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
冠心病 中医药治疗 综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几点思考。UKPDS对糖尿病治疗的启示 中医药的应用及评价 病因认识 病机认识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口服中成药应用 新药研究进展 前进道路上几点思考。UKPDS对糖尿病治疗的指导作用。儿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便秘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Tag内容描述:<p>1、中医理论 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运用“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 理论,充分发挥整体辩证优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 认识和了解关于该病的中医科学理论及相关知识,更好地预防糖尿病 的发生及发展,减少并发症,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中医理论 糖尿病 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组糖耐量减少、血糖升高,尿糖阳性为特征的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是一种是由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 物作用障碍导致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 行性疾病。其心、脑、肾、眼、神经及。</p><p>2、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国内研究进展 来源:INTERNET 作者:刘岩 郭建鹏 2005-7-6 【摘要】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 4 方面综述了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近况, 说明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显著 高脂血症(HLP)严格的定义应该 血脂紊乱或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血清(浆) 脂质的浓度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近年应用中药复方治疗高脂血症在病理上、临床实 践及实验研究方面取得较 进展。现将 19992004 年部分中医药期刊报道的复方治 疗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p><p>3、中医药与糖尿病 顺应自然 阴阳平 衡 因人 而异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 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 大基石。 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 气血阴阳的盛衰。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 体质、季节的差异。 中医与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 中医认为,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劳欲过度 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 中医糖尿病分型 肺热津伤型 胃热炽盛型 肾阴亏损型 阴阳两虚型 中医体质 体质与糖尿病 阴虚(缺水) 痰湿(肥胖) 气。</p><p>4、1,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辨证防治,2,提 纲,一、感冒 二、咳嗽 三、腹泻,3,一、感 冒 -概念及病因,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老百姓常常称之谓“伤风”。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六淫侵犯人体而致病的。六淫指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其中风邪为六淫之首,是引起感冒的主要因素,故这也是古代医家将感冒称为“伤风”的原因。 西医认为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主要病毒为腺病毒。只有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病毒、细菌大量繁殖,人体才会发病。,4,一、感 冒 -症状,小儿容易感冒,与小儿机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免疫系。</p><p>5、脾胃系病证泄泻,泄泻,学习目标: 1.掌握泄泻的概念,辩证论治。 2.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 3.了解泄泻与痢疾的区别。,一.泄泻的概念,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泄”,如水之泄,其势缓慢,“泻”,指暴注下迫,发病急骤,二者有缓急轻重之分,统称泄泻。,二、沿革,1、内经中关于本证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溏泄”、“鹜泄”等记载,并对其病因病机等有较全面论述。 2、医宗必读为本病治疗设有九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是泄泻治疗学上的里程碑。 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p><p>6、广安门医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几点思考,魏军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008.4.7,广安门医院,UKPDS对糖尿病治疗的启示 中医药的应用及评价 病因认识 病机认识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口服中成药应用 新药研究进展 前进道路上几点思考,广安门医院,UKPDS对糖尿病治疗的指导作用,目前2型糖尿病治疗观点:主要基于UKPDS,广安门医院,UKPDS对糖尿病治疗的指导作用,血糖失控与细胞功能下降相平行,与所用药物无关,50%用磺脲类 或二甲双胍 多种药物治疗,90%用磺脲类 或二甲双胍 多种药物治疗,生活方式 磺脲类 或二甲双胍 单一药物治疗,广安门医院,。</p><p>7、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综述摘要:系统叙述了近10年来冠心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药、临床案例以及如何预防等 ,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键词:冠心病 中医药治疗 综述TCM Research on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Abstract:The article in all sides states the causes of disease,the pathogenesis,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the formula and therapy,the detailed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reviews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finally,it points out 。</p><p>8、中风(康复期)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中风康复期就是要治疗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症状。中风病病之本在脑,标在脏腑经络,气血逆乱为患。中风急性期虽经短暂的急救治疗,病情多由重转轻,转危为安,但残余之邪未净,脑气未复,脏气未平,经络未和,气血虽顺未畅,滞而未达,上下气化,神机不能流贯,因此中风病康复期的核心仍在脑。痰瘀未净,通过经络、气血津液必下注于肾,则肾伤,肾。</p><p>9、中医学关于脂肪肝的临床治 疗和预防 国家级名老中医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刘燕池 基础医学院顾问,一、脂肪肝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所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理变化。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对脂肪类的消化、吸收、气化、分解和转化等起着重要作用,并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会有较少量的脂肪,一般只占肝脏总湿重的4%-7%左右。其中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占50%左右,其余为卵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在某些异常情况下,肝脏内的脂肪含量会增加,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10%时,即称为脂。</p><p>10、冠心病支架术后中医药治疗初探,吴 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寒凉派开山鼻祖,一、支架问世改变了冠心病治疗格局,1977年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进行了世界上首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CA,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开创了医学史上治疗冠心病的新时代。 单纯球囊扩张裸支架药物支架,分别代表着冠脉介入史上三个里程碑。,Gruentzig(中)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介入先驱!,不同时代、不同疗法、不同结局,冠心病治疗“三套马车” (1)上世纪,心内科医师的独脚舞!只有药物治疗。 (2)60年代后期外科开胸搭桥。</p><p>11、1,中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分析,孙红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中西医结合科 2010-5-22,背景,肺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 NSCLC占肺癌总数的80%85% 约70%NSCLC确诊时为、期 化疗、靶向治疗是晚期NSCLC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化疗是治疗晚期NSCLC最有效的药物 化疗ORR 25-35%,肺癌的中药治疗,化疗耐药及不愿接受化疗的患者,多选择采用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疗效特点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瘤体、延长生存期 对这组单纯应用中药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 寻找中药治疗NSCLC疗效的相关因素,病例入选标准,诊断分。</p><p>12、冠心病支架术后中医药治疗初探,吴 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寒凉派开山鼻祖,一、支架问世改变了冠心病治疗格局,1977年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进行了世界上首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CA,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开创了医学史上治疗冠心病的新时代。 单纯球囊扩张裸支架药物支架,分别代表着冠脉介入史上三个里程碑。,Gruentzig(中)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介入先驱!,不同时代、不同疗法、不同结局,冠心病治疗“三套马车” (1)上世纪,心内科医师的独脚舞!只有药物治疗。 (2)60年代后期外科开胸搭桥。</p><p>13、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针灸中药治疗,主要内容,中风病的概述,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所致。进入恢复期后多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蹇涩等症,中医中药,特别是针灸对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气血逆乱,肝火、心火,上犯于脑,虚,火,风,痰,气,血,中风病的概述,阴虚、气虚,肝风、外风,气逆,血瘀,风痰、痰湿,中经络 中脏腑,心,肝,肾,脾,病位在脑,本:肝肾亏虚、气血衰少,标:风火相煽,痰湿壅盛 瘀血阻滞,气血逆乱,本虚标实,有无神识昏蒙,中风病的概述,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诊断。</p><p>14、感 冒,目的要求,掌握感冒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风寒、风热、暑湿、秋燥感冒的证治方药。,【概 述】,一、定义 感冒是因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肺 卫失和,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二、源流 (一)病名: 1.感冒一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但此感冒为感受之意。 2.宋代以前无感冒病名,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头痛开始把感冒作为病名。 3.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伤风论:对伤风按六经辨证的专题论述,后世较少采用,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