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技术研究_第1页
双馈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技术研究_第2页
双馈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技术研究_第3页
双馈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技术研究_第4页
双馈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技术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与开发双馈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技术研究鲁志平王东保定天威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保定071051摘要我国风力发电发展迅速,风电场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大。由于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制约了我国风电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使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参与系统功率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并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有功和无功调控能力进行了分析。然后,本文提出了实现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有功和无功控制的方法。最后,本文利用PSCADEMTDC仿真平台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风电机组功率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关键词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调控RESEARCHOFPOWERCONTROLTECHNOLOGYFORDOUBLYFEDWINDPOWERUNITLUZHPINGWANGDONGBAODINGTIANWEIWINDPOWERTECHNOLOGYCO,LTD,BAODING,HEBEI071051ABSTRACTTHEWINDPOWERGENERATIONISRAPIDDEVELOPMENTINOURCOUNTRY,THEINSTALLEDCAPACITYOFWINDFARMSISCONTINUOUSLYINCREASINGDUETOTHEWINDPOWERGENERATIONUNITOUTPUTHASVOLATILITY,INTERMITTENTETC,LARGESCALEWINDPOWERACCESSTOPOWERSYSTEMSECURITYCAUSEDSERIOUSINFLUENCE,RESTRICTED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WINDPOWERINCHINABUSINESSTHEREFORE,THEWINDPOWERGENERATIONUNITOFACTIVEPOWERANDREACTIVEPOWERCONTROLTECHNOLOGY,MAKETHEWINDPOWERGENERATIONUNITTOPARTICIPATEINTHEADJUSTMENTOFTHEPOWERSYSTEMHASIMPORTANTSIGNIFICANCETHISPAPERFIRSTLYESTABLISHEDTHEVARIABLESPEEDCONSTANTFREQUENCYDOUBLYFEDWINDPOWERGENERATIONUNIT,ANDTHEMATHEMATICMODELOFDOUBLYFEDWINDPOWERGENERATIONUNITOFTHEACTIVEANDREACTIVEPOWERREGULATIONABILITYWEREANALYZEDTHEN,THISPAPERPUTFORWARDFORTHEREALIZATIONOFDOUBLYFEDWINDPOWERGENERATIONUNITOFTHEACTIVEANDREACTIVEPOWERCONTROLMETHODFINALLY,THISPAPER,BYUSINGPSCADEMTDCSIMULATIONPLATFORMESTABLISHEDDOUBLYFEDWINDPOWERGENERATIONUNITSSIMULATIONMODEL,ANDTHROUGHTHESIMULATIONRESULTSTHATTHEPROPOSEDWINDGENERATORPOWERCONTROLMETHODISFEASIBLEKEYWORDSDOUBLYFEDWINDPOWERGENERATIONUNIT;ACTIVEPOWER;REACTIVEPOWER;POWERCONTROL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引人瞩目。2010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890万KW,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0年底,我国己建成风电场800多个,风电总装机容量除台湾省外447333万KW,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1年底,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25642万KW”。首个海上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安装34台国产30MW风电机组,也于2010年6月实现并网发电。“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规划建设6个陆上和两个海上及沿海风电基地。但是,由于风力发电的输出功率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大规模风电并网容易引起系统的频率、电压的波动,严重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推动下,我国对风电场接入系统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在GBZ199632005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的基础上,于2011年12月颁布了新的国家标准GBZ19963201L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2012年6月开始实施,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能力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对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口】。本文首先建立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有功和无功调控能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实I2013年第7期电I|L技戒L11研究与开发现风力发电机组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1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动态数学模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DFIG以其风能利用率高、变频器额定容量小等优势成为目前国内外风电市场上的主流机型,主要由风力机、传动系统、双馈异步发电机、双PWM变频器、机舱和塔架等构成。风力机从风中捕获能量,将之转化成机械能,通过传动系统将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输送至电网。发电机的定子直接与电网相连,转子通过双PWM变频器与电网相连。靠近发电机转子的变频器称为转子侧变频器,与电网相连的变频器称为网侧变频器【3】。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磐蔓一警璺烈,WM谯绷嚣图1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11风力机数学模型根据动量理论,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模型4】可表示为PM05PAYCD,1COMRV2式中,P为风力机输出的机械功率;P为空气密度;为风轮的扫掠面积;V为风速;CO为风力机的转速;为叶尖速比;为叶片的桨距角;CD为叶片的风能利用系数,CD是与的函数。12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动态数学模型双馈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定子侧以发电机惯例为正方向,转子侧以电动机惯例为正方向,于是得电压方程一BCSQ等SDFS3一RQ12J电I|L技撤20137磁链方程D一FSDLMS一FSFRQ4RDLRLRDLISD。RQLLRQLFSQ式中,下标S、R分别代表定子和转子;、分别为定子和转子电阻;三、分别为定子和转子电感;为定子和转子互感;09为同步转速;CO。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为一5PDT“式中,为发电机转子转动惯量;为风力机对发电机的机械转矩;为电磁转矩;09为发电机转速;P为发电机极对数。13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1变频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双PWM变频器是由两个背靠背的三相电压源型整流逆变器构成,连接于发电机定子和转子之间,如图2所示。在本文所建立的单机全仿真模型中,电网侧变频器采用定子电压定向控制技术,转子侧变频器采用定子磁链定向控制技术。通过对双PWM变频器采用矢量控制技术,可使能量在发电机定子和转子之间双向流动。风速变化时,调节发电机的转速能使风力发电机追踪最大风能,维持系统频率恒定,并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暾傻费瓣转储I奄龋嚣研LR,一土C1每帚夺图2双PWM变频器主电路结构图图2中,“。、UB、U。是电网三相交流电压,、分别为变频器电网侧的等效输入电阻和等效电感,F、IB、I。分别为电网侧变频器三相输入电流,F是电网侧输入的总电流,C为变频器直流环节的储能电容,UDC、FD。分别为直流环节电容电压和电流,是转子侧变频器与双馈发电机转子之间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E、EB2、E。是双馈发电机转子侧的感应电压。电网侧变频器采用电压定向控制技术,控制模型为,LRGLG一鲁ONLGIGQ“翱一一DIGQFGD6CDDFDCFD一FD。式中,GD、GQ为电网电压的DQ轴分量;UGSD、G。Q、LGD、I分别为电网侧变频器的电压、电流的DQ轴分量。转子侧变频器采用定子磁链定向控制技术,控制模型为T誓一TFRQ每一FRQ去。电网侧变频器采用SPWM脉冲触发技术控制可关断器件,使直流环节电容电压保持不变;转子侧变频器采用电流滞环控制技术产生触发脉冲控制可关断器件,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解耦控制。2变桨距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变桨距控制系统能通过控制桨距角的大小调节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输出。当风速超过额定风速时,桨距角动作,使发电机输出功率维持在最大功率以内,以免造成电气、机械等设备损坏。同时,变桨距系统也可参与系统的有功调控,满足电网对风电场功率输出要求。变桨距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为,|1二一8ULT式中,为桨距角动作值;为桨距角动作参考值;F为桨距角控制器伺服机构的时间常数。变桨距控制系统的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图3桨距角控制框图2双馈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研究与开发21有功功率控制一般情况下,当风速低于额定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的桨距角保持为零,通过调整机组的转速,使风力发电机组保持最佳叶尖速比,进行最大风能追踪;当风速高于额定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保持不变,通过调整风力机的桨距角,使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恒定的额定功率。在特殊情况下,风力发电机组需要根据调度的要求,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输出进行主动控制。必要时,还可将风力发电机组从系统中切除,以满足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5_6。由式1可得,当风速不变时,风力机输出的机械功率为风能利用系数CD的函数。对于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CN的可近似表示为CN05一0022FL一02550022FL2E9C05一一9风能利用系数CD与叶尖速比和桨距角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图4风能利用系数曲线图因此,风力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控制调整风力机的叶尖速比;调整风力机的桨距角。调整风力机的叶尖速比,即是通过控制双馈电机转子绕组的励磁电流,增加发电机的励磁转矩,使机组的转速减小,从而达到调整风力机输出功率的目的。但是,随着发电机电磁转矩的增大,流过变频器的电流也相应增大,而变频器的容量较小,较大的电流会对器件的寿命产生影响。因此,利用此方式控制风电机组有功功率输出的能力非常有限,并且容易损坏机组,故实际中该方式较少采用。调整风力机的桨距角,即是通过改变叶片的桨距角,控制叶片的气动受力,从而调整风力机从风中吸收的能量,达到调整风力机输出功率的目的。I2013年第7期电叠鼍L技礅L13研究与开发变桨系统能使叶片的桨距角在O90。范围内大范围变动,调整幅度较大,能够有效调整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因此,本文选用通过调整风力机桨距角的方式,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输出进行控制。22无功功率控制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能够通过采用矢量定向控制技术,实现对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转子侧和网侧变频器一般分别采用基于定子磁链定向和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通常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风电机组的容量,使机组输出功率的功率因数保持为1,即风电机组与电网没有无功交换。但是,根据有关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技术规定,要求在特殊情况下,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发出无功功率,调节风电场的并网点电压。根据分析,双馈风电机组定子侧无功功率的调节范围为式中,QS、QI分别为发电机定子侧无功功率输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P。为发电机定子侧的有功功率输出;为电网电压的幅值;为转子侧变频器最大允许电流值;为发电机的激磁电抗;为发电机定子绕组电抗。双馈风电机组转子侧无功功率的调节范围为N一二二LQC一一S1一式中,Q。Q为网侧变频器无功功率极限;P。为网侧变频器设计的最大功率;S为发电机的转差率。因此,双馈风电机组的无功功率调节范围为QGMAXQSMAX一QCMIN12IQ舯Q锄I一QC、在特殊情况下,通过调整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功率因数,即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风电机组无功功率的控制。3仿真算例仿真一风机运行在13MS风速下,假设风速保持不变,3S时,风电机组执行调度指令,有功输出降14L电技2013年第7期为12MW,功率因数恒为1,未投入无功补偿装置,通过桨距角进行调控,仿真结果如图5一图8所示。图6风电机组无功功率输出口电2D拍5116N7AD一一一一一图7风电机组出口电压图8电网频率当风机执行调度指令,将输出功率降为12MW,无功功率输出仍保持在0附近波动,线路上输送总功率减小,电压降减小,无穷大电源电压不变,所以机端出口电压下降;桨距角增大,功能利用系数减小,吸收的功率减小,而风电机组转速不变,所以为达到新的平衡,电磁转矩和机械转减小;电网频率在允许范围内波动,实现了调度指令,各种动态特性满足要求。仿真二风电机组运行在1OMS风速下,假设风速保持不变,未投入补偿装置,风机按定子侧出口功率因数为L运行,3S时,定子侧出口功率因数变为098,仿真结果如图9一图L2所示。啉啪删卿榍删一一一一一帅脚图1O风电机组无功功率输出图11风电机组有功率输出L图L2风电机组出口电压功率因数为变为098时,风电机组无功功率输出有零开始变大,而由于风速以及发电机转速都没有变化,风电机组吸收的总功率不变,所以风电机组有功功率输出减小,电磁转矩和机械转矩不变;由于无功功率输出增大,机端出口电压升高;电网频率在允许范围内波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