三,二、贞观之治1.原因唐太。</p><p>10、0710年新课程地区“历史人物评说” 考查内容,1、(2010陕西文综) 阅读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 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统一的。</p><p>11、阶段验收评估(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D以上的说法全部都不对解析:选A李贽主要从秦始皇的功绩统一中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入手进行评价;吴兢从秦的暴政进行评价。故A项符合评价原则。2。</p><p>12、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尚书令,玄武门之变,贞观,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隋朝,生产关系,统治集团,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三,省六部制,唐律,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法,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人才,统治,基础,政治气氛,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经济,文成公主,玄奘,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兼容并蓄,求治,骄逸,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本学案栏目开关,自主学习区,本学案栏目开关,互动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互动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互动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互动探究区,本学案栏目开关。</p><p>13、千古一帝 秦始皇,课程目标: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 主要史实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一、实现统一,结合课本和视频思考: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偏居关中的秦国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一)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条件(原因),可能性:,1)秦国具备统一的实力,商鞅变法使秦国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2)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 秦王嬴政广泛吸引各国贤士 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 ,必然性:,统一是春秋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实现统一,。</p><p>14、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小档案,清圣祖仁皇帝(庙号) 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谥号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年号 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属相:马,圣祖(庙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字玄烨,世祖第三子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三月戊申诞上于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声洪。顺治十八年正月丙辰,世祖崩,帝即位,改元康熙,遗诏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p><p>15、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简介,清圣祖仁皇帝 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年号 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一、少年天子,1、孝庄训教,兼学满汉,兼学满汉,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族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所以康熙身上有满洲人、蒙古人、汉族人的三种血统。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向祖母学习蒙古语;向满族的师傅学习满文和骑射;向汉族师傅学习。</p><p>16、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学习目标】: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一、并吞六国,一、并吞六国,1、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割据混战,阻碍经济 发展,加深人民苦难,统一成为时代呼声。,(2)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秦王嬴政: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善于发现人才,广泛招募各国精英,,一、并吞六国,1、因素,2、统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1、政治制度的创新,二、秦始。</p><p>17、专题检测(六)一、选择题1班固在汉书中写道:“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C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D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答案A解析“元元黎民”即老百姓,“得免于战国”的意思是避免战争之乱,取得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因此选A。2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C皇帝制度D宗法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