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标准_第1页
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标准_第2页
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标准_第3页
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标准_第4页
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一、编制目的为了指导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考核、验收采矿权人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达标程度,按照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云政发2006102号的要求,制订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标准试行。二、编制依据与术语定义一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部委及地方性法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7月28日;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71号;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云政发2006102号。3、技术规范与标准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及设计标准DZT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上列技术规范与标准执行其修订的最新版本。二术语定义本标准采用的术语定义如下1、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是指因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所涉及的地层、构造、岩石、土壤、地质遗迹、地下水、地形地貌等要素的总体,是蕴藏矿产资源的载体,具有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属性。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环境破坏、污染,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质灾害等问题。3、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开发矿产资源造成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通过技术措施,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安全、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三、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应以消除危及社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环境地质问题或灾害隐患作为首要任务。二与区域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应尽可能保持当地自然的基本特征,并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三符合当地相关规划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应与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当地的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土地利用等规划相结合,因地制宜。四遵循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原则。治理工程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应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进行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五兼顾相关现行技术标准的原则。治理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及本省现行的相关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四、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行政区内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以及矿山停办、关闭或闭坑阶段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采矿权人灭失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及其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可参照执行本标准。本标准不包括矿山突水、突泥、冒顶片帮、瓦斯灾害,煤尘爆炸、煤层自燃以及热害、岩爆等矿井地质灾害的防治。矿山废水、噪声、粉尘等环境污染的防治,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相关规范、规定,在本标准中只对废水处置提出一般性要求。五、标准提出与解释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解释。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类型与达标程度基本要求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类型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对象和目标,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类型分为六类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类、土地整治类、生态恢复类、矿山公园类、水资源恢复治理类、综合整治类。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范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范围,包括矿山开采区和受矿业活动影响的区域。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达标程度基本要求一矿业活动导致的失稳地面斜坡或露采边坡,经工程措施治理后达到稳定状态,相关的滑坡、崩塌、危岩体、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已排除或得到治理,已消除危及人民生命财产与重要基础设施的不安全因素或隐患。二矿山露天与地下采矿形成的露天采空区,地面沉降区、塌陷区、地表移动变形区,已因地制宜进行了工程治理,如回填复垦、种草植树、蓄水养殖等,受损土地得到再生利用,生态与景观环境已经修复,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停产、转产矿山地下留设的安全矿柱保存完好,闭坑矿山对采空区已进行必要的封闭或充填,矿区无重大塌陷隐患。废水井已及时回填。三矿山固体废物堆场排土场、废石场、废矿渣场、尾矿库等已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矿山固体废物堆场已进行整理,边坡经整治已达到稳定状态,对影响人居安全、耕地与重要设施的地段已修建拦挡工程和截排水沟,能有效防治堆场边坡垮塌或产生泥石流危害。矿山采矿、选冶产生的含有毒有害或放射性成份的固体废物,已设置防水、防渗漏措施,覆土石深埋,在地表或边坡无出露。四尾矿库已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第6号令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了灾害防治,消除了病库、危库、险库灾害隐患,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五矿山采矿与选冶产生的有毒有害的矿坑水、选矿尾水含尾矿库溢流水闭路循环利用,未循环利用的部份已收集并经治理达标后排放。六对矿业活动过程中因挖损、污染、破坏的土地和矿山固体废物堆场及其压占的土地,已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土地复垦,达到了新的利用状态,并符合相应土地用途的技术标准。对不适于新土地用途的堆场已平整覆土,恢复植被,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已经修复,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七矿山采矿引起地表水漏失和地下水资源枯竭影响的地区,已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治理,解决了当地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八矿山地质灾害危害与地质环境影响严重,难于恢复治理的,受灾群众已实施搬迁避让,妥善安置。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标准一、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类标准矿山建设与矿业活动过程中引起的矿山地质灾害类的治理标准分为矿山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标准;矿山地面变形破坏包括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等与地面岩溶塌陷治理标准;矿山泥石流治理标准。一矿山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标准因矿业活动导致地面斜坡失稳或露采边坡失稳而发生的对人民生命财产与建筑物、重要基础设施、主要农耕区、环境景观等造成危害或具潜在危险性较重与严重的滑坡、崩塌必须进行治理,对影响较轻的滑坡、崩塌只作一般性治理。治理标准分为已发生滑坡、崩塌灾害区的治理标准和滑坡、崩塌灾害隐患点区的治理标准。1、已发生滑坡、崩塌灾害区的治理1滑坡、崩塌未稳定地段,已实施工程措施治理,完全消除了安全隐患,其工程类别选用见隐患点防治、施工程序、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2滑坡周界外与崩塌后部以及处于稳定状态的滑坡体、崩塌体上已因地制宜地修建了截、排水沟疏导地表水流,不存在地表水下渗引起的不安全隐患。3因滑坡、崩塌受损土地已进行恢复治理,如回土复垦或植树造林,其受影响的生态环境已恢复,景观视觉污染已消除。4滑坡、崩塌治理工程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5滑坡、崩塌,对人居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应由矿山安排资金予以迁避,安置工作到位,群众情绪安定。2、滑坡、崩塌灾害隐患点区的治理1已采用与滑坡、崩塌隐患体类型、规模、稳定状态与工程地质条件等相适应的防治方法,彻底消除了不稳定因素。防治工程的选用,如排水工程,支拦挡工程、锚固、抗滑桩与注浆工程、护坡工程、减压与压脚工程等,其工程质量满足相关技术标准。2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的重点治理工程具备有相应的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施工及施工监理、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技术文件。3经工程治理后的地面与斜坡或露采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在工程设计有效期内,不发生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4所完成的防治工程与周边环境协一致,不存在新的环境地质问题。5经论证,不需治理的滑坡、崩塌灾害隐患点区,已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牌、围栏等。6经论证灾度、灾变等级高,难以治理的崩塌、滑坡灾害隐患点区对可能危及的人民生命财产已采取搬迁避让措施妥善处置,对隐患体设置监测预警措施,能确保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矿山地面变形破坏与地面岩溶塌陷治理标准矿业活动引发的矿山地面变形破坏包括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等与地面岩溶塌陷,对人居环境、地面设施或景观环境造成影响的,应采取有效方法治理,经治理后达到再生利用状态,并确保地面建筑物与人居环境的安全。治理标准分为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治理标准和矿山地面岩溶塌陷治理标准。1、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1矿山为保护地面人居安全与基础设施留设的安全矿柱或禁采区,其范围合理可靠,能有效防止或减小地面沉陷变形破坏。矿山闭坑或停产、转产,其矿井留设的安全矿柱保存完好,或者对采空区进行了必要的充填,矿区内无塌陷或塌陷隐患。2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已经回填、夯实或在地裂缝发育地段采取灌注水泥砂浆或尾矿砂浆措施,地面沉陷变形已得到有效治理。3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坑、槽、地裂缝经回填复垦,已达到土地新用途的标准,经治理后沉陷区生态环境恢复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4采矿沉陷影响区内的房屋、基础设施受损的,已根据受损程度进行修缮,使其能继续使用,若受损严重不能修缮的,已采取迁避措施安置。5对采矿沉陷规模大,难以治理的地段,已确定禁入范围,设立有警示牌与围栏等设施。2、矿山地面岩溶塌陷1矿井矿坑与溶洞直通的放水孔或溶隙、岩溶管道已充填密闭或浆注封堵,溶洞水泄放已得到控制。2岩溶发育的矿山,已采取措施疏导地表水流、分洪、加固河床或河流改道,地表水渗漏已得到防治。3采矿引起的岩溶塌陷导致耕地受损的,已采取措施回填复耕或重建植被体系。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4采矿引起的岩溶塌陷对人居环境与基础设施影响严重难于治理的,已采取迁避措施安置。5对采矿引起的岩溶塌陷规模大难以治理的地段,已确定禁入范围,设立有警示牌与围栏等设施。三矿山泥石流治理标准矿山开采弃渣不当、排土石场、矿渣堆场或尾矿库坝失稳引发泥石流对人居环境、农田以及生态景观造成危害地区,必须进行恢复治理;对存在泥石流灾害隐患的尾矿库、排土石场,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消除泥石流灾害隐患。1、对矿山排土石堆、废石废渣堆场的不稳定边坡已进行加固、衬砌护坡工程治理,对堆积台面已逐层回填碾压密实;对含有毒有害放射性成份的废土、废石、废渣已深度覆盖,在边坡处无出露,并设有防渗措施。2、矿山排土石场、废石、废渣堆场下缘有居民点或农田、重要基础设施以及对地表景观有影响的,修建有拦挡工程,其工程质量牢固,能有效防止堆场垮塌形成泥石流灾害。3、排土石场、废渣场上方及旁侧应依山就势修建截水沟、排水沟,有效疏导地表水流,防止地表水对堆场的冲刷。4、对影响排土石场、废渣场稳定性的河溪,已在其上游修建拦档坝、截洪沟等工程,能有效防治河溪下泻洪水直接对堆场的冲刷,消除了产生泥石流灾害的隐患。5、当地农田、地表景观因矿山泥石流、废石废渣流受到污损或破坏的,已进行恢复治理,对因泥石流、废石、废渣流灾害受损的当地人居环境或重要设施,已予以修复或迁避。6、因矿山废石、尾砂堵塞、淤积的河道,已进行疏浚,河溪水流畅通,生态环境已修复。7、存在隐患的尾矿库坝,已采取相关的工程措施治理,治理后库区边坡与坝体已达到稳定状态,不存在安全隐患。8、尾矿库区防洪设施完善。新建、在建与闭坑矿山的尾矿库区,特别是山谷型、河谷型尾矿库,设置有符合质量标准的防洪系统。尾矿库常用的防洪排水构筑物包括排水井、排水斜槽、排水管、排水隧道、溢洪道和截洪沟以及地表的溢洪道和截洪沟等完好,能达到防洪安全要求。库内截洪沟、坝面排水沟及下游排洪河渠道已进行疏浚,排泄畅通。山谷型与河谷型尾矿库受河溪下泻洪水直接影响较大的,在上游已修建有拦挡坝、截水沟或洪水分流等水工建筑。尾矿库坝与防洪系统建设,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第6号令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二、土地整治类治理标准因矿业活动占用、污染、破坏和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导致的受损土地或占用地,根据其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按照新的土地复垦利用方向进行回填、平整、覆土及综合整治,达到新的土地利用状态。矿山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有用作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与水域多用途开发等。存在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的采矿场、废石场和尾矿库等场地,不能作为耕地、园地、牧草地、水产养殖水域开发,避免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建康。一耕地恢复治理标准1、土层厚度耕作层厚度不得少于30CM。2、土地平整度用作水田,场地平整度一般不超过23。3、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当地平均耕作层有机质含量。4、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一般耕地PH值68之间,种植水稻的PH值可适当放宽,耕作层含盐量不得超过当地轻盐化土壤含盐量标准。5、排灌保障率,水田应在85以上,一般旱地在70以上。6、土壤质地为砂壤至壤土,不能是极端的砂或粘土。7、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二园地恢复治理标准1、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表层厚度至少在20CM以上。2、土地坡度小于20。3、土地酸碱度,PH值在68之间,根据树种生理特点和地区差异可以适当放宽,如茶园PH值可放宽到4050。4、排灌保障率。建有排灌设施,一般园地灌水保障率在75以上,排水标准要达到一年一遇的涝旱水平。5、土壤质地为沙壤土,不能是极端的砂或粘土。三林地恢复治理标准1、一般速生林地,土体厚度应在60CM以上,其它林地土层厚度可以放宽。2、土壤酸碱度,应适合相应树种的生长。3、建有防洪设施,洪涝频率一般林地防洪标准在20年一遇,防涝标准在一年一遇。4、复垦林地造林成活率,应大于造林株数的40,3年后达到70以上植被恢复效果参见表31“验收判断标准表“。表31验收判断标准评价施工三个月后的植物生长状态植被率3050木本类10株合格植被率5070木本类5株木本群草本覆盖7080,木本类1株落类型保留到处可见发芽,但边坡整体看起来成裸地状,该种情况待过12个月再观察如果是在不当时期施工的情况下。生长基流失,可预见植物不能顺利成长,需再施工不合格草本覆盖超过90,压迫木本植物,该情况应剪草后看情况采取措施合格距离边坡10M进行观察,边坡整体呈现“绿“的景观,植被率7080草地型保留发芽超过10株生长迟缓。待12个月后观察,或植被率5070的程度不合格生长基流失,可预见植物不能顺利成长,需再施工植被率小于505、林地恢复治理的其他指标可参照执行森林土壤测定方法GB78309287、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等相关行业标准。四牧草地恢复治理标准1、复垦的牧草地适于种植当地中等品质以上的牧草,且单位平均产草量达到当地草地平均产草量以上。2、部份浅采场复土厚度为自然沉实土壤厚度在50CM以上,其场地平整度不超过25。1排土石场用于牧草地,内排台阶稳定后,覆土厚度2CM以上,其边坡坡度小于30。2废石堆中易风化类型复土厚度在30CM以上,不易风化类型复土厚度在050M以上。3尾矿库、贮灰场用作牧草地的一般复土厚度50CM以上。3、建设有牲畜可饮用设施,水源保证率在100。五建设用地恢复治理标准1、矿山露采场、塌陷区沉陷区、排土石场等开发整理时,已进行相应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达到的地质环境基本条件如下1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或失稳边坡经工程治理,坡比合适,不存在滑坡、崩塌、危岩灾害隐患;场区稳定,不存在岩溶塌陷。2塌陷沉陷区建设场地,采空区已经治理,基本达到稳定,3年内地基沉陷量不超过1CM。3排土石场建设场地,具备有至少3年的自然沉实或植被稳定措施,或进行人工处置等办法措施,经测试场地稳定性符合相关技术标准。2、开发整理建设场地基建标高符合防洪要求,并因地制宜建设有地表、地下排水系统,满足防洪、排涝要求。3、开发整理建设场地填料应分层夯实,其密实度已达到相应建设用地的要求。场地填料中无淤泥、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物料。4、存在重金属污染、酸碱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的场地,必须设置防渗漏、防污染设施,且不能作为民用建筑用地。5、矿山露天采场、塌陷区、排土石场开发整理为建设用地时,其土地条件应达到GBJ13719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GB501881993村镇规划标准所规定的限制指标。六水域开发用途标准1、适于水域开发的露采坑与地面塌陷区已进行防渗漏工程处理,确保蓄水不渗漏。2、开发水域水质应达到相应用途的水质标准,养殖用水域应达到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农灌水库、山塘水域应达到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3、蓄水场区及周边的有毒有害或放射性污染源已进行清除,不会对蓄水区水质造成污染。4、蓄水场区应修建有防洪设施,并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不产生水害危及周边环境。5、有充足的水源,能够满足蓄水、养殖的需求。6、水域开发应符合当地城镇或乡镇规划,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三、矿山公园类治理标准1、采空区、排土石场等矿山活动遗址的稳定性好,地下采场遗址不存在岩体塌落和巷道大量充水与突水的可能性,安全有保证。2、有配套完善的供水、供电、通风、运输、排水等设施。3、改造为景观水域、娱乐用水水域的,其水质应达到GB1294191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4、利用露天采场、排土石场建设园林公园,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重点,立地环境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种植的树种观赏性特征突出,乔、灌、草合理配植,丛植、群植近期郁闭度应大于05;带植近期郁闭度宜大于06。5、开发为矿山公园的应有保存完好的探、采、选、冶、加工等矿业活动的遗迹、遗址和史迹,并具备游览观赏、科学考察价值和教育的功能。四、生态恢复类治理标准1、矿山受损、压占土地植被恢复所选择的目标植物和群落类型适合于矿山的生态环境条件并与当地生态景观协调一致。2、矿山植被复绿方法选择恰当。斜坡或露采边坡复绿方法的适宜条件应符合表32要求。3、矿山植被恢复效果验收判断标准见表31。4、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的其他指标可参照执行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等相关行业标准。表32地面斜坡与露采边坡复绿方法的适应条件适用条件边坡状况施工应用地点季节方法类型坡率坡高稳定性铺草皮法缓坡土质及强风化边坡1110M稳定春、秋陡坎、马植生带法道、坡面凹坡质边坡或人工回填1151210M稳定春、秋陷处坡质及强风化边坡或人10M稳定春、秋三维植被网法坡面11511工回填香根草篱法缓坡土质边坡1151110M稳定春、秋陡坎、马挖沟植草法道、坡面凹软质岩边坡1251110M稳定春、秋陷处土工格室法缓坡岩质边坡1110M稳定春、秋浆砌片石骨坡面土质及强风化边坡1111510M稳定春、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