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发病机制PPT课件_第1页
肥胖发病机制PPT课件_第2页
肥胖发病机制PPT课件_第3页
肥胖发病机制PPT课件_第4页
肥胖发病机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肥胖Obesity,肥胖发病率,欧洲: 19821986 男性15%,女性22% 美国: 19881994 男性20%,女性25% 1999 儿童10%,上海某社区:超重29.5%,肥胖4.3%,一、肥胖的定义,因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脂肪的形成,热能摄入大于消耗,多余的热能即转化为脂肪储存。 E储存= E摄入- E消耗,热能的来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每克碳水化合物产生4千卡热量每克脂肪产生9千卡热量每克蛋白质产生4千卡热量,热能的消耗,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需的能量影响因素:身高、体重、年龄、性别2.体力活动,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由于摄取食物引起机体能量代谢增高蛋白质:30%碳水化合物:5%6%脂肪:4%5%,白色脂肪组织体内过剩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储存的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分布在颈、肩、腋窝产生大量热量,二、肥胖的诊断指标,1. 肥胖程度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身高(cm)-1000.9(男性) 0.85 (女性),2. 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 =体重/身高2(Kg/m2),3.体脂肪含量(F% ) 按体内脂肪的百分含量计算正常男性F = 15% , 正常女性F = 22%; 男性F25% , 女性F30% 则可诊断为肥胖病。,单纯性肥胖: 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的肥胖(simple obesity)。继发性肥胖: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等导致的肥胖。,三、肥胖的种类,(一)遗传因素,四、肥胖的发生机制,人群: 1019岁的青少年 父母均瘦或正常:肥胖发生率10% 父母一方肥胖:肥胖发生率35%45% 父母双方肥胖:肥胖发生率70%80%,1.遗传与肥胖发生,双生子试验和养子试验,2.遗传与热量摄入,热量摄入有明显的家族特征,同卵和异卵双胞胎的热量 摄入都非常相似,同卵双胞胎之间的相似性更为明显,3. 遗传与热量消耗,(1)基础代谢,肥胖型妇女所生婴儿比消瘦型妇女所生婴儿的基础代谢率低24%,(2)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0,异卵双胞胎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同卵双胞胎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2,摄入1千卡热量的碳水化合物后,连续观察4h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胖人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明显低于瘦人,(3)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关系数:0.12夫妻之间的相关系数:0.28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关系数:0.21,加拿大:记录18073人的活动情况,肥胖基因(obese gene),1950年Ingalls等发现一株近亲繁殖的小鼠食欲亢进, 过度肥胖, 其体重可以达到正常小鼠的3倍, 并且患有糖尿病。,研究表明, 这种小鼠的肥胖是由于一个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引起的, 遂将此基因命名为肥胖基因(obese gene), 这株小鼠也因此得名ob/ob小鼠。,Zhang 等于1994 年首次克隆出小鼠的肥胖基因(ob 基因) 。小鼠的ob 基因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主要在脂肪细胞表达,表达产物为瘦素(Leptin) 。,目前的研究表明,Leptin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其中较重要的是作用于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 引起食欲降低、能量消耗增加、抑制脂肪合成, 从而减轻体重。,脂肪组织增加ob mRNA 表达循环中Leptin 被转运系统转运通过血脑屏障的Leptin 作用于下丘脑神经肽Y(NPY)水平食欲和能量消耗脂肪组织,目前已在两种遗传性肥胖小鼠中发现ob基因突变,致Leptin 合成受阻。因ob基因突变而缺乏Leptin的肥胖小鼠给予外源性Leptin后,1周内能量消耗增加20%,1月内体重减轻30%。,在人类肥胖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筛查ob基因突变的研究中, 大部分没有检测到突变。,肥胖患者ob基因表达增强, 血Leptin水平升高, 并与体脂含量和BMI成正相关, 与动物实验相反, 故推测肥胖个体可能存在内源性的Leptin抵抗, 使其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物学效应。,Leptin 抵抗可能机制: 产生Leptin 拮抗物增加Leptin 结合蛋白的产生Leptin 转运系统缺陷存在Leptin 受体缺陷,(二)环境因素,1. 饮食因素,下丘脑中存在调节摄食的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刺激前者可产生饱胀感, 引起摄食下降或拒绝进食; 刺激后者则产生食欲亢进, 进食量增多。,即刻饱腹效应(心理饱感)取决于对食物的感受持续饱腹效应(生理饱感)取决于食物消化、吸收后机体内代谢物质的变化,(1)多吃与肥胖,母亲多吃与胎儿肥胖,过量喂养与婴儿肥胖,成人过食与肥胖,(2 )饮食结构,高糖饮食与肥胖,血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等双糖,葡萄糖等单糖,在细胞内经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能量,一小部分转化为糖原,由肝脏和脂肪组织合成脂肪,淀粉类多糖降解吸收缓慢,膳食纤维与减肥,满足饱腹感,阻止其他物质的吸收,天然缓泻剂,高脂饮食与肥胖,即刻饱腹效应差,热能密度高,持续饱腹效应不强,高脂膳食可以诱发肥胖低脂膳食减少肥胖发生,植物性食品如花生、大豆、核桃中油脂丰富,植物油动物脂肪,分解为乳糜微粒,经血液循环至肝和脂肪组织,合成脂肪储存,分解为游离脂肪酸,供给组织利用,(3)饮食习惯,三餐分配不合理,早餐吃好午餐按时晚餐清淡,吃饭速度过快,吃零食太多,边吃饭边看电视,2. 运动不足,肥胖者,坐的时间多17%,站的时间少15%,其他体力活动的时间少35%,3. 社会因素与肥胖,(1)生活方式,每天看电视4h以上的妇女比每天看电视1h以下的妇女,肥胖流行的倾向大2倍。,(2)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五、肥胖的危害,肥胖的主要并发症,(一)2型糖尿病,即使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腰围大于102cm,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会提高3.5倍。,BMI大于35,BMI小于21,女性升高93倍,男性升高42倍,BMI过高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子,脂肪降解加强,游离脂肪酸(FFAs),肝、肌肉FFAs氧化,肝脏、肌肉对糖的利用,血糖,胰岛素受体数量、敏感性,胰岛素抵抗,脂质毒性作用,(二)高血压,国外研究:,2030岁,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体重组的2倍,是低体重组的3倍;,4060岁,超重者的血压比正常体重组高50%,比低体重组高100%。,北京地区对少儿肥胖和血压改变的8年随访观察表明,13岁肥胖少儿高血压发病率为14.3%,是同龄非肥胖儿的3倍。,我国研究:,高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心输出量,血压,1.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胰岛素具有抗利钠作用,使血容量及心输出量,2.肾小管回吸收钠增加:,胰岛素促进细胞外Ca2+向细胞内流动,使阻力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 ,血管收缩,加之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使外周血管阻力,3.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三)心脑血管疾病,肥胖与冠心病:,BMI大于29者患冠心病危险较BMI小于21者增加3.3倍,肥胖与脑血管意外:,BMI 28.940.4的男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是BMI 16.223.2的男性的1.4倍,BMI 28.635.7的女性因脑血管意外的死亡率是BMI 15.922.0女性的1.6倍,肥胖患者大都存在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负荷加重等因素。,(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常见的发病类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在睡眠时通过上呼吸道(如喉部)的气流受阻,呼吸会发生10秒至超过1分钟的停止,通常在夜里睡眠时会发生数十次甚至上百次。,大多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都有肥胖的表现,体重指数平均为31.1,而且体重指数的增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肥胖病人约45%55%有打鼾,有些病人本人不知道自己有睡眠时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往往是同室居住的人观察到,颈部脂肪堆积,压迫上气道,上气道口径变小;当呼吸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时,引起咽壁颤动发出鼾声;严重者可因上气道闭塞而引起呼吸暂停。,(五)胆石症和胆囊炎,形成结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胆固醇结石与胆色素结石。在肥胖者中, 男性肥胖者的胆石症发生率较正常体重者增高2 倍, 而女性则增高3倍。,(六)肿瘤,男性主要是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高, 而女性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乳腺癌和胆囊癌的发病率增加。,六、肥胖的治疗,(一)非药物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