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_第1页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_第2页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_第3页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_第4页
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JJF(黑)082014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SPECIFICATIONOFMETROLOGYTESTINGFORGROUNDINGTYPEANTISTATICDEVICE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JJF(黑)082014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JJF(黑)0820140JJF(黑)082014代替JJF(黑)22003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SPECIFICATIONOFMETROLOGYTESTINGFORGROUNDINGTYPEANTISTATICDEVICE本规范经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4年XX月XX日批准,并自2014年XX月XX日起施行。归口单位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起草单位佳木斯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佳木斯市中然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牡丹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本规范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JJF(黑)0820141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立生、李建、刘延辉(佳木斯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刁树森(佳木斯市中然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赵越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金承烈(牡丹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本规范参加起草人齐跃国(绥化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JJF(黑)0820141目录1范围12引用文件13术语和计量单位14概述35计量特性451加油加气站防静电要求452石油库防静电要求56检测条件661环境条件662检测标准器663检测人员764仪器静电及其它危险防护77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771安全环境检测772检测项目773检测方法88检测结果表达99复检时间间隔9附录A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10附录B石油库内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范围划分12附录C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范围划分23附录D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30附录E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检测记录格式34附件F检测报告内容35JJF(黑)0820142引言在爆炸、火灾危险环境中,静电是潜在的危险之一。在一定条件下,静电放电会引燃易燃物质,酿成巨大灾害,必须严加防止。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是用于保护设备及其周围环境安全,防止事故的重要防护设施,其工作性能的可靠性和技术指标的正确性关系到生产和生命的安全,为此修订本规范。与JJF黑22003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检测规范相比本技术规范做了下列变化1本次修订将规范名称更改为接地式防静电装置计量检测规范2更改了如接地极、闪点等术语的名称概念。3计量特性采用了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中的防静电指标要求。4增加了对CNG加气站、LNG加气站的检测。5完善了附录中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类别。6增加了原规范附录中CNG加气站和LNG加气站等内容。7增加了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接地电阻、接触电阻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8按照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对本规范进行了规范。9历次版本JJF黑296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检测规范JJF黑22003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检测规范JJF(黑)0820141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检测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库、加油站、加气站、液化气站以及其它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场所新安装和使用中的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的检测。本规范不适用于煤矿、通讯系统、电子计算机房、电子设备的防静电装置的检测。2引用文件GB12158200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33482009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T154632008静电安全术语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58201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3术语和计量单位GB154632008、GB500582014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静电导体在任何条件下,体电阻率小于或等于1106M即电导率大于或等于1106S/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小于或等于L107的固体表面。32静电非导体在任何条件下,体电阻率大于或等于11010M即电导率大于或等于11010S/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大于或等于L1011的固体表面。33静电亚导体电阻率(或电导率)介于静电导体和静电非导体两者之间的材料。34体积电阻率表示物体内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它是单位横截面积、单位长度上材料的电阻值。35表面电阻率表征物体表面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它是正方形材料两对边间的电阻值,与物体厚度及正方形大小无关。36接地JJF(黑)0820142物体通过导电、防静电材料或防静电制品与大地在电气上作可靠连接,使静电导体与大地的电位接近,给静电亚导体提供泄露电荷的通道。37连接将彼此间没有良好导电通路的物体进行导电性连接,使相互间大体上处于相同电位的措施。38静电接地系统带电体上的电荷向大地泄露、消散的外界导出通道。39接地极埋入大地以便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导体或几个导体的组合。310接地线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极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极的连接导体。311静电接地电阻静电接地系统的对地电阻。312接触电阻两金属构件连接处接触面之间的电阻。313防静电服为了防止人体和衣服的静电积聚,用防静电织物为面料缝制的工作服。314防静电鞋鞋底用电阻值为5010510108的防静电材料制作,不仅能及时消除人体静电积聚,且能钝化触及250V以下电源电击伤害的防护鞋。315闪点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最低液体温度。316可燃性物质指物质本身是可燃性的,能够产生可燃性气体、蒸气或薄雾。317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以一定比例与空气混合后,将会形成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气体或蒸气。318可燃液体在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能产生可燃蒸气或薄雾的液体。319可燃薄雾在空气中挥发能形成爆炸性环境的可燃性液体微滴。320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引燃后燃烧将在全范围内传播。321高挥发性液体JJF(黑)0820143高挥发性液体是指在378的条件下,蒸气压超过276KPA绝对的液体,这些液体包括丁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等液体,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凝液及它们的混合物。322爆炸危险区域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323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324非爆炸危险区域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数量不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325爆炸下限可燃气体、蒸气或薄雾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低浓度。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浓度低于该浓度,则气体环境就不能形成爆炸。326火灾危险场所存在火灾危险物质以致有火灾危险的区域。火灾危险物质包括A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有可能泄漏但不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可燃液体。B不可能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以及其它同体状可燃物质。4概述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L所示。1连接线,2防护体,3连接处、法兰,4接地线,5接地极JJF(黑)0820144图1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的工作原理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用于避免因静电电荷积聚发生放电,引燃易燃物质,从而防止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由连接线、接地线、接地极组成,防护体通过连接线、接地线、接地极与大地可靠连接,防护体之间通过连接形成等电位。当防护体产生静电时,电荷通过连接线、接地线、接地极对地泄漏消除静电。5计量特性51加油加气站防静电要求511铜制油罐、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静电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512加油加气站的电气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A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接地电阻值要求最小的接地电阻值确定。B当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油罐、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的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电气系统的工作和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地上油品、LPG、CNG和LNG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513埋地铜制油罐、埋地LPG储罐和埋地LNG储罐,以及非金属油罐顶部的金属部件和罐内的各金属部件,应与非理地部分的工艺金属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514加油加气站的信息系统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护钢管两端均应接地。515加油加气站信息系统的配电线路首、末端与电子器件连接时,应装设与电子器件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516380V/220V供配电系统宜采用TNS系统,当外供电源为380V时,可采用TNCS系统。供电系统的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两端均应接地,在供配电系统的电源端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517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管道、LPG管道、LNG管道和CNG管道,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518加油加气站的汽油罐车、LPG罐车和LNG罐车卸车场地和CNG加气子站内的车载储气瓶组的卸气场地,应设卸车或卸气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应设置能检测连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519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工艺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连接。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连接,其接触电阻不应大于003。JJF(黑)08201455110油罐车卸油用的卸油软管、油气回收软管与两端快速接头,应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5111采用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时,导电内衬应接地采用不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时,不埋地部分的热熔连接件应保证长期可靠的接地,也可采用专用的密封帽将连接管件的电熔插孔密封,管道或接头的其他导电部件也应接地。5115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52石油库防静电要求521储存甲、乙、丙A类油品的钢油罐,应采取防静电措施。522钢油罐的防雷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静电接地装置。523铁路油品装卸栈桥的首末端及中间处,应与钢轨、输油(油气)管道、鹤管等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524石油库专用铁路线与电气化铁路接轨时,电气化铁路高压电接触网不宜进入石油库装卸区。525当石油库专用铁路线与电气化铁路接轨,铁路高压接触网不进入石油库专用铁路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石油库专用铁路线上,应设置2组绝缘轨缝。第一组设在专用铁路线起始点15M以内,第二组设在进入装卸区前。2组绝缘轨缝的距离,应大于取送车列的总长度。B在每组绝缘轨缝的电气化铁路侧,应设1组向电气化铁路所在方向延伸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C铁路油品装卸设施的钢轨、输油管道、鹤管、钢栈桥等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两组连接点间距不应大于20M,每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526当石油库专用铁路与电气化铁路接轨,且铁路高压接触网进入石油库专用铁路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每组绝缘轨缝的电气化铁路侧,应设1组向电气化铁路所在方向延伸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B铁路油品装卸设施的钢轨、输油管道、鹤管、钢栈桥等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两组连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20M,每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527甲、乙、丙A类油品的汽车油罐车或油桶的灌装设施,应设置与油罐车或油桶连接的防静电接地装置。528油品装卸码头,应设置与油船连接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此接地装置应与码头上的油品装卸设备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合用。529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道的始端、未端、分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0300M处,应设置防静电的接地装置。5210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道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合用,JJF(黑)0820146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接地点宜设在固定管墩(架)处。5211油品装卸场所用于连接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宜采用能检测接地状况的防静电接地仪器。5212移动式的接地连接线,宜采用绝缘附套导线,通过防爆开关,将接地装置与油品装卸设施相连。5213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0。5214石油库内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6检测条件61环境条件611进入爆炸危险场所或具有释放源的封闭、半封闭空问进行检测时,应先进行可燃气体浓度的测试。当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20时,方允许进行接地电阻、接触电阻和软管连接电阻的检测。612在检测现场进行易燃物品装卸作业时,不得进行检测。613禁止在0区进行检测操作。测试接地电阻用的探针不得设置在1区,避免设置在2区,宜设置在非爆炸危险区。614检测环境应满足检测仪器的使用条件,雷雨天或确信有危险的大气带电现象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检测。62检测标准器及其它设备检测标准器及其它设备见表1。表1检测标准器及其它设备序号检测标准器名称技术要求其他要求1接地电阻测试仪MPE2分辨率01防爆结构设计,防爆等级符合检测环境要求2直流微电阻测量仪表MPE005分辨率01M防爆结构设计,防爆等级符合检测环境要求3可燃气体检测仪MPE3LEL分辨率1LEL防爆结构设计,防爆等级符合检测环境要求4钢卷尺准确度等级为II级量程不小于50M/63检测人员631进入0区或1区爆炸危险场所时,应穿防静电服。当环境相对湿度在50以上时,可以穿纯棉工作服。严禁穿化纤服装。JJF(黑)0820147632进入爆炸危险场所,应穿防静电鞋,严禁穿塑料底鞋或带铁钉鞋。633在爆炸危险场所,禁止穿脱任何服装、帽子或类似物,不得梳头、拍打衣服或做类似的动作。634检测人员需持有效项目证件进行检测作业。635在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检测时,应有受检单位监护人员在场。64仪器静电及其它危险防护641禁止将打火机、火柴等火种及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带入检测现场。642禁止携带不防爆的手机、对讲机等通讯工具进入爆炸危险场所。643严禁在爆炸危险场所用化纤织物擦拭仪器、探针或更换仪器电池。7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71安全环境检测进入爆炸危险场所或具有释放源的封闭、半封闭空间时,先用可燃气体检测仪进行此项测试,具体操作按可燃气体检测仪使用说明书进行。达到611要求时,方可进行其它检测。72检测项目检测项目见表2。表2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名称技术要求1接地电阻满足512、517、5115、525、526、5210、5213、52142接触电阻及连接电阻满足5193软管连接电阻满足5124几何距离满足525、526、529注维修后的接地式防静电装置,在不影响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只对其维修部位按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检测,如改变接地式防静电装置整体结构应对接地式防静电装置重新进行检测。73检测方法731接地电阻的检测7311使用带金属探针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按以下方法进行接地电阻的检测。JJF(黑)0820148图2接地电阻测试仪工作原理A将金属探针插入大地,探针的插入深度、探针与被测接地极以及探针间的距离应符合接地电阻测试仪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要求,探针捅入的区域应符合613的要求;B将被测接地极及探针按图2所示,用导线接入接地电阻测试仪相应端钮;C调整倍率旋钮,选择合适的量程;D测量并读出被测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7312使用不带金属探针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地电阻的方法参照731,具体操作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进行。7313根据检测数据,按照51、52的要求,判定该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732接触电阻和连接的检测1使用直流微电阻测量仪表检测接触电阻按以下方法进行。A多量程仪表选择合适的量程。B按照图3所示,将直流微电阻测量仪两测试夹与被测点紧密连接,待面板上显示的数字稳定后,读取被测点的电阻值。直流微电阻测量仪法兰盘金属管道图3直流微电阻测量仪工作原理C根据512的要求判定该连接处的接触电阻是否符合要求。2连接处的连接应符合5112要求。目测各连接部位焊接点是否牢可靠,有无虚焊、开路现象。螺栓或金属夹具连接的连接点的接触面应无锈蚀、无污物、无油JJF(黑)0820149漆等影响电气导通的物质,螺栓、夹具必须紧固。733软管连接电阻的检测7331加油机加油软管、加气机加气软管连接电阻的检测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A按照72接地电阻的检测方法,将加油枪、加气枪从加油枪座、加气枪座取下,测量加油机、加气机金属枪头的接地电阻。B根据512的要求,判定该软管的连接电阻是否合恪。7332装卸液化石油气的软管连接电阻的检测方法同751,根据512的要求,判定软管的连接电阻是否符合要求。7333金属管道中间的非金属路段、与烃泵相连的橡胶软管的检测按照74接触电阻的检测方法进行。734接地极及接地线的检测A按照51、52的要求使用卡尺、钢卷尺进行检测,钢卷尺量程不足可分段测量。B根据51、52的要求判断接地极及接地线是否符合要求。8检测结果表达经检测的接地式防静电装置发给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注明参照本次检测结果使用,检测结果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注明不符合项目、部位。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F。9复检时间间隔接地式防静电装置的检测间隔一般为一年。JJF(黑)08201410附录A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A1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0区、1区、2区,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3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A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1没有释放源并不可能有可燃物质侵入的区域;2可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3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可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4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可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确定。A3释放源应按可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续级释放源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的,可划为连续级释放源1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贮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2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可燃液体的表面;3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的排气孔和其它孔口。2一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的,可划为一级释放源1在正常运行时,会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2贮有可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口处,在正常运行中,当水排掉时,该处可能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3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4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泄压阀、排气口和其它孔口。3二级释放源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如果释放也仅是偶尔和短期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二级释放源1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2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可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3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其它孔口处;4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JJF(黑)08201411A4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通风,其空气流量能使可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以下场所可定为通风良好场所1露天场所;2敞开式建筑物。在建筑物的壁或屋顶开口,其尺寸和位置保证建筑物内部通风效果等效于露天场所;3非敞开建筑物,建有永久性的开口,使其具有自然通风的条件;4对于封闭区域、每平方米地板面积每分钟至少提供03M3的空气或至少每小时换气6次。2采用机械通风时,下列情况之一可不计机械通风故障的影响1对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建筑物设置有备用的独立通风系统;2在通风设备发生故障时,设置自动报警或停止工艺流程等确保能阻止可燃物质释放的预防措施,或使设备断电的预防措施。A5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存在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存在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并应根据通风条件按下列规定调整区域划分1当通风良好时,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2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为有效时,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3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4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JJF(黑)08201412附录B石油库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范围划分B1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B2易燃液体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沟划为1区。B3储存易燃液体的地上固定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3)1罐内未充惰性气体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2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3距储罐外壁和顶部3M范围内及防火堤至罐外壁,其高度为堤顶高的范围划为2区。0区1区2区图B3储存易燃液体的地上固定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4储存易燃液体的内浮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4)1浮盘上部空间及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范围内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2距储罐外壁和顶部3M范围内及防火堤至储罐外壁,其高度为堤顶高的范围划为2区。防火堤通气口R5M液体表面3浮盘通气口R5M3防火堤JJF(黑)08201413图B4储存易燃液体的内浮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5储存易燃液体的浮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5)1浮盘上部至罐壁顶部空间为1区。2距储罐外壁和顶部3M范围内及防火堤至罐外壁,其高度为堤顶高的范围内划为2区。图B5储存易燃液体的浮顶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6储存易燃液体的地上卧式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6)1罐内未充惰性气体的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0区。2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3距罐外壁和顶部3M范围内及罐外壁至防火堤,其高度为堤顶高的范围划为2区。图B6储存易燃液体的地上卧式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7易燃液体泵房、阀室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7)1易燃液体泵房和阀室内部空间划为1区。2有孔墙或开式墙外与墙等高L2范围以内且不小于3M的空间及距地坪06M高、L1范围以内的空间划为2区。浮盘防火堤R15M液体表面防火堤通气口3JJF(黑)082014143危险区边界与释放源的距离应符合表B7的规定。表B7危险区边界与释放源的距离L1L2距离工作压力名称16MPA16MPA16MPA16MPA油泵房L315L315阀室L3L3L3L3图B7易燃液体泵房、阀室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8易燃液体泵棚、露天泵站的泵和配管的阀门、法兰等为释放源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8)1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R的球形空间和自地面算起高为06M,半径为L的圆柱体的范围划为2区。2危险区边界与释放源的距离应符合表B8的规定。表B8危险区边界与释放源的距离L1L2距离工作压力名称16MPA16MPA16MPA16MPA油泵房315175阀室3311L106M有孔墙或开式墙2释放源封闭墙MJJF(黑)08201415图B8易燃液体泵棚、露天泵站的泵及配管的阀门、法兰等为释放源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9易燃液体灌桶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9)1油桶内部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0区。2灌桶间内空间划为1区。3有孔墙或开式墙外3M以内与墙等高且距释放源45M以内的室外空间和自地面算起06M高、距释放源75M以内的室外空间划为2区。L215M时,L145M;L215M时,L1L23M。图B9易燃液体灌桶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10易燃液体灌桶棚或露天灌桶场所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10)1油桶内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2以灌桶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3以灌桶口为中心,半径为4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有孔墙或开式墙6ML液体表面释放源封闭墙753R6MJJF(黑)08201416图B10易燃液体灌桶棚或露天灌桶场所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11易燃液体汽车储罐车库、易燃液体重桶库房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11)建筑物内空间及有孔或开式墙外1M与建筑物等高的范围内划为2区。图B11易燃液体汽车储罐车库、易燃液体重桶库房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12易燃液体汽车储罐车棚、易燃液体重桶堆放棚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12)棚的内部空间划为2区。图B12易燃液体汽车储罐车棚、易燃液体重桶堆放棚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13铁路、汽车储罐车卸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13)1储罐车内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2以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3以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以密闭卸油口为中有孔墙或开式墙1M封闭墙灌桶口液体表面R451MJJF(黑)08201417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图B13铁路、汽车储罐车卸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14铁路、汽车储罐车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14)1储罐车内部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2以储罐车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1区。3以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75M的球形空间和以灌装口轴线为中心线,自地面算起高为75M,半径为15M的圆柱形空间划为2区。图B14铁路、汽车储罐车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15铁路、汽车储罐车密闭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15)1储罐车内部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2以储罐车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3以储罐车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4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划为2区。密闭卸油口R5M31卸油口液体表面75M灌装口R液体表面JJF(黑)08201418图B15铁路、汽车储罐车密闭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16油船、油驳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16)1油船、油驳内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2以油船、油驳的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水面的空间划为1区。3以油船、油驳的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75M并高于灌装口75M的圆柱形空间和自水面算起75M高,以灌装口轴线为中心线,半径为15M的圆柱形空间划为2区。图B16油船、油驳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B17油船、油驳密闭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17)1油船、油驳内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2以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及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球形空间划为1区。15M油船、油驳灌装口R3M775M液体表面JJF(黑)082014193以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45M的球形并延至水面的空间和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划为2区。图B17油船、油驳密闭灌装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18油船、油驳卸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18)1油船、油驳内部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2以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3以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延至水面的空间划为2区。图B18油船、油驳卸易燃液体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19易燃液体人工洞石油库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19)1储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2罐室和阀室内部及以通气口为中心和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通风不良的人工洞石油库的洞内空间均应划为1区。3通风良好的人工洞石油库的洞内主巷道、支巷道、油泵房及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75M的球形空间、人工洞口外3M范围内空间划为2区。卸油口液体表面水面油船、油驳R15M3JJF(黑)08201420图B19易燃液体人工洞石油库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B20易燃液体的隔油池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20)1有盖板的隔油池内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0区。2无盖板的隔油池内的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和距隔油池内壁15M、高出池顶15M至地坪范围内的空间划为1区。3距隔油池内壁45M,高出池顶3M至地坪的范围内的空间划为2区。图B20易燃液体的隔油池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21含易燃液体的污水浮选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划分符合下列规定(图B21)1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2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3距罐外壁和顶部3M以内范围划为2区。MR375通气管口罐室阀室泵房支巷道主巷道洞口45M1液体表面坑或沟盖板15M3池顶JJF(黑)08201421图B21含易燃液体的污水浮选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22易燃液体覆土储罐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22)1储罐内液体表面以上空间划为0区。2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储罐外壁与护体之间的空间、通道口门(盖板)以内的空间划为1区。3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45M的球形空间、以通道口的门(盖板)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及以储罐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高06M的圆柱形空间划为2区。图B22易燃液体覆土储罐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23易燃液体阀门井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23)1阀门井内部空间划为1区。2距阀门井内壁15M,高15M的柱形空间划为2区。液体表面3M3M通气口R15MJJF(黑)08201422图B23易燃液体阀门井爆炸危险区域划分B24易燃液体管沟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24)1有盖板的管沟内部空间应划为1区。2无盖板的管沟内部空间划为2区。图B24易燃液体管沟爆炸危险区域划分JJF(黑)08201423附录C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和范围划分CL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C2汽油、LPG和LNG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或沟应划为1区。C3埋地卧式汽油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3,应符合下列规定图C3埋地卧式汽油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1罐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间应划分为0区。2人孔阔井内部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15M07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间,应划分为1区。3距人孔阔井外边缘15M以内,自地面算起1M高的圆柱形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2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应划分为2区。注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的汽油罐通气管管口爆炸危险区域用括号内数字。C4汽油的地面油罐、油罐车和密闭卸油口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4,应符合下列规定JJF(黑)08201424图C4汽油的地面油罐、油罐车和密闭卸油口爆炸危险区域划分1地面油罐和油罐车内部的油品表面以上空间应划分为0区。2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O5M的球形空间,应划分为1区。3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应划分为2区。C5汽油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5,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油机壳体内部空间应划分为1区。2以加油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45M3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油机顶部以上O15M半径为3M15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应划分为2区。注采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用括号内数字。图C5汽油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C6LPG加气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6,应符合下列规定图C6LPG加气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6JJF(黑)08201425C7埋地LPG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7,应符合下列规定图C7埋地LPG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1人孔阀井内部空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1M的球形空间,应划分为1区。2距人孔阀井外边缘3M以内,自地面算起2M高的圆柱形空间、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应划分为2区。C8地上LPG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8,应符合下列规定图C8地上LPG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1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1M的球形空间,应划分为1区。2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距储罐外壁3M范围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防护堤内与防护堤等高的空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应划分为2区。C9露天或棚内设置的LPG泵、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9,距释放源壳体外缘半径为3M范围内的空间和距释放源壳体外缘6M范围内,自地面算起O6M高的空间,应划分为2区。图C9露天或棚内设置的LPG泵、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JJF(黑)08201426C10LPG压缩机、泵、法兰、阔门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10,应符合下列规定1压缩机、泵、法兰、阅门或类似附件的房间内部空间,应划分为1区。2房间有孔、洞或开式外墙,距孔、洞或墙体开口边缘3M范围内与房间等高的空间,应划为2区。3在1区范围之外,距释放源距离为R2,自地面算起O6M高的空间,应划分为2区。当1区边缘距释放源的距离L大于3M时,R2取值为L外加3M,当1区边缘距释放源的距离L小于等于3M时,R2取值为6M。图C10LPG压缩机、泵、法兰、阀门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COLL室外或棚内CNG储气瓶组、储气井、车载储气瓶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11,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和距储气瓶组壳体储气井45M以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应划分为2区。图C11室外或棚内储气瓶组、储气井、车载储气瓶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C12CNG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12,应符合下列规定图C12CNG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JJF(黑)082014271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的内部空间,应划分为1区。2房间有孔、洞或开式外墙,距孔、洞或墙体开口边缘为R的范围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应划分为2区。当1区边缘距释放源的距离L大于或等于45M时,R取值为3M,当1区边缘距释放源的距离L小于45M时,R取值为75LM。C13露天棚设置的CNG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13,距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壳体75M以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应划分为2区。图C13露天棚设置的CNG压缩机组、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C14存放CNG储气瓶组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14,应符合下列规定图C14存放CNG储气瓶组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1房间内部空间应划分为L区。2房间有孔、洞或开式外墙,距孔、洞或外墙开口边缘R的范围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应划分为2区。当1区边缘距释放源的距离L大于或等于15M时,R取值为3M,当1区边缘距释放源的距离L小于15M时,R取值为45LM。C15CNG和LNG加气机的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和范围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CNG和LNG加气机的内部空间应划分为1区。2距CNG和LNG加气机的外壁四周45M,自地面高度为55M的范围内空间应划分2区图C151。当罩棚底部至地面距离L小于55M时,罩棚上部空间应为非防爆区图C152。JJF(黑)08201428图C151CNG和LNG加气机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一图C152CNG和LNG加气机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二C16LNG储罐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161、图C162、图C163,应符合下列规定1距LNG储罐的外壁和顶部3M的范围内应划分为2区。2储罐区的防护堤至储罐外壁,高度为堤顶高度的范围内应划分为2区。图C161地上LNG储罐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JJF(黑)08201429图C162半地下LNG储罐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163地下LNG储罐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C17露天设置的LNG泵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C17,应符合下列规定1距设备或装置的外壁45M,高出顶部75M,地坪以上的范围内,应划分为2区。2当设置于防护堤内时,设备或装置外壁至防护堤,高度为堤顶高度的范围内,应划分为2区。图C17露天设置的LNG泵、空温式LNG气化器、阀门及法兰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C18露天设置的水浴式LNG气化器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距水浴式LNG气化器的外壁和顶部3M的范围内,应划分为2区。2当设置于防护堤内时,设备外壁至防护堤,高度为堤顶高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