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中国现代史主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题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考点1 新中国的成立 2012年考查。本主题考点在历年中考中考查较少。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中国现代史。主题 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现代史主题Tag内容描述:<p>1、第一部分主题十一、单项选择1(2017济南)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C)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D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p><p>2、第一部分主题十二一、单项选择1“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磨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D)A战略核潜艇B人造地球卫星C长征运载火箭D原子弹2(2018泰州)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C)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p><p>3、主题六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1.“两弹一星”分别指什么? 哪些人物为其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的成功研制有何意义?2.我国为了实现“漫步太空”的目标进行了哪些努力?3.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被誉为什么?他的贡献有何意义?4.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她获得了什么荣誉?5.为了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绩?6.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人物:邓稼先、钱学森等一批“两弹元勋”。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大加强了我。</p><p>4、第一部分主题十一、单项选择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A)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平反冤案、纠正错误2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A)A增强企业活力B实行按劳分配C鼓励个体经营D建立股份公司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p><p>5、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阶段综述 编者按:中国现代史是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个时代的探索:毛泽东时代的探索;邓小平时代的探索。两大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三次重大工业化调整:“一五”计划;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一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p><p>6、第四主题 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生活,考 点 梳 理,考点1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第四主题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生活,1“两弹”的成功研制 (1)中国掌握核武器的目的:防御,打破核讹诈。 (2)中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3)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的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考点梳理,综合拓展,(4)氢弹: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和原子弹爆炸时间仅相隔二年多,表明我国核技术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其他核国。</p><p>7、主题九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河南真题演练考点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命题角度“一五”计划的背景、特点和成就1. (2018河南中考)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C制定了“863” 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2(2017河南中考)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p><p>8、主题九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用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2018洛阳模拟)“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上受制于人;在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由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C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重点是发展国防力量2(2018开封模拟)下表。</p><p>9、主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什么事件?这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2.率先进行农村改革的地区是哪里?此次改革的名称和含义分别是什么?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其中心环节是什么?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开放格局?5.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哪些重要指导思想?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分别是什么?7.请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对改革开放的内容进行概括。参考答案:1.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要内容:确定了解放思想。</p><p>10、主题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2019原创下面是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例和年均增长速度变化表。这表明()1953年农轻重产值比例(%)1957年农轻重产值比例(%)19531957年年均增长速度(%)农业52.843.54.5轻工业29.629.212.8重工业17.627.325.4A.土地改革使农业获得发展B.三大改造促进我国工农业发展C.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D.一五计划期间工农业均衡发展2.2017河南B卷“一五”期间,党和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并计划在五年内,就业人数增加422万人,工人的平均工资增长33%,农村的购买力提高一倍。这表明。</p><p>11、主题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用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2019改编题)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最崇敬的心情。”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年召开的某次会议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2018驻马店模拟)作为现代化的国家,立国就应确立国家的根本大法,但新中国成立之初,尚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因此不得不采取一种变。</p><p>12、模块二中国现代史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2018郑州外国语中学三模“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反映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2.2018濮阳一模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p><p>13、主题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河南真题演练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命题角度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2018河南中考)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考点二 土地改革 命题角度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2(2016河南中考)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p><p>14、主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2018信阳二模1977年9月,邓小平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以下相关背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中美建交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破除了迷信C.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D.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征程2.2017河南B卷有人将这次会议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一条适合。</p><p>15、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主题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新中国的成立 2012年考查,关联拓展1.新中国成立的原因,2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怎样严峻的形势?,易错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并未彻底完成,中国尚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考点2 人民政权的巩固,1西藏和平解放,关联拓展西藏和平解放的原因 (1)充分的军事行动与真诚的和谈手段相结合。(2)和平解放西藏,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p><p>16、安徽中考20142018 考情分析,基础知识梳理,名校名师预测,安徽中考20142018 考情分析,20142018安徽中考命题规律与预测,本主题考点在历年中考中考查较少,多与社会热点和周年大事相结合进行考查。近年来,本专题安徽中考考查的内容有:“两弹一星”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迁等。题型以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为主。备考复习时,应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尤其要关注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史实,注意相关科技发展、农业发展的知识的综合考查。对本主题新增的内容青蒿素、莫言等知识点。</p><p>17、中,考,历,史,2019,第一部分 河南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模块概览,模块概览,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故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社会时期(1956年底至今)。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与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发展史。 (1)起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2)社会性质:(19491956年底)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社会主义社会。 (3)历史分期 新民主主。</p><p>18、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中国现代史,主题 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年3考 2016.32、2013.17、2012.29,关联拓展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一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二是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考点2 改革开放 6年5考 2017.33、2014.17、2013.34,命题热点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巨变,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到。</p><p>19、安徽中考20142018 考情分析,基础知识梳理,名校名师预测,安徽中考20142018 考情分析,20142018安徽中考命题规律与预测,本专题考点在历年中考中属于必考内容,考查比重较大。近年来,安徽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有:新中国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土地改革、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一届人大、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其中,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考查重点。考查题型形式多样,主要有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活动与探究等。备考复习时,尤其要关注与现实热点和周年热点联系。</p><p>20、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主题 11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2015、2016年考查,关联拓展新时期国防建设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必要性和有利因素 (1)必要性: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世界范围的高新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现代化局部战争的发生。 (2)有利因素:“863计划”的指引;“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提出;党中央高瞻远瞩的超前思想。,考点2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2017年考查,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易错提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基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p>
【中国现代史主题】相关PPT文档
安徽省2019届中考历史复习第1部分中国现代史主题12课件.pptx
2018春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主题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pptx
安徽省2019届中考历史复习第1部分中国现代史主题9课件.pptx
【中国现代史主题】相关DOC文档
安徽省2019届中考历史复习第1部分专题3中国现代史主题12名校名师预测.docx
安徽省2019届中考历史复习第1部分专题3中国现代史主题10针对性练习.docx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