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定轻型汽车(包括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燃油经济性评价的统一测试程序和计算方法。该标准确保了不同车辆之间燃料消耗量数据的可比性,为消费者购车提供参考,同时帮助政府制定能效政策及行业进行产品开发。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要点: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车辆(即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或临时物品的车辆,包括驾驶人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以及N1类车辆(即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的燃料消耗量测试。

  2. 测试条件与环境:规定了测试应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底盘测功机上进行,包括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等实验室环境参数,并要求测试路面模拟实际道路负载状态,以确保测试结果贴近真实行驶情况。

  3. 测试循环:引入了城市工况(CWTC)和市郊工况(CWTF)两种典型行驶工况模拟,通过预设的速度-时间曲线来模拟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行驶状态,以此评估车辆在城市和非城市环境下的燃料消耗水平。

  4. 燃料消耗量测量:详细说明了燃料消耗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何安装和校准燃料流量计,以及如何计算燃料消耗率。

  5. 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规定了测试数据的处理流程,包括异常数据的剔除、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以及最终燃料消耗量结果的表达形式,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6. 试验车辆状态与准备:对参与测试的车辆状态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轮胎选择、车辆预热、负载设定等,以确保所有测试车辆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7. 验证与复审:标准还包含了对测试结果验证和复审的规定,确保测试过程的公正性与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9233-2008
  • 2003-07-01 颁布
  • 2003-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_第1页
GB 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_第2页
GB 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_第3页
GB 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B/T192332003(20030701发布,2003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1997年1月1日生效的ECERL0102法规就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燃料消耗量对装内燃机轿车认证的统一规定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取消了该法规中不适用的管理性内容,并将该法规中的附录2“通知书”的内容改写为本标准的附录A“试验结果报告”。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除ECER10102法规规定的M1类车辆外,也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T的M2类和N1类车辆。本标准虽然将ECERL0102法规中作为型式认证值和生产一致性检查内容的CO2均改为燃料消耗量EF,但在测得燃料消耗量的同时,也可测得CO2排放量。本标准在编写中参照采用了欧盟EU93/116/EC指令关于机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燃料消耗量的编写格式。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拔民、郑贺悦、陆红雨、方茂东。GB/T192332003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在模拟城市和市郊工况循环下,通过测定排放的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用碳平衡法计算燃料消耗量的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点燃式发动机或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50KM/H的M1类车辆,也可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T的M2类和N1类车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方法密度计法GB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3术语和定义GB183522的术浯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一般要求41按照GB1835222001附录C附件CA中所述的模拟市区和市郊行驶工况的试验循环,测量C02、CO和HC的排放量。42CO2、CO和HC的排放测试结果用克每千米G/KM表示,圆整至最接近的整数。43按照第7章的计算方法,利用测得的CO2、CO和HC排放量,以碳平衡法计算燃料消耗量。计算结果圆整至小数点后一位。44试验燃料试验时应使用GBL835222001附录G中规定的相应基准燃料。为了进行43所述的计算,需采用下列燃料参数A密度按照GB/T1884的方法在试验燃料上测得;B氢碳比采用固定值,汽油为185,柴油为186。5试验条件51试验车辆511车辆的机械状态应良好。试验前车辆至少应行驶3000KM,且少于15000KM。512应按制造厂的规定调整发动机和车辆操纵件。应特别注意怠速设定转速和排气中的CO和HC含量、冷起动装置和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的调整。513试验室可检查进气系统的密封性,以避免额外进气影响雾化。试验室可检查车辆的性能是否符合制造厂的规定,能否在正常行驶条件下运行,特别是能否实现正常的冷、热起动。514试验前,车辆应置于温度保持为293K至303K20至30的室内进行处理。此处理期至少为6H,直至发动机的润滑油和冷却液温度达到室温的2K范围内。在制造厂的要求下,车辆可在正常温度下行驶后30H内进行试验。在制造厂的要求下,装汽油发动机的车辆可按照GB1835222001的E5111规定的运转循环进行预处理;装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可按照GB1835222001的C53规定的规程进行预处理。515试验期间,只应使用车辆的功能性设备。若化油器具有手动进气预热装置,应置于“夏季”位置。一般来讲,车辆正常行驶所需的辅助设备必须处于工作状态。516若为温控水箱风扇,应按其在车辆上的正常状况工作。乘客舱的暖气系统和空调系统都应关闭,而其压缩机应正常工作。517若装有增压装置,则应在试验状态下正常工作。52润滑油应使用车辆制造厂规定的润滑油,并在试验结果报告中注明。53轮胎轮胎应是车辆制造厂作为车辆原始装备所规定的类型之一,按车辆制造厂根据试验负荷和车速所推荐的压力进行充气(如有必要,按试验台架的试验条件进行调整)。所用充气压力应在试验结果报告中注明。6CO2、CO和HC排放量测量61试验循环试验循环按GB1835222001附件CA所述,包括1部(市区行驶)和2部(市郊行驶)两部分。此附件中所有运行规定均适用于CO2、CO和HC的测量。62测功机设定按GB1835222001附录C的规定,进行测功机的负荷和惯量的设定。63排放量计算631一般条款6311气态污染物排放量用下式进行计算MIVMIXQICI106/D(1)式中MI污染物I的排放量,单位为克每千米(G/KM);VMIX校正至标准状态(2732K和10133KPA)的稀释排气容积,单位为升每次试验(L/试验);QI标准状态(2732K和10133KPA)下污染物I的密度,单位为克每升(G/L);CI稀释排气中污染物I的浓度,并按稀释空气中污染物I的含量进行校正,PPM1。如CI有用容积百分数表示,则系数106由102替代。D试验循环期间的行驶距离,单位为千米(KM)。6312容积测定63121当使用孔板或文丘里管控制恒定流量的变稀释度装置计算容积时,连续记录显示容积流量的参数,并计算试验期间的总容积。63122当使用容积泵计算容积时,用下式计算包括容积泵的系统内的稀释排气容积VV0N(2)式中V稀释排气容积校正前,单位为升每次试验L/试验;V0试验条件下容积泵送出的气体容积,单位为升每转L/R;N每次试验的转数,单位为转R。1PPM是106体积比,以下同。63123将稀释排气容积校正至标准状态。用下式校正稀释排气容积VMIXVK1PP/TP(3)式中K12732/1013326961KKPA1(4)式中PP容积泵进口处的绝对压力,单位为千帕KPA;TP试验期间进入容积泵的稀释排气的平均温度,单位为升K;6313计算取样袋中污染物的校正浓度CICECD11/DF(5)式中CI经稀释空气中污染物I的含量校正后稀释排气中污染物I的浓度,PPM或体积分数;CE稀释排气中污染物I测定浓度,PPM或体积分数;CD稀释空气中污染物I测定浓度,PPM或体积分数;DF稀释系数。稀释系数的计算如下DF134/CCO2CHCCCO104(5)式中CCO2取样袋内稀释排气中CO2的浓度,体积分数;CHC取样袋内稀释排气中HC的浓度,PPMC;CCO取样袋内稀释排气中CO的浓度,PPM。6314举例63141数据631411环境条件环境温度232962K,大气压力PB10133KPA。631412测得的容积,并换算至标准状态V51961L试验631413分析仪读数(见表1)表1分析仪读数63142计算631421稀释系数DF见公式6DF134/16924701048091631422计算经校正的取样袋中污染物的浓度HC排放量见公式5和1CHC92311/809189371PPMQHC0619G/LMHD288/DG/KMCO排放量见公式1QCO125G/LMCO470519611251061/D305/DG/KMCO2排放量见公式5和1CCO21600311/80911573QCO21964G/LMCO215735196119641021/D160527/DG/KM632装压燃式发动机车辆的特殊条款测量压燃式发动机的HC。利用下列公式,计算用于确定压燃式发动机HC排放量的HC平均浓度式中7计算燃料消耗量71由第6章计算得出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燃料消耗量。72采用下列公式计算燃料消耗量,以L/100KM表示A对于装汽油机的车辆FC01154/D0866HC0429CO0273C02B对于装柴油机的车辆FC01155/D0866HC0429CO0273C02式中FC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升每100千米L/100KM;HC测得的碳氢排放量,单位为克每千米G/KM;CO测得的一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克每千米G/KM;CO2测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克每千米G/KMD288K15下试验燃料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升KG/L。73型式认证值的确定731如检验机构计算得的FC值不超过制造厂申报值的4,则将此申报值作为型式认证值。计算值没有低限。732如计算得的FC值超过制造厂申报值的4,则在该车辆上进行另一次试验。当两次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不超过制造厂申报值的4,则将制造厂的申报值作为型式认证值。733如平均值仍超过申报值的4,则在该车辆上进行一次最终试验。将三次试验的计算结果平均值作为型式认证值。8生产一致性81作为一般性规则,车辆在燃料消耗量方面的生产一致性的保证措施,应以附录A试验结果报告中的内容为基础,进行审查。如果对制造厂的检查程序不满意,则应运用83。如果某一车型有若干个扩展,试验应在首次型式认证的申报材料中所述的车辆上进行。811车辆一致性试验8111从一批产品中任意选取三辆车,并按照第6章所述进行试验。8112如果对制造厂的生产标准偏差感到满意,试验则按82进行。如果对制造厂的生产标准偏差感到不满意,试验则按83进行。8113根据相应表格提供的判定准则,以三辆样车的试验为基础,一旦判定了燃料消耗量通过或不通过,则此批产品则为合格或不合格。如果既不能判定燃料消耗量通过,又不能判定不通过,则应抽取另一辆车进行试验见图1。图1生产一致性检查流程图812尽管有51L的要求。试验可以在没有行驶任何里程的车辆上进行。8121在制造厂要求下,试验可以在行驶了不到15000KM的车辆上进行在此情况下,磨合规程由制造厂进行,但不得对这些车辆进行任何调整。8122如果制造厂要求走合车辆“X”KMX15000KM,可按下列规程进行测量第一辆试验车可以是型式认证车“0”KM和“X”KM的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每种污染物“0”KM和“X”KM之间排放量的渐变系数ECEC“X”KM排放量/“0”KM排放量此数可以小于1。随后的车辆不必经历走合规程,但其“0”KM排放量需乘以渐变系数EC。这时,所取值第一辆车为“X”KM值,随后的车辆为“0”KM值乘以渐变系数。8123作为此规程的替代办法,汽车制造厂可以采用一个固定的渐变系数092,所有在“0”KM测得的污染物值均乘以此系数。8124试验时应使用GB1835232001附录G中所述的基准燃料。82当对制造厂的统计数据满意时的生产一致性821当对制造厂的生产标准偏差满意时,采用下列条款所述的规程来核查燃料消耗量的生产一致性要求。822在最少样车数量为3时,采样规程是这样规定的,当一批产品的生产有40带有缺陷,其通过试验的概率为095(生产者的风险5),当一批产品的生产有65带有缺陷,其被接受的概率为01客户的风险10。823采用下列规程(见图1)取L为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值的自然对数,XI样车中第I辆测量值的自然对数,S测量值取自然对数后生产标准偏差的估计值,N当前样车数量。824将对限值的标准偏差的总和进行量化,计算出样车的试验统计量,定义为825于是如果试验统计量大于表2中样车数量对应的合格判定数,则判定为合格,如果试验统计量小于表2中样车数量对应的合格判定数,则判定为不合格否则,加抽一辆车进行第6章规定的试验,并按多一辆样车数重新进行计算。表2生产一致性判定表(A)表2(续)83当对制造厂的统计数据不满意或不能获得时的生产一致性831当对制造厂的生产标准偏差明显不满意或不可获得时,采用下列条款所述的规程来核查燃料消耗量的生产一致性要求。832在最少样车数量为3时,采样规程是这样规定的,当一批产品的生产有40带有缺陷,其通过试验的概率为095(生产者的风险5),当一批产品的生产有65带有缺陷,其被接受的概率为01客户的风险10。833考虑到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值呈正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