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神圣的领土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1、台湾省的范围 包括。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课型。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祖国神圣的领土Tag内容描述:<p>1、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1、台湾省的范围 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 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 我国最大的岛屿。 2、台湾岛的地理位置 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北回 归线穿过台湾岛中南部。 3、台湾的地形 地形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大约占整个 面积的2/3.山脉呈南北走向,主峰玉山是 台湾最高的山峰。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沿 海地区,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地区。 4、台湾的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 炎热,雨量充沛。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旅游资源丰富 2、。</p><p>2、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题: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课型:综合课 学习目标1、 我要学会说出台湾的主要物产,本分析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2、 我要学会说出台湾的经济发展特色和影响因素。3、 我要学会概括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重点台湾省主要的物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台湾省的外向型经济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自研自探学习建议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台湾省被人们称为“富饶的宝岛”,它有哪些宝呢?一起走进台湾的第二课时了解台。</p><p>3、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3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p><p>4、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概况,二、自然环境特点,三、宝岛-丰富的资源,四、出口型经济,五、人口与城市,台湾省,A,东海,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B,台湾海峡,C,太平洋,D,南海,量算:基隆-福州。</p><p>5、第四节祖国神圣的领土 台湾省 时间 地点 召集人 课题 第四节祖国神圣的领土 台湾省 课时 课时 总第 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三维 目标 1 识记台湾省主要组成岛屿名称和位置特点 明确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部。</p><p>6、第四节祖国神圣的领土 台湾省 时间 地点 召集人 课题 第四节祖国神圣的领土 台湾省 课时 课时 总第 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三维 目标 1 能够运用相关材料了解台湾岛被称为 宝岛 的原因 知道台湾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 2 知道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了解其 进口 加工 出口 型经济 重难点 重点 台湾岛被称为 宝岛 的原因 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台湾。</p><p>7、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 课题 祖国的神圣领土 台湾省 课型 综合课 学习 目标 1 我要学会说出台湾的主要物产 本分析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2 我要学会说出台湾的经济发展特色和影响因素 3 我要学会概括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 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重点 台湾省主要的物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 台湾省的外向型经济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教师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