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
手少阳三焦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理疗科屠文展目的要求1.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手少阳三焦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理疗科屠文展目的要求1.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
中医针灸Tag内容描述:<p>1、手少阳三焦经,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理疗科 屠文展,目的要求,1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起于无名指末端,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伸侧两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进入缺盆,分布于膻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直上出耳上方,。</p><p>2、针灸学 第七章,第六节 急 症,晕厥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其特征为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 词解: “厥”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暴死为厥,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二是指四肢逆冷的症状而言,即手足冷或四肢不温;三是指主要病机是气血逆乱者为厥,如有时把气血逆乱或浊气上逆的病变称为厥、厥逆或厥气。从本病的临床特征来看,主要指的是第一层含义。,晕 厥,本病的致病。</p><p>3、第一节 戒断综合征,一、戒烟综合征 (一)概述 临床表现:有较长时间吸烟史,每天吸1020支或20支以上,一旦中断吸烟会出现强烈的吸烟欲望,如不能满足,则会出现精神萎靡,疲倦乏力,焦虑不安,呵欠连作,流泪流涎,口淡无味,咽喉不适,胸闷,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肌肉抖动,感觉迟钝等症状。,戒烟综合征,(一)基本治疗 治则:宣肺化痰、宁心安神,以针刺为主,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尺泽、丰隆、合谷、神门、甜美。</p><p>4、手少阳三焦经,目的要求,1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起于无名指末端,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伸侧两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进入缺盆,分布于膻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p><p>5、针 灸,1,针灸的作用,人体,针灸,脏腑器官功能,自我调节能力,经络、腧穴,自稳态,改善,提高,2,第一节 经络系统,3,一、概念: * 经络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4,二、功能: * 1、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肢节。 2、运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抗御外邪,调节机能平衡。 4、感应传导作用。,5,三、组成: 经脉: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p><p>6、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之,针灸,“医”为合体会意字,由四个相互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分拆之后,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匚”,表“按跷”,“按”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是中国古代一种属于物理性质的疗疾。</p><p>7、针灸,1,针灸的作用,人体,针灸,脏腑器官功能,自我调节能力,经络、腧穴,自稳态,改善,提高,2,第一节经络系统,3,一、概念:*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p><p>8、针 灸,1,针灸的作用,人体,针灸,脏腑器官功能,自我调节能力,经络、腧穴,自稳态,改善,提高,2,第一节 经络系统,3,一、概念: * 经络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4,二、功能: * 1、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肢节。 2、运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抗御外邪,调。</p><p>9、针 灸,针灸的作用,人体,针灸,脏腑器官功能,自我调节能力,经络、腧穴,自稳态,改善,提高,第一节 经络系统,一、概念: *经络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二、功能: *1、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肢节。2、运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3、抗御外邪,调节机能平衡。4、感应传导作用。,三、组成:经脉: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手三阳经:手阳明。</p><p>10、中医针灸治疗痹症,北京康复中心 针灸科 高飞 2012.07.16,痹症的定义,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肢体痹和内脏痹。今天主要讲解肢体的痹证。常见于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病。,痹症的病因病机,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及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经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产生本病。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根。</p><p>11、中医适宜技术-针灸,长安区胜北中心 中医科,总论,针刺技术是中医常用的操作技术,即用金属制成的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常分为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在诸针法中,毫针刺法应用最普遍。在本篇只讲毫针刺法。,【目的】(10分),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p><p>12、,1,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之,针灸,.,2,“医”为合体会意字,由四个相互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分拆之后,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匚”,表“按跷”,“按”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是中国古代一种属于物理性质的疗疾祛病的方法。“矢”,表“砭石”,是一种锐利的石块,说文解字注:“砭,以石刺病也”,主要用来破开痈肿,排脓放血。“殳”,表“针灸”,是中国古代治疗学的一大创举,它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p><p>13、,1,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之,针灸,.,2,“医”为合体会意字,由四个相互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分拆之后,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匚”,表“按跷”,“按”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是中国古代一种属于物理性质的疗疾祛病的方法。“矢”,表“砭石”,是一种锐利的石块,说文解字注:“砭,以石刺病也”,主要用来破开痈肿,排脓放血。“殳”,表“针灸”,是中国古代治疗学的一大创举,它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