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奠基
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政治、思想是考查的重点。政治主要考查政治演变趋势及特点。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
中华文明的奠基Tag内容描述:<p>1、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最新模拟精练】1.(2017广州模拟)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A.尊崇和颂扬先人B.缓和君臣关系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巩固儒学地位【解析】选C。尊崇和颂扬先人并不可能成为朝廷一项政策的目的,故A错误;谥号的出现与君臣关系的紧张无关,故B错误;根据题干“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可知谥号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惩恶劝善。</p><p>2、高频考点专攻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发展先秦、秦汉(35分钟85分: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2个大题,37分。)【最新模拟精练】1.(2017广州模拟)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A.尊崇和颂扬先人B.缓和君臣关系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巩固儒学地位【解析】选C。尊崇和颂扬先人并不可能成为朝廷一项政策的目的,故A错误;谥号的出现与君臣关系的紧张无关,故B错误;根据题干“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可知谥号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惩恶劝善。</p><p>3、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练(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调研)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记述:“(两汉社会的地方官吏)服官州郡的,称其官署为本朝。长官死,僚属都为之持服(守孝、服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方官职礼仪尚不够健全B沿袭了分封时期的诸侯观念C上下级之间依附关系严重D州郡地方官员权力普遍过大解析题干所述现象体现出上下级的关系受到分封制等级观念的影响,而上下级的依附关系是分封时期观念的表现,C项错误,故选B项;材料现象不能。</p><p>4、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阶段提升(一)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文明(2017全国,24)考查分封制的影响5年4考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思想是考查的重点。政治主要考查政治演变趋势及特点;经济考查相对较少,主要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思想主要考查儒学思想主张及演变等。2.从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是从通史或中外对比角度考查。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历史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2016全国,24)考查西周对历史传承的重视(2014全国,24)运用周代“雅言”考查分封制、礼乐制的影响(20。</p><p>5、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经济上: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产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p><p>6、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一、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2.耕作技术(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3.水利工程(1)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2)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4.经营方式(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原因。</p><p>7、专题考纲重点解读】 (教师用书独具),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 先秦、秦汉时期,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