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计数_第1页
网织红细胞计数_第2页
网织红细胞计数_第3页
网织红细胞计数_第4页
网织红细胞计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床血液学检查,泰山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于克波,2,三、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网织红细胞(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期的红细胞,由于细胞浆中残存核糖体和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应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色的网状结构,因此命名为网织红细胞。,3,检查方法,显微镜计数法网织红细胞仪器法测定法优点:测量的细胞数多,易于标准化,减少实验误差。,4,正常参考值,成年人: 百分数0.5-1.5%,平均1%。绝对值(2484)*109/L(2.4万8.4万/mm3)新生儿 : (2%-6%),5,临床意义,1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网织红细胞的增减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的情况。 间接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6,1反映骨髓造血功能,(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 溶血性贫血: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网红增至68或以上。急性大量溶血时,重者可在40-50以上。急性失血性贫血:网红也可明显增高。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网红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轻度减少。,7,1反映骨髓造血功能,(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常低于05,甚至为0。绝对值低于15x109L作为诊断再障指标之一。某些慢性型再障:骨髓中尚有部分代偿性造血灶,网织红细胞可正常或略增高,但功能仍是低下的。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因骨髓中异常细胞的大量浸润,使红系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8,2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网红轻度增高,给予铁剂或叶酸治疗后,网织红细胞的升高先于红细胞恢复。3-5天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增至68或达10以上。2周左右网红渐下降,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才逐渐增高。这一现象称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诊断的治疗性试验,给予铁剂或叶酸,如出现网织红细胞反应,可帮助确定为某种贫血的诊断,或作出鉴别诊断。,9,3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治疗过程中连续观察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如治疗后网织红细胞逐渐降低,表示溶血或出血已得到控制。如网织红细胞持续不减低,甚至更增高,表示病情未得以控制,甚至加重。,10,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在血浆中具有相对的悬浮稳定性,沉降极其缓慢。在病理情况下,血沉率可明显增快。,11,原理,红细胞沉降的速率受两种相反方向力量的相互作用,即红细胞的下沉力与血浆的阻遏力。由于红细胞的重力而产生自然的下沉力。正常情况下,因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带有负电荷,红细胞互相排斥使细胞间彼此分散悬浮于血浆中,下沉受到的阻力较大,故沉降较慢。,12,原理,红细胞聚集是促使红细胞沉降的主要原因。如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减少而互相聚集呈缗钱状形成,因重量增加,与血浆接触的总表面积减少,下沉时受到血浆的阻遏力减弱,故使红细胞沉降增快。,13,原理,影响红细胞聚集的因素:蛋白质:不对称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 球蛋白、 、 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等,因带正电荷可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促使红细胞聚集,致血沉加速。清蛋白带正荷,具有抑制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作用,血沉减慢。,14,原理,影响红细胞聚集的因素:脂类物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促进作用,可使血沉加快;卵磷脂有抑制作用使血沉减慢。红细胞的数量、形状或大小等自身变化:红细胞数量越多,受到的阻力越大,血沉越慢;反之则血沉加速。红细胞形态异常不利于缗钱状形成,因此血沉加快不多;大红细胞因表面积相对减少,受到血浆的阻遏力相应减少,下沉较小细胞为快。,15,参考值,魏氏(Westergoen)法:成年男性015mm/1小时末成年女性020mm/1小时末,16,临床意义,(一)生理性变化 12岁以下的儿童血沉略快。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增快,可能与子宫内膜破损及出血有关。妊娠3个月以后至分娩后3周血沉快,与生理性贫血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等有关。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沉加快。高原地区居民红细胞增多,血沉低于平原地区。,17,临床意义,(二)病理性变化 1炎症性疾病 急性细菌性炎症: 1抗胰蛋白酶、 2巨球蛋白、C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急性时相反应物质迅速增多,促进红细胞聚集,炎症后23天可出现血沉增快。,18,临床意义,风湿热:活动期血沉增快,好转时血沉减慢,无风湿活动时血沉可正常。与清蛋白降低、 及2球蛋白增高有关。慢性炎症:如结核病病变。活动性时,纤维蛋白原及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增快。病变渐趋静止,血沉也逐渐回复至正常。如病变再活动时,血沉又可增快。故临床上常用血沉率作为观察风湿热及结核病有无活动性的参考指标。,19,临床意义,2组织损伤及坏死 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血沉常增快,如无并发症,多于23周内恢复正常。缺血性组织坏死:如心肌梗塞、肺梗塞时,常于发病23天后血沉增快,持续l3周。心绞痛:血沉正常。血沉测定可作为心绞痛与心梗鉴别的参考。,20,临床意义,3.肿瘤 恶性肿瘤:血沉多明显增快,手术切除或经有效的化疗、放疗后血沉可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增快。可能与2巨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增高及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贫血等因素有关。良性肿瘤:血沉多属正常。,21,临床意义,4高球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风湿性疾病(如SLE、RA)、亚心等疾病致高球蛋白血症时,血沉常明显增快。当血中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显著增多(尤IgM明显增多),可出现高粘滞性综合征,红细胞沉降反而受抑制,血沉不增快或减慢。慢性肾炎、肝硬化时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血沉也可明显增快。,22,临床意义,5贫血 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轻度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快。严重贫血时,因红细胞过少不易形成缗钱状聚集,故血沉加快不与红细胞的减少成正比。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镰形细胞贫血、红细胞异形症等时,因异形红细胞不易聚集成缗钱状,故虽有贫血而血沉加快不多,镰形细胞贫血病人的血沉甚至很慢。,23,临床意义,6高胆固醇血症 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粘液性水肿血沉均见增快。,24,临床意义,血沉减慢的临床意义较小。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如脱水使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时,血沉可减慢。,25,血沉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炎症性疾病及组织损伤或坏死如风湿热、结核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病变活动时血沉增快,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率可较前降低或恢复至正常;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而恶性肿瘤则有不同程度增快,晚期或有转移时常明显增快;反映血浆中球蛋白增高,可考虑到一些导致高球蛋白血症的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6,五、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一)血细胞比容测定(Hct)原理 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将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测得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所占容积的比值。血细胞比容主要与血中红细胞的数量、大小及血浆容量有关,常用来协助诊断贫血及程度,并用作红细胞各项平均值的计算,有助于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27,(一)血细胞比容测定(Hct),参考值微量法:男 0.4670.039LL; 女 0.421 0.054LL温氏法:男 0.400.50LL (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 0.370.48LL (3748容积),平均0. 40LL,28,临床意义,1血细胞比容增高 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使红细胞相对性增多时,血细胞比容常达050以上。 测定脱水病人的血细胞比容,了解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性增多时,血细胞比容均见增加,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可高达0.60以上,甚至达080。,29,临床意义,2血细胞比容减低 见于各种贫血。不同类型的贫血,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同,故血细胞比容的减少与红细胞数量减少并不定成正比。因此必须将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三者结合起来,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意义。,30,(二)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MCV= fl参考值:手工法:8292fl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fl,31,(二)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