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河南省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申报单位(公章)XX县国土资源局项目负责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公章)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可行性研究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联系方式电话通讯地址XX县国土资源局邮政编码二四年八月1河南省XX县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摘要书项目名称河南省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所在地(市)、县(市)河南省XX县XX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项目区所涉及镇、行政村项目区的经纬度坐标范围项目申报类型(重点、示范、补助)重点项目项目性质(开发、整理、复垦)土地整理项目区地貌类型平原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耕地97955公顷,其他农用地2906公顷,未利用土地5189公顷,其他土地8649公顷注项目区建设规模不包括居民点9325公顷,独立工矿和特殊用地715公顷;不动工的林地4904公顷。土地权属情况(所有权、使用权)土地权属清楚,均属村集体所有使用项目范围东接林县林淇镇,南望南村镇,西至雁高渠,北临南寨乡项目建设规模114699公顷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3169公顷项目建设期(年)二年项目投资估算预计总投资215061万元2项目背景改革开放以来,XX县经济建设及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与之伴随的建设用地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XX县政府决定对部分利用率低下的田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实践,目前XX县已具备了进行大规模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条件。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属于典型的山区旱地,林木覆盖率低,林网基础差,生态环境较恶劣;项目区内绝大多数耕地为中低产田,排溉系统不完善,河道堵塞,阻碍汛期排水、泄洪。为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此背景下提出该项目。项目目标任务1、通过整理,新增耕地率将达到1148,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确保了XX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实现;2、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将项目区规划建设成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培肥能力强、高效、高产农田;3、合理配置并完善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设施及其它配套设施,为项目区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创造条件;4、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XX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持续发展,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加速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创造劳动致富的条件,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提高。项3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28431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875万元/公顷(125000元/亩),资金筹措方式为全额申请国家投资。财务分析项目总投资144106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为115632万元,占总费用的8024;设备购置费1298万元,占总费用的901;前期工作费3469万元,占总费用的241;竣工验收费5782万元,占总费用的401;业主管理费2498万元,占总费用的173;不可预见费3746万元,占总费用的260。项目两年完成。通过效益预测,整理完成后项目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整理后每年可净增纯收益48089万元,项目区规划后耕地平均每亩每年净增加产值28850元,每亩投入产出率为1400,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14年。5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1、项目区土地整理完成后,可净增耕地13169公顷,缓解了人地矛盾,保证了XX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实施;2、促进了小农业向现代大农业的转变,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3、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有效的减轻了就业压力,有力地保障了社会稳定。通过项目的实施,既提高了项目区农民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并为今后XX县进一步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生态效益分析1、通过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将在项目区内构成稳定性强、生物生产能力高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形成经济合理的物质能量流,增强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2、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低效农地的治理,使项目区内土地利用趋向良性循环,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3、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式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高效利用转变,最大限度的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空间,呈现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的美好景观。经济效益分析预计项目区新增耕地每年可增加纯收益8418万元;原有耕地改良后年增加纯收益39671万元。这样,土地整理完成后,项目区每年将增加纯收益48089万元,经济效益显著。1结论及建议结论通过论证,可知该项目可操作性强,规划科学合理。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后将新增和扩大耕地面积,使荒芜、低产的土地资源变成永续利用的高产出、高效益农田,为全局性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项目整理方案新增耕地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开发整理利用方向正确。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有效的防止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有力地促进了XX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以后的综合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同时,该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等均达到项目立项要求。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该项目有充分的整理技术保障,组织保障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国家重点投资扶持下,通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项目的实施将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XX县土地整理项目是可行的。建议为使项目成功和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尽快立项,并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和技术设计,并在进一步调查分析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土壤重构措施等,使整理后的土地符合各方面的综合要求。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汇总表单位公顷、万元、万元/公顷、年项目建设规模净增耕地项目预算单位投资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项目类型地貌类型建设期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面积比例总计第一年第二年土地整理项目河南省XX县XX乡重点平原2005年1月2006年12月11469913169114814410686464576622391项目承担单位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1前言XX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境内地形复杂,有山区、丘陵、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自然灾害频繁。2002年,全市总人口777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7398公顷,绝大部分为褐土、棕壤土。XX县属大陆性季节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年平均降水量5891毫米,7月份降水最多,月平均降水182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8,7、8月份分别为79和80。XX县市位于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而东南呈阶梯性下降,有深中山区、深低山区、丘陵区、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平原和洼地,最低洼地海拔72米。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淇河、北泉河、刘店干河、黄水河、石门河、峪河、纸坊沟河。可供防洪、灌溉的中小型水库19座,其中宝泉水库兴利库容1300万立方米,最大调蓄水量3821万立方米;石门水库总库容3084万立方米;三郊口水库调蓄水量2386万立方米;陈家院水库总库容1370万立方米。此次拟申报的土地整理项目区分为一片,位于XX县XX乡,项目区建设规模114699公顷。经过土地整理预计可新增耕地13169公顷,新增耕地比率为1148,整理潜力较大。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属于典型的山区旱地,土地贫瘠,身产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定,目前农作物产量仍处于中的水平,该区域内农业经济效益低下,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同时多年来粗放经营,土地利用很不充分,地块零散,荒草地、闲散地较多,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大。且项目区内绝大多数耕地为中低产田,河道堵塞,阻碍汛期排水,泄洪。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尽快改善当地群众贫困面貌,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县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意义重大。该项目正是落实XX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的重要项目之一。经过课题组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认真分析论证,经过概算本项目总投资144106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为115632万元,占总费用的8024;设备购置费1298万元,占总费用的901;前期工作费3469万元,占总费用的241;竣工验收费5782万元,占总费用的401;业主管理费2498万元,占总费用的173;不可预见费3746万元,占总费用的260。整理后每年可净增纯收益20175万元,项目区规划后耕地平均每亩每年净增加产值29268元,每亩投入产出率为1400,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14年。本项目的实施将新增和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地力,使荒芜、低产的土地资源,变成永续利用的高产、高效农田,为全局性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XX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以后的综合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之,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有关专家对本项目的论证,本项目可操作性强,规划科学合理。并且,该项目完全合法,有充分的整理技术保障、组织保障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整理价值很高,在国家重点投资扶持下,通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项目的实施将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项目是可行的。为使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尽快立项实施,在进一步调查分析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更详细的规划设计,编制详实工程预算,指导项目具体实施,使整理后的土地符合各方面综合要求。1目录1项目概况1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2项目简介22报告编制依据321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322行业标准423相关基础资料43项目区概况531自然条件532自然资源633社会经济条件734土地利用现状8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94项目分析11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11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243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124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445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1546环境影响评价1647公众参与分析175规划方案及工程建设内容1851规划原则18252规划依据18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体布局说明19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23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246投资估算2561投资估算依据256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比例2563投资进度计划277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2771权属调整的原则2772权属调整拟采取的措施278项目组织实施管理2881组织领导机构设置2882工程建设管理2983资金使用管理299效益分析2991社会效益2992生态效益3093经济效益3010结论与建议31101可行性研究结论31102问题与建议3211项目区影像资料3412附图3511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XX县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交通便利。2002年,全市总人口777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7398公顷,绝大部分为褐土、棕壤土。同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耕地面积逐年锐减,人地矛盾已趋于突出。针对以上原由,为实现本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特提出该项目。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属于典型的山区旱地,植被覆盖率低。同时多年来粗放经营,土地利用很不充分,地块零散,荒草地、闲散地较多,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大。且项目区内绝大多数耕地为中低产田,河道堵塞,阻碍汛期排水,泄洪。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尽快改善当地群众贫困面貌,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县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意义重大。该项目正是落实XX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项目区土壤主要为褐土和深层夹砾土,褐土一般为中壤至重壤,质地变粘,保水保肥力差,深层夹砾土其土肥条件优于浅层夹砾土,农业生产利用率比较好。由于长期以来,农民重用地、轻养地,造成了目前项目区土地质量差,低产田比重大的现状。项目区因地处深山区,地下水含量较少,开采难度较大。虽临淇河水系香木河,但香木河常年干涸。由于地块零散,道路、沟等基础设施设计标准低,不尽合理,老化、损毁严重,导致许多田块耕种后收获没有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种地的热情,阻碍了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实现;同时,交通和水利设施条件的限制也导致了旱地沙化,从而使农民在种植上品种单一,严重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增产、增收。此外,项目区气候条件恶劣,防护林相对不足,布局散乱,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项目区生态环境状况不尽理想。因此,对项目区的土地资源实施综合整治按照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建设标准,2对项目区内的田、林、路进行统一规划,提高耕作条件;对区内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对区内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区内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对区内居民点及其它建设用地重新调整,节约土地,紧迫而必要。该项目完成后,不仅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较大提高耕地质量,全面改善项目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同时,也将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农业后劲,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保障社会稳定。可以预见,该项目的实施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12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拟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14699公顷(1720485亩),整理完成后,新增耕地13169公顷(197535亩),新增耕地比率1148。122项目性质属土地整理项目。123项目范围项目区共一片,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2321134635,北纬354232354449。项目区涉及XX乡的山怀、张庄、兆村、XX、大罗口、鹿庄、柏树湾、莲花、荣花、西沙岗、中平、东沙岗、姜沟等13个行政村。项目区四至为东接林县林淇镇,南望南村镇,西至雁高渠,北临南寨乡。124项目规模(1)建设规模项目区可整理土地总面积(建设规模)114699公顷(1720485亩)。(2)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44106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239万元。125项目工期3项目建设期为两年,从2005年1月开工,至2006年12月竣工。126项目任务目标(1)项目区建设规模114699公顷(1720485亩),新增耕地13169公顷(201210亩),增加耕地比率1148。(2)沟、路、林、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沟沟相通,路路相连,配套成网,整齐划一。(3)完善田间道路和电力系统,全面推进机械化操作,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4)通过两年的综合整理,从根本上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的综合利用率。(5)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6)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加速经济的发展,保障农村的稳定,为农民创造劳动致富的条件。(7)通过此次整理,为XX县的坡地土地整理工程以及周边其它类似的整理工作提供示范和技术经验。2报告编制依据21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工程管理条例(8)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4(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0)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11)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13)河南省土地管理条例(14)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其它与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法律、法规(15)河南省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6)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0012010)(17)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2行业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TD/T101110132000,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验收规程)(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GB/T164531996)(3)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2)(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18899)(5)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6)其它相关规范标准23相关基础资料(1)XX县土地志(2)广宗土壤(3)XX县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数据汇编(4)XX县土地利用统计台帐(5)XX县气象资料5(6)XX县水利资料(7)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2003年(8)XX县XX乡分幅地形图(110000)(9)XX县XX乡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2321134635,北纬354232354449。项目区涉及XX乡的山怀、张庄、兆村、XX、大罗口、鹿庄、柏树湾、莲花、荣花、西沙岗、中平、东沙岗、姜沟等13个行政村。项目区四至为东接林县林淇镇,南望南村镇,西至雁高渠,北临南寨乡。312地形地貌项目区所在地地处深山区,位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接合部,属于冲积平原区。项目区内地形情况为总体上地势平坦,坡降小于万分之一,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但微地貌类型较突出,有为数不少的陡坎存在。313水文地质项目区内水源主要为三郊口水库,其次为少量自然降水,但是从全县水文地质资料和气象部门提供的情况来看,水文条件较差,平均降水量750MM,蒸发量530MM,并且近年来由于干旱,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因此项目区内只靠自然降水已不能满足作物生长。虽然项目区群库灌区北干渠的支渠穿过,由于灌溉渠道年久失修,目前农业灌溉依赖机井供水,成本较高。项目区河道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基流很小甚至断流,河道覆盖层较厚加之该处河道过宽,利用河道径流灌溉可能性不大。因此,总体上看项目区地上水资源匮乏,为保证项目区农业用水,需要对现有的支渠整修,加修新的斗渠和农渠。314气候6XX县属大陆性季节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蒸发量530毫米,7月份降水最多,月平均降水182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8,7、8月份分别为79和80。315植被项目区内植被有山楂、核桃、苹果、柿子、七桃、山杏等多种树种。中药材以黄芹、柴胡、黄姜、丹参、决明子为主。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小杂粮、脱毒红薯、花生为主。316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为褐土类褐土性亚类,其中,西沙岗大部、东沙岗东、南、西南部属耕种褐土性属后层褐土性土种,东沙岗西北部属夹砾土属深位夹砾土土种。厚层褐土性土层大于80CM,内含石砾,杂色,石灰石应因母质不同而别,保水保肥能力较差,产量水平低,有水利条件时,适种作物广泛,易遭干旱威胁,水土流失严重。深位夹砾土发育在洪积母质上,50CM以下建有大于10CM厚的砂砾层。土壤质地以砂壤为主,通透性较好,植物根系易下扎,由于砂砾层出现部位较低,其水肥条件较好,农业生产条件利用较好。317自然灾害由于XX县地处暖温带,为大陆性季节气候,主要的自然灾害为气象方面的灾害,如旱涝,干旱和雨涝是主要灾害天气,不但次数频繁,且一年中先旱后涝和东旱西涝、旱涝交替;暴雨,在盛夏时经常出现局部暴雨,雨量大,强度猛,径流大,常造成河道决口,洪水漫溢,土地冲刷;还有大风、冰雹等造成不良影响。32自然资源321土地资源XX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境内地形复杂,有山区、丘陵、平原,2002年,全市总人口777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7398公顷,绝大部分为7褐土、棕壤土。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14699公顷。项目区建设规模不包括居民点9325公顷,独立工矿和特殊用地715公顷;不动工的林地4904公顷。菜地537公顷,果园915公顷;农用地100861公顷,占8794;其中耕地97955公顷,占8540,其他农用地2906公顷,占253。未利用地13838公顷,占1206,其中荒草地2985公顷,占260;裸岩石砾地2204公顷,占192滩涂8649公顷,占754。322光热资源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低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15,全年0的积温为52021,年平均无霜期21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201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46。项目区光能资源丰富,比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323水资源项目区内水源主要为水库水,其次为少量自然降水,区内有机井四眼(西沙岗村3眼,东沙岗村1眼),井深200300米。单井出水量约80吨/小时,作为灌溉水源,成本较高不予考虑。项目区河道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基流很小甚至断流,河道覆盖层较厚加之该处河道过宽,利用河道径流灌溉可能性不大。项目区上游建有陈家院、三郊口、柿园、红色娘子、郭亮等中小水库5座。324生物资源项目区内植被有山楂、核桃、苹果、柿子、七桃、山杏等多种树种。中药材以黄芹、柴胡、黄姜、丹参、决明子为主。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小杂粮、脱毒红薯、花生为主。33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共涉及13个行政村。农村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由统计的东沙岗、西沙岗、大罗口、姜沟以及鹿庄等主要行政村基本经济情况可以得知人均亩数大都在1亩左右,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农民生活困苦。具体情况见附表。8表31项目区主要行政村基本经济情况汇总表村名户数人口数人均收入劳动力人均亩数东沙岗33912534327321097西沙岗38512355767561113大罗口1675105113341078姜沟1765305233310628鹿庄2208356364970445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以及农民自觉根据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识的增强,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特别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利润逐年增加,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也得到空前提高,使得项目区需求耕地用户日益增多,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农民种地的热情,对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保障农村稳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非常必要。34土地利用现状341基本情况项目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以及荒芜的荒草地、滩涂、裸岩石砾地等。主导类型为耕地,但大部分为旱地,其次有部分水浇地。未利用土地主要指滩涂、荒草地,由于当地多年来干旱少雨,如果不加以整治,今后土地类型变化将趋向于贫化。因此,必须对项目区进行整治,从而带动周围地区进行土地整理,起到示范的作用。项目区界址清楚,四至明确,没有土地权属矛盾。具体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见表32,土地利用现状布局见土地利用现状图。表32项目区整理前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河南省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农用地未利用土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村名水浇地旱地农村道路晒谷场荒草地裸岩石砾地滩涂合计面积427011160460987206250山怀百分比68321786074157115210000面积28900322924543668张庄百分比7879087796123810000圪垱坡面积281503102613030029百分比937710308743310000面积93061091513214605017420723兆村百分比4491526706407002408410000面积6827286408455310328平罗百分比6610277308153510000面积7049713719625437315009西沙岗百分比4697475513116924910000面积27257560811616270中平百分比434918012925710000面积3096148031992262106093300223525东沙岗百分比13166292085096895040127610000面积312708005311484429姜沟百分比7060181120263910000面积318302403056624496252大罗口百分比5091038048905391710000面积367007705911354941鹿庄百分比7428156119229710000面积59580861091256278柏树湾百分比949013717419910000面积227806305010413432莲花百分比6638184146303310000面积592592荣花百分比1000010000面积3652561431126178298522048649114699百分比3184535609815526019275410000面积97955290651898649114699百分比854025345275410000面积10086113838114699合计百分比87935120610000注项目区建设规模不包括居民点9325公顷,独立工矿和特殊用地715公顷;不动工的林地4904公顷。项目区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对外交通便利,水利、电力等设施有一定基础,十分有利于整理工作的开展。342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土地垦殖系数、复种指数较高,但主要以保水保肥性较差的褐土为主,土壤易贫瘠,抗旱能力弱;(2)土地资源总体质量较好,但总体偏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土地利用效益较差;(3)土地利用粗放,重用地轻养地,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4)项目区田块小,田埂多,不利于机械化作业;(5)水利设施老化、散乱、不配套,灌排系统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水利、水保工程的防护措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6)道路布局不尽合理,未成网络,且标准较低,田块通达度差;(7)项目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零乱,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较低;10(8)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生产力的提高。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51排灌设施状况项目区原为群库灌区灌溉区,利用群库灌区北干渠进行农业灌溉,现有支渠一条73公里,斗农渠52公里。由于灌溉渠道年久失修,目前农业灌溉依赖机井供水。白甘岭支渠是群库灌区的主要支渠之一,由北干渠19380处引水,经XX乡张庄、山怀、大罗口、兆村、东沙岗、西沙岗、中平等村到南村镇司寨止,全长73公里,原设计引水流量0478立方米/秒,规划灌溉面积9352亩,现状灌溉面积8650亩。白甘岭支渠兴建于上世纪六十年后期,属群众性工程,受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建筑标准低,大部分有白灰红土砌筑,表面水泥勾缝止水。近四十年的运行,目前,勾缝水泥大部分脱落,部分渠墙已经倒塌,输水损失率逐年加大,必须进行改造。352交通状况项目区交通较便利,西、东有国道公路通过,由XX、西沙岗、中平、司寨相连的公路,为项目区施工运输提供便利条件。村庄附近路段多用土路,遇雨则泥泞难行,项目区内村与村之间的村道,村与田块之间的田间道路基本衔接。这些道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较便利的条件。但各村之间的道路颇不规则,田块与村、田块与田块道路较狭窄,只能供田间作业人员徒步或小型简单农机具通行,大型农机作业不便。此外,部分道路损毁严重,雨时十分泥泞,需要重新规划,并作一些硬化措施。353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虽有一定量的林地和成型的防护林,然而,防护林网建设无规划,布局散乱。虽然先后完成干线公路南陵、南林的通道绿化工程,单侧设计5行,形成东西两绿色大动脉,但是东西走向的林带没有形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柏树湾、姜沟、山怀、张庄等地新发11展杨树速生丰产林近8000亩。东西沙岗两村共造林500多亩,没有像样的林网。354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及周边各村庄均通电,区内目前有两条10KV线路贯穿其间。项目区西侧有愚公桥35KV变电站,由此引处10KV电力线经过罗口村、鹿庄、姜沟、柏树湾以及莲花村;南侧有忽平线10KV经过东沙岗、西沙岗村。变电站所提供的电力完全能满足项目区农田灌溉用电增容的需要。项目区内外电力设施较好,为项目区供电提供便利条件。355其它设施状况项目区邮政通信、供暖供热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区内与外部的联系电话已连通,无线移动电话信号基本已达无缝覆盖。4项目分析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根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及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的要求,项目区在规划用途、区位、数量上符合XX县及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且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为依据,对项目区内田沟路林进行综合整治,能够确保全县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因此,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与目标的完成与实现来看,该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是完全有必要的。412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XX县根据自身后备土地资源特点编制了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0012010)。根据规划,XX县确立了土地开发整理12重点项目28个。本项目主要涉及项目编号为130531005的贺庄土地整理项目。同时,XX乡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中提出,在规划期间需要补充耕地34公顷,20012010年土地整理、复垦的总规模需达到202公顷,此次土地整理的规模达到114699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3169公顷,完全能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因此,该项目建设直接关系到XX县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整理工作及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等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弥补因城镇占地等造成耕地减少的必要措施,是实现“占补平衡”的主要途径。该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413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该项目的实施符合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土保持法、江河流域管理法、森林法、河南省土地管理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符合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划。项目实施后,将新增耕地13169公顷,增加耕地比率1148,也符合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土地整理的最终目标是增加耕地的数量,提高耕地的质量,不断地增加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率,保障粮食和其它主要农副产品的持续稳定供给,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项目区是XX县XX乡耕地后备资源较多的地区,新增耕地潜力较大。新增耕地主要是通过对该片宜农滩涂,荒草地,历史上形成的一些不利于耕作的其它未利用地的整理。由规划前后土地利用变化结构表可知新增耕地主要来自未利用土地滩涂、荒草地以及其它未利用土地,其它地类面积的增减均是由项目区土地规划微调所致,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详见表41。表41项目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13单位公顷、农用地未利用土地耕地林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地类水浇地旱地林地农村道路晒谷场荒草地裸岩石砾地滩涂合计面积3652561431126178298522048649114699百分比3184535609815526019275410000面积11112422041371114699百分比968819212010000变化7459961432204245178298522048649000百分比6504535619202115526019275400043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基础。整理后土地的适宜性评价与现有土地适宜性评价不同的是需要进行预测评价。根据需要采用土地适宜类和土地质量等级二级分类体系。(1)土地适宜类根据国土资源部最新颁布的土地分类标准,同时考虑土地本身的自然属性和需求情况,初步将该区划分为宜农地类和宜建设地类,并在宜农地类下设定3个土地利用方向耕地、林地、其他农用地。(2)土地质量等级将各适宜类分成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四种等级,具体分级及赋值情况见表42、3。本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的程序和方法如下(1)划分土地评价单元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其优点在于评价单元的界限在地面上与地块分布完全一致,便于评价成果的运用。(2)评价因子选择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向,其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其因素间的重要性也存在差异。四种不同利用方向的影响因素分别为耕地排灌条件、坡度、侵蚀程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区位条件等。区内水分和排水条件限制主要表现在地表排水沟系统不配套;土壤条件限制主要表现在土壤养分失衡,普遍缺磷、缺钾。区位条件是指地块距水源、道路、生活区等的远近;坡度反映了地形起伏,其对农业生产限制14性较大。林地土层厚度、土壤盐碱度、土壤质地、排灌条件。其他农用地表42农耕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8640地形坡度15土壤有机质2021515110075100507585土壤质地壤质砂质壤土或粘壤土粘土砂土恢复时间1年内12年23年3年以上土源条件土源充足,取土距离近土源较近土源远,运费高没有土源交通条件镇级以上公路边村级路或机耕路边人行小路边无路政策限制无无有有表43林业用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8640土壤有机质1818131308805080305085恢复时间1年内12年23年3年以上(3)确定每个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针对所评价的待整理土地用途对土地的要求,对每个评价因子提取具体数值,并进行计算。(4)综合适宜性评价结果采用乘法评价模型评定各单元的适宜性等级。适宜性等级分级指标参评因子适宜性等级分级指标参评因子15SMIP1式中S单元综合分值M该适宜类评价因子个数PI评价单元因子的得分值若S0,则判定该单元不适宜。根据上述评价方法,求得各类用地适宜面积,详见表44。表44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单位公顷用地类型宜农耕地宜林业用地面积1113692204按照土地适宜性的预测评价,预计整理后可增加耕地13169公顷。4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低产田比重大,土壤养分不均衡,农民收入相对很低,再生产投入不足,土地集约利用度低,持续生产能力不够;(2)气温低,无霜期短,限制了土地生产率的提高;(3)旱、风、雹、霜等自然灾害频繁,对土地利用造成极大危害;(4)地势起伏较大,地块零散、田坎多,不利于机械化作业;(5)农田水利、电网设施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产出效益差;(6)道路基础建设较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7)防护林网建设无规划,布局散乱;(8)土地整理资金短缺,筹资渠道少,也使土地整理受到一定限制。45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451需水量分析1灌溉保证率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和现代化16农业要求,取灌溉设计保证率P75,以干旱年为设计标准。2灌溉用水量(WN)由于本项目的规划目标,是通过对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搞好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以利于XX县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因此,开发整理后项目区供水对象主要是整理后耕地内的农业生产用水,这里主要考虑农田灌溉需水量。项目区用水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在灌溉保证率75的情况下,净灌溉定额为247立方米/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65,毛灌溉定额为380立方米/亩。整理后,项目区水浇地面积为111124公顷(1666860亩),故项目区作物灌溉需水量为1666860380/07584454万立方米。452供水量分析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为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为天然降水。1天然降水项目区降雨较少,年平均降水量75000毫米,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年际之间差异很大。项目区在降水量P75的保证率条件下,有效降水量按降水量的70计算。有效降水量0750071146991000060217万立方米。2地下水项目区内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根据对项目区内现有井调查区内有机井四眼(西沙岗村3眼,东沙岗村1眼),井深200300米。单井出水量约80立方米/小时,单井开采量为1728万方/年,由于莲化村及柏树湾村附近无外来水源,需要打机井4眼,故可利用地下水资源为172846912万立方米。(3)灌区支渠引水项目区原为群库灌区灌溉区,利用群库灌区北干渠进行农业灌溉,白甘岭支渠是群库灌区的主要支渠之一,由北干渠19380处引水,经XX乡张庄、山怀、大罗口、兆村、东沙岗、西沙岗、中平等村到南村镇司寨止,17全长73公里,目前渠道的供水能力为0478立方米/秒。引用灌区水进行灌溉是解决项目区耕地水源问题的唯一渠道,需要整修改造骨干工程的设计引水流量为13立方米/秒。其可供灌溉(按4个月计算)的水资源为1360601230467392万立方米。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有效降水量和地下水可利用资源之和,为67392691260217134521万立方米。453结论及评价项目区在灌溉设计保证率75时,灌溉用水供需量具体见表46。表46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差额表单位万立方米保证率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量751345218445450067可见,项目区在设计保证率为75时,天然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要求,但是天然降水与地下水资源之和大于需水量,因此,项目区内现有水源能满足区内需水要求。项目区水利工程布置的重点在于大力维修和改造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合理确定管道、排水沟的分布密度与均匀度,节水灌溉,涵养水源,分配、疏导项目区现有水资源。46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实施必将影响项目区现有的生态平衡。所以,土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关注水利、道路等工程设施建设的生态合理性,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使用效率及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协调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本着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并举的原则,在区域内的人、生物、环境之间建立起良性的生态体系。该项目从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对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以取得良好的环境影响效果。项目实施后对项目区的环境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合理安排土地利用结构,既有利于当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18也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了系统向环境的不良输出。(2)合理采用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建立了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系统稳定性的生态保障体系,运用系统的自稳定能力,使项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改善。(3)遵照生态规律组织土地开发整理,对周边环境将产生正面的生态效益,为XX县的生态农业建设作出贡献。总之,项目实施后,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47公众参与分析该项目区的实施,是经过土地、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的充分调查论证,按照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整理原则,并结合当地民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开发整理小面积土地的经验,将现有荒草地、闲置地、零星灌木林整理为标准耕地,进行沟、路、林、涵的统一规划建设。通过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增加和扩大耕地面积,使荒废土地资源和低效的土地资源变成永续利用高产出、高效益农田。同时完善水利设施、农田林网,防止水土流失,增加了植被覆盖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农业结构,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为当地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XX县八道沟镇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内群众对该土地整理项目非常支持,积极性高,愿望强烈。5规划方案及工程建设内容51规划原则(1)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的原则。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确定本规划的土地用途,并保证与农业、水利、环保、交通、村镇等其它相关规划相协调;(2)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4)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19(5)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的原则;(6)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7)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原则。52规划依据521本次项目规划的主要依据(1)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XX县土壤志(3)XX县水利志(4)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暂行条例(5)河南省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6)土地开发整理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TD/T101110132000,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验收规程)(7)XX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8)XX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522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4)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5)道路工程制图标准(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7)林业工程制图标准(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523其它有关技术规范(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20(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体布局说明根据项目规划目标,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主要方向,兼顾各类用地,形成合理的用地布局。整个项目区的地块布局主要有水浇地、园地、林地。平整后,各地块仍保持西高东低的地势,坡降为1500,南北保持水平。适当调整原有林地布局,保留成片原有林地用地格局。各地块的布置形式详见项目区总体规划图。531田块规划(1)规划要求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排水要求,便于经营管理。(2)耕作田块方向保证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同时兼顾当地的主害风向。(3)耕作田块长度根据耕作机械工作效率,田块平整度,灌溉均匀程度以及排水畅通度等因素,确定田块长度为500米左右,可根据情况作调整。(4)耕作田块宽度根据田块面积,机械作业和灌溉排水的要求,确定田块的宽度为400米左右,可根据情况作调整。(5)耕作田块形状要求外形规整,形状以长方形为主,边缘田块规划呈梯形。532水利工程规划考虑到项目区降雨季节分配不均,且灌溉主要依靠群库灌区北干渠进行农业灌溉,规划采用斗渠规格为80CM80CM从雁高渠引水,并附以规划农渠为30CM30CM与斗渠相配套。21根据田块的布局和有关规范要求,结合项目区灌排区域和灌溉水源及排水容泄区的地形条件,并遵循充分利用项目区内原有设施的原则对项目区水利工程进行总体布局。(1)机井工程单井控制灌溉面积在地下水利用量和补给量基本平衡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井型、单井出水量,并由下式计算单井控制灌溉面积MQTTF/10式中为单井控制灌溉面积(单位亩);为单井出水量(单位立Q方米/小时),根据项目区实际水文情况取360米深机井单井出水量80立方米/小时,;为整个项目区灌溉一次需要的时间(单位天);根据XXT县作物种植制度取10天;为灌溉期每天抽水时间,取20小时;为灌溉T水利用系数,取065;为干扰抽水的水量削减系数,取025;为综合净1M灌水定额(单位立方米/亩),根据净灌溉定额和每年作物生育期内灌溉次数取30立方米/亩。F8010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边州中医院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与报告规范考核
- 晋城市人民医院低视力康复技术专项考核
- 晋城市中医院种植修复质量评估考核
- 中国杏仁精油项目创业计划书
- 唐山市中医院透析中低血压预警处理考核
- 伊春市人民医院多器官功能支持协调考核
- 2025年中国三聚氰胺项目创业计划书
-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胎儿畸形围产期管理考核
- 中国丙烯聚合物制硬管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复合香辛料项目创业计划书
- 变电站调试报告
- 心力衰竭的全程管理
- DB4201∕T 630.1-2020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第1部分:服务机构评定与服务规范
- 学生文明上网班会课件
- 2025-2030年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叮当快药大健康生态圈战略解析
- 数学评比活动方案
- TCPUMT 034-2025 工业数字孪生 数字模型与数据集成交换要求
- 曹植的故事课件小学生
-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研究报告494mb
- 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