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角度认识隋唐盛世局面的表现及出现的原因。一、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向近代转型的因素。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在中国。4.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角度分析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外历史纲要上Tag内容描述:<p>1、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知识框架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二 从部落到国家三 商和西周 一 石器时。</p><p>2、阶段提升 三 中国现代史 一 提纲挈领 体系建构 二 前后贯通 专题总结 1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统一大业与外交 1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开辟了与西方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抗西。</p><p>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精梳理通时空观念 一 儒学 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 汉武帝时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3 隋朝 儒学家提出了 三教合归儒 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二 文学艺术 2 艺术 3 石窟艺术 山西。</p><p>4、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后课时作业 学业达标 1 东汉末年 名教虚伪 玄学兴起 玄学家以 老子 庄子 周易 为依据 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 在理学兴起前 许多士大夫醉心于此 魏晋玄学出现的背景是 A 老庄学说的思辨性受到。</p><p>5、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后课时作业 学业达标 1 钱穆在 国史大纲 中谈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说 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 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 终以告歇 自此以往 入仕得官 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王室 与。</p><p>6、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精梳理通时空观念 一 选官制度 先秦至隋唐 二 三省六部制 1 魏晋南北朝 尚书台改为尚书省 与中书省 门下省形成三省 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 2 隋朝 隋文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3。</p><p>7、阶段提升 二 中国近代史 一 提纲挈领 体系建构 二 前后贯通 专题总结 1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2 近代三大民主革命运动的比较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和实践及特点 1 探索和实践 革命道路探索 从。</p><p>8、阶段过关检测 一 中国古代史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长期以来 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南方的水稻是由印度传入的 推翻这种说法的最可靠的证据是 A。</p><p>9、阶段过关检测 二 中国近代史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1840 1842年 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 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p><p>10、阶段提升 一 中国古代史 一 提纲挈领 体系建构 二 前后贯通 专题总结 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1 演变历程 经历了禅让制 原始社会后期 王位世袭制 夏商时期 分封制和宗法制 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p><p>11、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1某版主在党建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讨论帖,很多网友进行了跟帖,其中与主题讨论不相符合的内容是()A邓小平理论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B论十大关系提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它是体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著作C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社会主义本质”、“一国两制”等是邓。</p><p>12、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最高()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C珠江流域 D太湖流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苏湖熟,天下足”体现了南方太湖流域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p><p>13、单元整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1从城市功能上,早期“城”与“市”是分开的。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时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p><p>14、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唐高祖认为:“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由此可知()A唐初儒、道、释并行的局面结束B唐统治者推动了儒学的创新C唐初统治者注重用儒学维护统治D唐初儒家思想重获正统地位解析根据材料“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可知唐高祖认为儒学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道、佛的地。</p><p>15、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1丞相制度的废除,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专制皇权的加强C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D相权遭到削弱解析丞相制度的废除从根本上解决了威胁皇权的相权,从而加强了专制皇权,故选B项;废除丞相是中央官制的调整,和中央集权无关,故排除A项;“封建民主政治”的说法有误,故排除C项;废除丞相是彻底废除了相权,而不是削弱,故排。</p><p>16、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A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B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C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D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需要加强对江南的经济控制才是。</p><p>17、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宋太宗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他所说的“内患”主要指()A宦官专权 B武将跋扈C农民起义 D外戚干政解析结合北宋初年的史实,可知宋太宗认为“深可惧”的“奸邪无状”的“内患”,指的是唐朝中后期以来的“武将跋扈”。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其最深刻的经验教训是武将权重,所以正确答。</p>
【中外历史纲要上】相关PPT文档
【中外历史纲要上】相关DOC文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