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 题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时安排 共( 1 )课时 课程标准 P19了解中华民国创立的史实。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Tag内容描述:<p>1、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史实;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2能力目标正确使用历史地图,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史实,初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通过探究的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感受孙中山为了革命鞠躬尽瘁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中华民国的创立、。</p><p>2、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喜欢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难点: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教学过程- 3。</p><p>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p><p>4、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月 日总第 课时课题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课型学讲目标要求1.知道中华民国的创建事实2.掌握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的情况3.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重点性质及意义难点性质及意义教法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 习 内 容个案调整导入新课播放走向共和主题曲曙色,并出示歌词: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一座座火山爆发/天崩地裂君王美梦破/一顶顶皇冠落地/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p><p>5、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目标1.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教学重点中华民国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教学难点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图片式导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诞生。中华民国诞生有何历史意义?袁世凯是怎样窃取革命果实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问题。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体展示溥仪图片。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未来的皇帝溥仪连。</p><p>6、10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革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接下来在社会矛盾激化,内外矛盾加重的情况下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的发展态势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p><p>7、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 题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时安排 共( 1 )课时 课程标准 P19了解中华民国创立的史实。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p><p>8、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了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p><p>9、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题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备课时间 课节累计 1 科目 历史 班级 课 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p><p>10、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内容 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 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 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二 过。</p><p>11、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内容 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 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 提高表达与。</p><p>12、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 20世纪初 技术 制度 思想 温故知新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背景 时间 临时总统 副总统 意义 第10课中华。</p><p>1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课题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课型新授课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2、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