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论文 (1)_第1页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论文 (1)_第2页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论文 (1)_第3页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论文 (1)_第4页
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论文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题目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按压时间比较专业班级护理本科姓名田微考号010112203119指导老师吕爱莉设计完成时间2015年3月28日1目录1前言611背景和意义612目的和目标713关键词及定义72研究方法821研究设计822研究对象823研究方法824研究步骤825资料分析93结果104讨论115结论13致谢14参考文献152CONTENTS1PREFACE611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612RESEARCHOBJECTIVE713KEYWORDSDEFINITION72RESEARCHMETHODS821RESEARCHDESIGN822RESEARCHSUBJECT823RESEARCHMETHODS824RESEARCHPROCEDURE825STATISTICALMETHODS93RESULTS104DISCUSSION115CONCLUSIONSANDSUGGESTION13ACKNOWLEDGEMENTS14REFERENCES153论文题目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按压时间比较学科专业护理本科申请人田微指导教师吕爱莉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止血最佳的按压时间。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10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按入院时间先后分成ABC三组,每组70例,入院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第二天穿刺采血,A、B、C三组患者分别用无菌棉签压迫5MIN、10MIN、15MIN,按压部位从皮肤针眼往血管壁针眼方向延长约3CM,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固定棉签按压,勿松手或揉搓,比较三组不同按压时间局部出血并发症有无差异。结果A组按压后穿刺点局部出血18例(257)、B组4例(57)、C组3例(4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对于脑梗塞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桡动脉采血后,按压10MIN是有效止血的4最佳时间。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桡动脉采血按压时间论文类型应用研究TITLETHECOMPARISONOFPRESSTIMEBETWEENACUTE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WITHDRUGTREATMENTAFTERRADIALARTERIALBLOODSAMPLINGSPECIALITYAPPLLICANTJINGHANSUPERVISORPROFHUAFANG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BESTPRESSTIMETOHEMOSTASISOF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WITHMEDICATIONAFTERRADIALARTERYBLOODMETHODSALLTHE210CASASWEREFROMTHEHOSPITALIZEDPATIENTSOFNEUROLOGYINOURHOSPITAL,DIAGNOSEDCEREBRALINFARCTIONBYCTORMRL,ALLOFTHEMWEREAVERAGEDIVIDEDINTOTHREEGROUPSOFABCBYADMISSIONTIME,EACHGROUPOF70CASESALLOFTHEMCONVENTIONALORALASPIRINANDORCLOPIDOGRELAFTERADMISSIONTHENEXTDAYARTERIALPUNCTUREDFORBLOODCOLLECTION,THEMTHREEGROUPSOFPATIENTSRESPECTIVELYOPPRESSED5MIN,10MIN,15MINWITHSTERILECONTTONSWABTHEPRESSINGPARTSFROMTHEEYEOFANEEDLETOABOUT3CMEXTENDEDBYTHEEYEOFANEEDLEDIRECTIONOFTHEVESSELWALLPRESSTHECOTTONSWABWITHTHEWHOLEINDEXFINGER,MIDDLEFINGER,RINGFINGERDONOTLETGOORRUBRESULTSTHEREWERE18CASESOFLOCALBLEEDINGAFTERPRESSINGINAGROUP5257,4CASESINBGROUP57,3CASESINCGROUP43COMPARETHETHERRGROUPS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1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OFAANDBP001,ALSOBETWEENTHETWOGROUPSOFAANDCP001THEREA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OFBANDCP005CONCLUSIONFOR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PRESS10MINISTHEBESTTIMETOEFFECTIVEHEMOSTASISAFTERRADIALARTERIALBLOODSAMPLING,WHILETAKINGASPIRIN,CLOPIDOGRELANDOTHERANTIPLATELETMEDICATIONKEYWORDSACUTECEREBRALINFARCTIONRADIALARTERIALBLOODSAMPLINGPRESSTIMETYPEOFTHESISAPPLIEDRESEARCH61前言11背景及意义血气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医学检验技术之一,这是利用血气酸碱分析仪直接测定血液的PH,PCO2和PO2等指标,然后由电脑按有关公式计算出相应的参数,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日益为临床各科重视及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在日常临床工作,血气分析多采用桡动脉采血法来进行标本的采集。为了配合脑梗死患者救治,正确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血氧代谢及血液的酸碱度,需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桡动脉是采集血样的首选部位之一。然而动脉采血穿刺后患者常常出现局部血肿,不仅会加大患者的痛苦及不适,且严重影响着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究其原因主要考虑是拔针后按压不当1。一般情况下,采血成功后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签按压针眼35MIN,特殊病例延长至510MIN2。由于脑梗死患者,治疗常需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甚至加用抗凝药物治疗,加之患者年龄较大,血管脆性较高,动脉压力大,桡动脉采血后发生局部血肿的概率增加。因此正确的按压方法及时间对于预防动脉采血后的出血病发症有重要作用,7不仅可以保护动脉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为了防止皮下血肿的发生,临床医护人员采取多种措施,郭光霞采用胶布交叉固定穿刺点消毒棉签的方法,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达到理想效果。朴海燕采用弹力绷带缠绕手腕部或足踝1周,对于桡动脉穿刺点的消毒棉球压迫510MIN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蒋冬芳采用自制重量不同德沙袋,根据病人的体型,选择适宜重量的砂袋,外套1个布袋,一人一换,压迫覆盖在穿刺点的无菌纱布5MIN即可。以上方法均需要各种辅助措施帮助止血,不同程度的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及心理负担。既往研究表明,在凝血机制正常的情况下,局部按压时间对凝血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按压时间的延长,出血发生率逐渐减少,皮下瘀斑发生率与按压时间过短密切相关。但如果按压时间过长,无益于患者的舒适,加重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因此寻找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患者合适的按压时间,我们设计了此实验,以其寻找到最佳的按压时间,为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2研究目的及目标探讨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桡动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时间局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明确此类患者桡动脉采血后的最佳按压时间,为临床护士在对脑梗患者采血时降低并发症提供依据。813关键词定义急性脑梗死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桡动脉采血通过桡动脉采集动脉血的方法称桡动脉采血,是临床常见的采集动脉血的方法。按压时间采血结束后,按压血管的时间长短称按压时间。92研究方法21究设设计本研究属类实验性研究22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10例,男120例、女90例、年龄2882岁,平均613岁,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入院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第二天穿刺采血。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ABC三组,每组70例。23研究方法采血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和安全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常规消毒患者局部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中指、食指,以消毒的手指固定穿刺点,右手持采血针于皮肤呈35度45度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头,自然回血至试管1毫升标示处拔针。A、B、C三组患者分别用无菌棉签压迫5MIN、10MIN、15MIN,按压部位从皮肤针眼往血管壁针眼方向延长约3CM,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固定棉签按压,勿松手或揉搓。所有操作均由本科高年资(工作5年以上)、具有较强穿刺技能的护师完成。24研究步骤(技术路径)10抽样确诊脑梗死病人210例I按入院时间分组IIIA组(70例)B组(70例)C组(70例)桡动脉采血按压5MIN按压10MIN按压15MIN数据统计分析25资料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113结果31三组基线资料比较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三组基线资料比较性别组别年龄男女A6131263832B6181174228C604131403032不同按压时间三组出血率比较三组均一次穿刺成功。A组按压后穿刺点局部出血18例(257)、B组4例(57)、C组3例(4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三组患者桡动脉采血后出血率比较分组例数出血数出血率()A701825712B70457C70343ABC0510152025301图1三组患者桡动脉采血后出血的频数分布134讨论脑动脉位于体表容易固定,不受操作地点和体位的限制,穿刺方法与一般静脉穿刺相类似,因而穿刺成功率也高,且无误入静脉及误刺深层神经现象同时操作时暴露皮肤少,容易取得患者的配合4。因此临床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时多以桡动脉为主。影响桡动脉采血后止血的因素通常包括1按压位置不正确由于采血采用倾斜进针法,皮肤进针处和血管穿刺点之间还有一小段距离,按压时往往容易忽视同时覆盖两个穿刺点;2按压方法把正确拔针后按揉穿刺点可影响伤口血小板的凝聚,影响按压止血效果;3按压时间过短动脉压力过大,穿刺处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较慢,容易形成皮下淤血;4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以及抑制内源性二磷酸酰苷、5羟色胺等的释放来发挥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同时可使抗凝血作用增强,极易出现出血。在以上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得桡动脉穿刺后出血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特别是心脑血管科)中难以解决的一道难题。在穿刺采血成功后,穿刺部位局部出血主要与血管损伤、患者的凝血机制和穿刺后按压时间有关。在凝血机制正常的情况下,局部按压时间对凝血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按压5MIN、10MIN、15MIN时患者的出血发生率逐渐减少,皮下瘀斑发生率与按压时间过短密切相关,与文献报道结论相一致6。正确的按压方法及时间对于预防动脉采血后的出血并发症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保护动脉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还可提14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按压10MIN及15MIN的出血发生率与按压5MIN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者相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按压10MIN及15MIN均可起到有效地止血作用,但按压时间过长,无益于患者的舒适,加重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脑梗塞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闹动脉采血后,按压10MIN是有效止血的最佳时间。15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按压10MIN及15MIN均可起到有效地止血作用,但按压10MIN与按压15MIN止血效果相当;2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脑梗塞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闹动脉采血后,按压10MIN是有效止血的最佳时间。3建议在以后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抽取桡动脉血后按压10MIN,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16感谢我能完成这项研究工作,首先得感谢陕西自考中心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完成了我的大学梦。感谢各位教授老师的不倦教诲,殷殷关心和热情帮助,尤其要感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