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史题库
[新编《中国陶瓷史》完成审稿]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史》是叶喆民先生以其原作《中国陶瓷史纲要》为基础。使陶瓷...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1、仰韶文化。烧成....一、单项选择1、鸡首壶的形制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4、鲁山窑的花斑釉对后世钧窑产...一、单项选择1、鸡首壶的形制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中国陶瓷史题库Tag内容描述:<p>1、新编中国陶瓷史完成审稿中国陶瓷史 中国陶瓷史是叶喆民先生以其原作中国陶瓷史纲要为基础,修订后出版的。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和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展开,发现了许多古陶瓷窑址、窑具和陶瓷器,使陶瓷界 __陶瓷的发展历史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中国陶瓷史中的一些观点和见解急需修订和改正。为此,早在xx年下半年,中国古陶瓷学会就组织在国内外文博界有影响力的4l位专家,启动了新编中。</p><p>2、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1、 仰韶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发现而得名。多数手制。慢轮修整 。彩陶艺术史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它是在陶器未烧以前就画上去的。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的表面不易脱落。烧成温度900-1000.彩绘以黑色为主。有少量红色。亦有陶衣出现以使彩绘出来的花纹更为鲜明。 主要有花卉图案、几何图案、少量动物图案。分为北首岭类型和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p><p>3、一、 单项选择 1、鸡首壶的形制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东晋时期的鸡头普遍较西晋时期长。 2、仰钟式碗底为平底,玉璧底一般在唐朝多见。 3、长沙窑是最早进行对外出口贸易的窑口。 4、鲁山窑的花斑釉对后世钧窑产生影响。 5、 最早使用化妆土的窑是浙江的婺州窑,使用化妆土的胎的剖面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一线白浆层。 6、六朝时期的釉下彩为元青花的出现奠定基础。 二、 名词解释 1、鸡首壶:又名天鸡壶。</p><p>4、中国陶瓷史 片断 第一章原始时代发明陶瓷之起源 燧人氏神农氏为制陶之鼻祖 黄帝始设陶正之官 宁封之神话 宁封昆吾所制之器 陶器之装饰上古之民 穴居野处 茹毛饮血 与禽兽无异 毫无知识可言 其对于一切之努力 大都以。</p><p>5、中国陶瓷史简介中国陶瓷史是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发行,1982年发行了第一版。它是中国硅酸盐学会邀请全国各方面的陶瓷专家,用了几年的时间集体编写而成的。这本书在1979年初稿完成后,经过多次修正、补充,才在1982年定稿。这本书的出版,是我国陶瓷界的一件大事,它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切与注视。那个时候,我国国内关于陶瓷历史的著作是很少的,相反国外学者在这方面却有。</p><p>6、中国陶瓷发展史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p><p>7、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1 仰韶文化 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发现而得名 多数手制 慢轮修整 彩陶艺术史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 它是在陶器未烧以前就画上去的 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的表面不易脱落 烧成温度900 100。</p><p>8、中国陶瓷欣赏期末考试题 一 名词解释(30分),共6题,每题5分。 1. 陶、瓷及陶瓷 陶器是一种用泥土塑造、经高温(700-900度)成型的实用器皿或观赏工艺品。 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p><p>9、清代陶瓷工艺 主讲人 陈正义副教授兰州大学历史学系 清朝时期高45厘米 口径13 6厘米这是乾隆年间 公元1736 1795年 官窑烧造的瓷器 在清代 这类造型奇特的多穆壶 般专为宫廷或蒙 藏上层人士喝奶所用 乾隆粉彩多穆壶 单线平涂 线条挺拔 色彩浓艳 对比强烈 康熙时达到顶峰 所以清代的五彩又多称为 康熙五彩 当时的五彩发明了釉上蓝彩以取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 并将黑彩也用于釉上装饰 成为一种完。</p><p>10、中国陶瓷欣赏 期末考试题 一 名词解释 30分 共6题 每题5分 1 陶 瓷及陶瓷 陶器是一种用泥土塑造 经高温 700 900度 成型的实用器皿或观赏工艺品 第一 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 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 并含有长石 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 含铁量低 经过高温烧成之后 胎色白 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 胎体吸水率不足1 或不吸水 第二 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 1300 的高温焙烧 才具备瓷器的。</p><p>11、明代陶瓷工艺,主讲人:陈正义副教授兰州大学历史学系,我国的陶瓷工艺,经过宋代的普遍发展,到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在明代以前,我国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则主要是白瓷。白瓷的发展,为陶瓷工艺的装饰,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唐宋时期流行的普遍采用的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已经渐渐衰落。画花的装饰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