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治疗
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罗执芬 恶性肿瘤及其特征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肿瘤的外科治疗。肿瘤外科的发展 肿瘤外科的概念 肿瘤手术的分类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 肿瘤外科治疗发展趋向。肿瘤治疗手段。外科 放疗 化疗 靶向治疗。
肿瘤的治疗Tag内容描述:<p>1、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河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罗执芬 恶性肿瘤及其特征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 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与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 新生物一旦形成,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生长,他的生长不受正常机体 生理调节,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这一点在恶性肿瘤尤其明显。 与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呈浸润性生长,易发生出血 、坏死、溃疡等,并常有远处转移,造成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 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最终造成患者死亡。 20002011年中国肿。</p><p>2、肿瘤的外科治疗,主要内容,肿瘤外科的发展 肿瘤外科的概念 肿瘤手术的分类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 肿瘤外科治疗发展趋向,West China Hospital of S.C.U.,肿瘤外科的发展,肿瘤外科论述最早记载: 公元前1600年,古埃及史密斯纸草书(Edwin Smith Papyrus) 最古老的科学文献 上半部系统叙述人体的构造,列举48种病例,分为可治、难治、不可治(14例),还对病状作了详细描述 下半部已经失传,West China Hospital of S.C.U.,一、历史回顾和现代肿瘤外科的发展,Edwin Smith(1822-1906),史密斯纸草书,肿瘤外科的发展,甲骨卜辞(公元前1300-1042年)中。</p><p>3、恶性肿瘤的免疫和基因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李 进,Edward Jenner,现代免疫学奠基人 牛痘的发明者(1796),细胞免疫的基本概念,Tumor cell,为什么肿瘤细胞能够逃避 机体的免疫监控?,肿瘤细胞合成免疫抑制因子 癌细胞表面缺乏MHC II分子 肿瘤细胞低表达MHC I分子 由于缺乏第二信号导致免疫耐受 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抗原递呈效率下降),肿瘤免疫反应,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肿瘤抗原并产生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在肿瘤病人普遍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细胞免疫:杀伤性T细胞(CD8+) 辅助性T细胞(CD4+) 。,免疫治疗的主要分类,非特异性。</p><p>4、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 Chemotherapy,课程内容,肿瘤内科、肿瘤化疗发展史 化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水平 抗肿瘤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及毒性 化疗方式及临床应用 化疗方案组成原则 分子靶向治疗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肿瘤治疗手段,外科 放疗 化疗 靶向治疗,外科和放疗可以作为局限性癌症的根治性治疗,一旦肿瘤复发转移,外科和放疗常难以控制。 与外科、放疗不同,化疗为全身性的治疗手段,对于全身性癌症和临床及亚临床转移性癌症或局部晚期癌症常为唯一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 随着抗癌新药的不断问世,化疗在癌症治疗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p><p>5、肿瘤化学治疗发展简史 抗肿瘤药物 化疗适应证 化疗的目的和形式 肿瘤内科治疗水平 化疗疗效评价标准 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第一节 肿瘤化学治疗发展简史,1946年氮芥用于治疗淋巴瘤即烷化剂的临床应用为开端 1948年甲氨蝶呤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 1955年长春花碱类药物用于临床,开创了植物类药物 1956年放线菌素D用于治疗绒癌和肾母细胞瘤,1957年人工合成了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直至目前仍为临床常用抗癌药 1971年顺铂用于临床对多种肿瘤取得了较好疗效 70年代从植物中提取并半合成的去甲长春花碱和紫杉醇在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p><p>6、调强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退缩规律研究,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李友泉 朱广迎 教授,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研 究 结 果,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范围内肿瘤相关的第一死因 放疗或者同步放化疗是无法手术的患者唯一的可能治愈的方法 肺癌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率仍较低,研究背景,肺癌病灶整体加量 肿瘤异质性、敏感细胞照射过量、 抗拒细胞剂量不足 增加正常肺组织的受照剂量 如何利用生物规律提高放疗疗效,利用数学方法预测 残留灶,利用相关的临床参数,建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残留灶的数学模型 预测残留灶位置和体积,研究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