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编号:360368]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二 陈友冰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辞采美 陈友冰 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古典诗词中的动与静 陈友冰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的动态感特别强。《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五。中国古典诗词的荒诞美 陈友冰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苑中。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Tag内容描述:<p>1、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二 陈友冰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神思”曾作了形象的描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 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 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所说的神思,就是想象力。所谓想象,就 是再现记忆中的印象或是对印象加以扩大或组合。文艺创作要有独创性,就必须有在人意中又出人 意表的想象。所以,古往今来的文论家都很重视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德国黑格尔说:“真正 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p><p>2、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七:中国古典诗词的辞采美 陈友冰 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诗人内在的气质、秉性,外在的生活环境、 美学趣味,诗歌的构思、意境、语言等。但在众多的因素中,语言诗歌极为重要的因素, 因为无论是内在的气质、秉性,还是外在的美学趣味和追求,抑或是诗歌的构思和意境, 都必须通过语言来表现、来实现。所以古人判断的诗作最高境界是“意新语工”或“语意 两工”(谢榛四溟诗话),如果只有好的立意而无好的语言,“有意无辞,锦袄子上 披蓑衣也”(吴乔围炉诗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格美。</p><p>3、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三:古典诗词中的动与静 陈友冰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的动态感特别强,有的诗人或读者也特别欣赏这种动态感,例如杜 甫,就常用动态感来称赞他所喜爱的诗篇,如称赞岑参的诗作是“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 茫”;夜听许十一诵诗是“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称赞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至于自己追求的诗歌境界也是“毫毛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 )。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既然有动态,也就有静态; 既然有人喜欢动态美,也就有人喜欢静态美。王籍笔下的若。</p><p>4、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五:中国古典诗词的荒诞美 陈友冰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苑中,有的诗词看起来似乎违反常理,让人觉得很荒唐,例如六朝 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的噪声怎么会使林间更加 寂静呢?同样的,鸟叫会使山间更加幽静,乍看起来也使人难以理解。王昌龄的出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实际上,青海的祁连山脉与玉门关一在东一在西, 相距数千里,在雪山无论如何是望不到玉门关的。也正因为如此,王安石将“鸟鸣山更幽” 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杨慎也提出王昌龄的出塞不合常理。</p><p>5、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二:古典诗词中的时间变化 陈友冰 上一讲说到中国古典诗词结构上的空间变化。实际上,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几乎同时 存在,只不过为了解析上的方便,分开来讲。这一讲着重讲时间上的变化,最后再谈谈时 空交织的情况。时间变化分以下四种情况: 一、时间的延展 从某一特定时刻出发,或向前追溯到往古,向后延伸到未来,造成一种历史的纵深感 和画面的广阔感,从而使自己某一时刻的特定情绪得以扩展,涵盖面更为深广,社会意义 更加普遍,如杜甫的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p><p>6、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 之十五 陈友冰 炼字 炼字,即是对诗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 动、含蓄深刻。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因为汉字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所以炼字往往也是遣词造句,运用字词的功夫。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 和“日锻月炼”等说法。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甚至看出这首诗 的高下。宋代范温在潜溪诗话专设“炼字”一条,其中谈到:“好句要须好字,如李白。</p><p>7、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四: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理趣陈友冰一、何谓理趣有这么两首诗,它们咏歌的是同一个对象,但表现手法却截然不同,只要比较一下就知道他们的差别所在。一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另一首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无须多加分析即可看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旨在惊叹庐山瀑布的神奇壮观,重在艺术形象的塑造,其途径主要是通过夸张、想象等浪漫手法来完成的。西林壁是庐山西林寺的一座墙壁。。</p><p>8、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比喻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 之十 陈友冰 什么是比喻 朱熹说是 以此物喻彼物也 诗集传 俗话说就是打比方 作家在描写事物和说明道理时 用同它相似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这种辞格就叫做比喻 比喻是一种最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 人们表达感情 说明道理 写人状物 述事描景 传形传神 绘声绘色 皆离不开比喻 堪为辞格之首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甚至说 比喻是天才的标志 一 比喻的作用。</p><p>9、中国古典诗词的辞采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 之七 陈友冰 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诗人内在的气质 秉性 外在的生活环境 美学趣味 诗歌的构思 意境 语言等 但在众多的因素中 语言诗歌极为重要的因素 因为无论是内在的气质 秉性 还是外在的美学趣味和追求 抑或是诗歌的构思和意境 都必须通过语言来表现 来实现 所以古人判断的诗作最高境界是 意新语工 或 语意两工 谢榛 四溟诗话 如果只。</p><p>10、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美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八陈友冰汉语有一个与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单音节字,字与字之间搭配组成词,由词再组成句,由句再组成文。因此,对中国文学来说,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文章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这在可以歌唱的诗词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诗词的语言要有乐感:诵唱时金声玉振,听读时抑扬。</p><p>11、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显隐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三陈友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显隐,实际上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所谓“隐”即隐晦曲折,指的是含蓄隐曲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所谓“显”,即显豁,指的是率直浅切的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一般说来,中国的古典文论称誉含蓄手法者多,但也有许多作家刻意追求直白显豁的风格,甚至形成一些文学集团和风格流派,如中唐时代的新乐府诗派,宋代苏舜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