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第1课时 走进实验室 第2课时 运动 第3课时 声现象 第4课时 物态变化 第5课时 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第6课时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第7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 第8课时 质量与密度。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Tag内容描述:<p>1、第二章 声现象测评(B)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传播。</p><p>2、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列词语所描述的发光体中,是光源的是()A.金光闪闪B.火光冲天C.红光满面D.波光粼粼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方向B.光线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规定的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D.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3.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p><p>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同步习卷含解析共包26套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梳理该专题的知识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出现频率高的知识点分别为:1.长度和时间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特别注意正确的估读)。3.停表的读数。4.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5.正确记录测量所得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如何减小误差。关于该专题在中考的题,作答难度较低,但要注意审题,细心作答。一、测量单位1国际单位制1960年10月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了国际通用的国际单位制,简称SI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基本。</p><p>4、第三章 光现象,光现象复习,光现象,1、光源 。,天然光源,如 、 。,人造光源,如 、 。,2、光的传播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条件: 。,光速:真空中 。,应用: 、 。,(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分 类: 、 。,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原理,应用,球面镜,凹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镜,应用,3、物体的颜色,对光线的作用,应用,(3)光的折射,折射规律: 。,现象举例: 、 。,白光的组成 。,色光的三基色 。,反馈练习二,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影子、日食都是 产生的现象。 2、光在空气中的速是 米/秒,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p><p>5、老故事,新问题: 古时候,在地中海上,有一个叙拉古王国,它的国王交给金匠一定质量的黄金,让金匠为自己打造一顶纯金的王冠,当王冠打造完毕交给国王时,国王发现这个金冠精美无比,但国王却怀疑金匠偷窃了他的黄金而用其它便宜的金属偷梁换柱。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你去鉴定这个王冠是否是纯金打造,你会用什么物理量去判定?这个物理量该怎么得到呢?,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密度的测量: =m/v,需要测量的量: 质量:m 体积V,固体,液体,认识。</p><p>6、2012年12月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精品课件,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 走进实验室 第2课时 运动 第3课时 声现象 第4课时 物态变化 第5课时 光的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第6课时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第7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 第8课时 质量与密度,2019/4/18,教育科学版,2019/4/18,教育科学版,2019/4/18,考点1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考点聚焦,(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说明 步骤(3)、(4)、(5)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教育科学版,2019/4/18,考点2 长。</p><p>7、汽化和液化,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做个有趣的实验:,用纸锅烧水,纸锅为什么没被火烧着?,固态 液态 气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能否进行相互转化呢?,物质从气态回到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需要放热。,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需要吸热。,气球膨胀,气球收缩,一、汽化和液化,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分析特点:,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现象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会变干,在阴凉处也会变干了,为什么呢? 现象2:湿衣服弄成一团,衣服的外边干了,但是里边还没干,为什么呢? 现象。</p><p>8、密度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2节。本次说课我将分为五个部分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液体压强、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密度公式的计算和应用。我决定用两课时来安排我的教学:第一课时安排前两个段标,现仅我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说课2、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掌握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也具备了一定实验、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p><p>9、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停止敲钟时还能听到钟声,说明物体不振动,一样可以发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要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2、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只能传递信息 C、音调和响度完全相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也完全相同 D、在空屋子里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些,是因为声音反射的结果3、关于声现象。</p><p>10、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其主要原因( )A 油的热量比水的热量多B 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C 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D 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2.人在中暑时会出现体温上升、眩晕、头痛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急救时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往身上擦酒精,原因是( )A 酒精有麻醉作用,会缓解患者头痛的症状B 酒精可以消毒C 酒精蒸发可以吸热,从而使患者体温下降D 酒精有气味,患者闻到酒精的气味后不再眩晕3.如图示,烧瓶中的水正在沸。</p><p>11、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材解读本节教材用学生熟悉的水的三态变化引入新课,然后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并举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说明熔化和凝固的物理含义,强调熔化和凝固都是一个过程,完成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前要强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还要求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结合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的熔化曲线,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p><p>12、测量平均速度知识梳理本节的内容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实验探究,并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应用。通过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客观评价结果是本节考查的主要方向,通常以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知识点有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读数,速度的计算,误差的分析等,难度一般不大。一、怎样测量速度实验原理:。实验测量器材:刻度尺、机械停表。我们只需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运动的时间即可算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如果要探究一段路程中速度的变化,只需将经历的。</p><p>1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3.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学准备量筒、烧杯、自来水、盐水、小石块、石蜡块等,天平及砝码(根据学生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也经常需要对产品。</p><p>14、光的反射课题名称4-2 光的反射授课时间教师姓名学生年级八年级课时1课程标准描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考试大纲描述1 知道光的反射定律2 知道镜面反射 漫反射。教材内容分析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是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延伸,又是后面理解平面镜、球面镜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光的折射定律的基础。在光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知识点也是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p><p>15、密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中的第2节密度。一、 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定义建构的过程2、 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密度这一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它既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电阻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认识。</p><p>16、质 量课题第一节 质 量第 18 周第 1课时(总第 46 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p><p>17、密度教学设计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课题密 度时间教者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理解教学难点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用具天平、砝码、木块、铁块、铝块、铜块(金属圆柱体)等课时安排1课时备注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p><p>18、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教学重点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匀速、变速运动中速度的把握。导 学 流 程(定向导学:教材19页至22页)教学行为提示1、 目标导学1、完成课前抽测2、引入新课2、 自学自研【初读文本】知识点一: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有千米每时(km/h)。知识点二:快慢不变,通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除了在平。</p><p>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二、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教学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速度。</p><p>20、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光现象 二光的反射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二、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