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论文
关于大学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哲学反思。以哲学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而编撰的中国哲学史如雨后春笋。现在连禅宗的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儒家丧葬观与国人的文化社会适应。中国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哲学思考。中文摘要 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中国哲学与文化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透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哲学论文Tag内容描述:<p>1、论儒家文化的变迁 姓名:杨再顺 班级:2013 级非师一班 学号:222013332022004 摘要: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深邃的哲学理论和独到 的价值观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并在当代中国社会各个方面依然产生了不可估 量的导向和借鉴作用。儒家文化与其他诸子百家文化命运不同的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其在历史变迁中由于社会中的精英知识分子的努力传播和发扬,使得 其成为两千年封建社会中的官方正统思想,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肯定,一举奠 定了其“儒术独尊”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给世人规定了多方面的规 矩和准则。</p><p>2、关于大学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哲学反思 关于大学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哲学反思刘圣汉,赵保全(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办公室,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大学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国学与西学交合融汇背景下的大学文化的建构问题,特别是对普世伦理和核心价值观双重影响下的大学文化的塑造有所启示、有所思考,是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有力途径.关键词:大学文化;创新;哲学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4018302目前,国学与西学的比较与研究已经成为显学。西方国家热衷于成立孔子学院或开设中国文化与。</p><p>3、道德自我与中国哲学史建构 道德自我与中国哲学史建构 【摘要】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开启了中国哲学史研究与编撰的学科之门,自此以后,以哲学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而编撰的中国哲学史如雨后春笋,蓬勃的发展起来。学者们以不同的学派立场,选取相应的参照系统,展开了对中国哲学史的建构。作为第二代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也不例外。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唐君毅中国哲学史建构的哲学基础、其编撰的特点、如何以其超越的本心为思想核心去透析传统哲学、其文化观对哲学史写作的渗透等,以此深入的探求唐君毅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独特之处。【Ab。</p><p>4、听规划大师一席谈 憨山禅师曾有言:“为学有3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宗,不能出世。此3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1则偏,缺2则隘,3者无1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愚兄鲁钝,老子5千字尚未参透,南华经也1知半解,忘世是做不到了。禅宗虽然讲顿悟,但慧根不深者,那那么容易开悟啊?所以说来惭愧,现在连禅宗的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4个基本要义也没完全弄明白。相对而言,倒是儒家的东东接触多点,因此,“痴”是难免的。这与我们的专业也有1定关系的。儒家,是要入世的,是提倡将其理念付诸。</p><p>5、儒家丧葬观与国人的文化社会适应 人的意义是在社会关系中体现的,因为人不能单独生存个体在正常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即社会适应,也就是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学理上,社会适应包含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关系、社会行为以及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与社会及其文化之间互动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我们知道文化是由教育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结果构成的综合体,其构成要素为所有成员共有,并且加以传递。它同时也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习惯。</p><p>6、半部西方哲学中国化 刘 尚 为二(12)甲: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你的本意上的“中国哲学”了,也就是意味着,有了我们的“以我为主”的“智慧学”的主体,就能够解释“半部西方哲学”“中国化”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了?乙:确实如此。道理很简单,中国古代的“智慧学”所尊崇的“形而上”的“道”,与西方“智慧学”所追求的“物理学之后”不是一个意义上的东西:中国的“道”是“我”所能够“认识”,却又排斥“我”去“把握”的“形而上”;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道”并非我所道之“道”,而“名”也非我。</p><p>7、中国哲学与文化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透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本文传输了研究中国哲学文化的意义,论述了研究中国文化的思路。以下是分享的中国哲学与文化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透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本文传输了研究中国哲学文化的意义,论述了研究中国文化的思路。 关键词:哲学文化;哲学;中国;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