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
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6北京平谷一模)。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是()①社会上隐匿人口现象严重②地方势力强大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A组 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6北京平谷一模)。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Tag内容描述:<p>1、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A组 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2016北京平谷一模)“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是( ) 社会上隐匿人口现象严重 地方势力强大。</p><p>2、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教材补遗 1.宗主与宗主督护制 宗主也叫作坞主或壁帅,掌握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首领。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数千家。</p><p>3、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的五大变化1.中央机构的变化三省六部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完善了封建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2.选官制度的改革科举制终结了九品中正制等制度,既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政局,又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p><p>4、中国古代史,单元综合训练(三),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一、选择题 1.(2017厦门二模,26)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长,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 A.开发江南地区 B.加强控制地方 C.强化君主权威 D.顺应民族融合,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题目中并未说明郡县的设置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p><p>5、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 A组 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北京西城期末)下列政策或措施反映北魏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是( ) A.“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B.“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 C.“验。</p><p>6、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第7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文化 考纲要求 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a.曲辕犁;b.翻车和筒车;c.均田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a.灌钢法;b.柜坊和飞钱;c.“市”;d.市舶使 2.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三教合一;科技成就:a.雕版印刷术;b.火药;c.齐民要术;文学艺术:a.书法成为艺术;b.绘画理论形成。</p><p>7、课时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总特征 魏晋至隋唐 220 907年 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时期 政治上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 封建经济繁荣 农业 手工业 商业成就辉。</p><p>8、阶段三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纲考点魏晋至隋唐的政治制度(1)南北朝时期:三省制;九品中正制度。(2)隋唐时期: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科举制与监察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素养解读时空观念隋唐三省六部制对秦汉魏晋南北朝中枢权力机构的传承与创新;先秦至隋唐科举制的演变,科举制是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的成熟,且逐步走向制度化、公开化。历史解释魏晋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制度具有多样化特点;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p><p>9、第三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魏晋南北朝1中央官制:逐渐形成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体制。2选官制度二 隋唐1中央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1)运作机制: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2)意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为历朝所沿袭。2地方行政制度(1)从秦汉的郡县两级制、东汉的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唐代的道州县三。</p><p>10、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课时1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北朝时期的政治:(1)三省制。(2)九品中正制度。(3)北魏孝文帝改革*。 2.唐朝的政治:(1)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2)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3)科举制与监察制度。(4)唐太宗*。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主干梳理,考点一魏晋至隋唐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机构的演变,(1)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尚。</p><p>11、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与繁荣 魏晋至隋唐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专题概览 魏晋至隋唐时期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至公元907年唐朝灭亡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p><p>12、专题三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 与繁荣魏晋至隋唐 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专题概览,魏晋至隋唐时期(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至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考纲要求 1.北魏孝文帝改革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3.选官制度 4.唐太宗,本讲考点,考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点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唐太宗,1.历史背景 (1)北魏统一黄。</p><p>13、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A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2016北京平谷一模)“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是() 社会上隐匿人口现象严重 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 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 建立起基层行政机构加强社会控制 A. B. C. D. 2.(2018北京海淀期中)魏书记载,北魏官员“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货赂大行,故。</p><p>14、阶段提升(三),主题一从位高权重到分散相权的中央中枢机构的演变,【主题综述】 (1)秦始皇创立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作为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政事;汉初丞相地位进一步提高,同时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2)皇权与相权矛盾激烈,汉武帝开始设置内侍机构,作为皇帝的辅助,以牵制相权。 (3)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隋唐发展成为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实质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4)封建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