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桑梓。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振奋民族精神。重新打造出自身特色的徽州文化。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Tag内容描述:<p>1、1 / 24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 1 讲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明确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华文化的标志、见证及近代经历的衰微历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 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p><p>2、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8年高考题题组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1.(2018江苏,2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 B. C. D. 2.(2018江苏,6分)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p><p>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此,我国必须( )注重中华民族精神的决定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心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奋民族精神A.B.C.D.2、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p><p>4、中华文化1、徽州(现黄山市)多山富水,道光徽州府志有载: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峻。自汉末至唐宋,曾有3次大的人口迁徙,不少中原地区的缙绅仕宦移民徽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徽州土著山越人文化交融,重新打造出自身特色的徽州文化。这表明(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B.C.D.2、同样是元宵节,南北风俗差异非常大。南方多涝,而龙是主宰风雨的神物,因此耍龙灯是南方主要的元宵习俗;北方多旱,且古代多为王权所在,所以北方元宵。</p><p>5、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1、2018年联合国中文日活动的主题是“从汉字到文学:中国文化的魅力”,旨在向19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外交使节和数万名联合国雇员介绍中国文化。此活动主题( )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渗透表明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ABCD2、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在其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丰富了儒家文化的内涵,中秋文化与儒家精神,互为表里,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祈求和谐、团圆等永恒不变的民族精神主旋律,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