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综合计算工时制

什么是综合计算工时制 工时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为履行劳动义务而从事劳动的时间。根据《劳 动法》、《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原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 号)等规定。特殊工时又分为不定时工时制、综 合计算工时制。

综合计算工时制Tag内容描述:<p>1、什么是综合计算工时制 工时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为履行劳动义务而从事劳动的时间。根据劳 动法、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原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 号)等规定,目前,我国的工时 制度主要分为两大类,标准工时制度与特殊工时制度。特殊工时又分为不定时工时制、综 合计算工时制。 现在我国存在三种工时制度。 (1)标准工时制:标准工时制,是由立法确定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 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我国目前。</p><p>2、申 请 报 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司注册地址为-,经营地址为-,-公司主要从事-,共有职工XX人。我公司部分岗位具有-等特点,不能完全按标准工时执行工时制度,需要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主要涉及以下岗位和人员:1、XX岗共XX人,主要从事-。2、XX岗共XX人,主要从事-。以上岗位的工作特点是-,该岗位需要采用轮班工作制,正常情况下轮班排班如下:-3、XX岗共XX人,主要从事-。该岗位的工作特点是-,正常排班为-。XX岗生产经营受季节和自然条件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旺季(每年的X月至X月)工作时间会超出标准工时的工作时间,企业采。</p><p>3、关于印发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颁布单位】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布日期】 2009-02-01 【实施日期】 2009-2-1【发 文 号】 粤劳社发20098号各地级以上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局)、省直有关单位:现将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九年二月一日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加强对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管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p><p>4、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比较北京劳动争议仲裁律师沈斌倜:最近有一些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打电话咨询企业用工的工时问题,沈律师就这个话题和大家聊一聊,以方便更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这几种工时有个更清晰的了解。用人单位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违法用工风险以及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工时制,而劳动者也可以在了解法律的基础上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总的来说,企业用工的工时共三种,分别是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1、标准工时制标准工时制也称。</p><p>5、编 号:广 东 省 劳动合同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编制劳动保障热线电话:1233313使 用 说 明一、双方在签订本合同前,应认真阅读本合同。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二、本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和职工(乙方)签字或盖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或者劳动合同专用章)。三、本合同中的空栏,由双方协商确定后填写,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不需填写的空栏,划上“”。四、工时制度分为标准工时、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三种。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应经劳。</p><p>6、合同编号:_________适用综合计算工时制和计件劳动合同范本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 1 页 共 15 页适用综合计算工时制和计件劳动合同范本甲方(用人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乙方(劳动者):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通讯地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一、劳动合同期限(一)合同期双方同意按以下第_____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p>
【综合计算工时制】相关DOC文档
什么是综合计时工作制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申请报告(表样).doc
企业实行不定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度.doc
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比较.doc
综合计算工时制劳动合同(记件).doc
综合计算工时制劳动合同
适用综合计算工时制和计件—劳动合同范本.doc
综合计算工时制劳动合同.doc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