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解析考点1】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逐步确立的过程。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随堂演练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Tag内容描述:<p>1、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解析考点1】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逐步确立的过程。 (1)1953年,提出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工业化的主张。 (2)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1957年我国初步建立了独 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 全面展开。 (3)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从1953年开 始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试办农业合作社;掀起了兴办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手工业:试办手工业合作社。</p><p>2、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山西太原高一期末)“一五”计划时期开工项目共147项,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项,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农业的发展速度放缓 B.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C.工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D.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解析材料并未涉及农业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2项,机械24项,轻工1项,医药2项。</p><p>3、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提升(三)主题一理解新中国三次经济体制转型1.由新中国成立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1956年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初存在着国营经济、个体小农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1956年,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照搬苏联模式,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p><p>4、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随堂演练 人民版必修21“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为吻合(C)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否定市场调节的作用,与材料中承认“市场调节。</p><p>5、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学 业 达 标一、选择题1(2017赣州)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B)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解析】“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p><p>6、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理解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p><p>7、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嘉兴高一期末)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A中共八大召开时 B三大改造完成时C1954年宪法通过时 D改革开放开始时答案B解析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B项正确。2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在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p><p>8、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山西太原高一期末)“一五”计划时期开工项目共147项,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项,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农业的发展速度放缓 B.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C.工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D.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解析材料并未涉及农业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2项,机械24项,轻工1项,医药2项。</p><p>9、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12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标要求: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p><p>10、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必修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状元365答疑网 中小学在线互动答疑领导品牌,【导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19491956年: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2年:政权巩固,经济恢复 (历史条件) 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初级) 1956-1966年:十年探索,成就巨大,失误严重 1966-1976年: “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 1978今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p><p>11、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故选D项。答案D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p><p>12、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上述决议相关的会议是()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七大D.中共十八大解析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B项。答案B2.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p>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相关PPT文档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