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穴位按摩法。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和体质。2.评估患者按摩部位皮肤情况。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2.评估患者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Tag内容描述:<p>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穴位按摩法,操作目的,评估患者,实施要点,指导患者,注意事项,操作目的,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和体质。 2.评估患者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及目前心理状态。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合谷穴:在 手背第1、2 掌骨间,第2 掌骨桡侧的 中点处。 神门穴:腕横 纹尺侧端,尺 侧腕。</p><p>2、一、耳针法(耳穴压豆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1.5心理状况。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p><p>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xxx 2013年7月9日,2,涂 药 法:,一、操 作 目 的 二、评 估 患 者 三、实 施 要 点 四、指 导 患 者 五、注 意 事 项,3,操作目的,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或穴位,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镇作用。,4,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者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5,适用范围:,疮疡、跌打损伤、虫咬伤、烫伤、烧伤、痔瘘等病症 其类型有水剂、酊剂、油剂。</p><p>4、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主讲人:王晨娅 2014年5月19日,2,涂 药 法:,一、定 义 二、操 作 目 的 三、评 估 患 者 四、实 施 要 点 五、注 意 事 项,3,定 义:,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或穴位的一种外治方法。,操作目的:,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 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4,5,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当前 住要症状、 临床表现、 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评估范围,2.评估患者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了解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目前心理状态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6,7,适用范围:,疮疡。</p><p>5、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禹城市人民医院目 录第一章 针刺疗法 2一 电针疗法 2二 穴位注射 2三 耳针疗法(耳穴埋籽) 3四 针刺护理 3第二章 灸法 4一 艾条灸 4二 艾炷灸 5三 温针灸 5四 灯火灸 6第三章 放血疗法 6第四章 挑治疗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