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高三年级月考习题_第1页
2014年秋季高三年级月考习题_第2页
2014年秋季高三年级月考习题_第3页
2014年秋季高三年级月考习题_第4页
2014年秋季高三年级月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秋季高三年级月考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跻身(j) 应届(yng) 屏除(b ng) 未雨绸缪(mu)B荟萃(hu) 拙见(zhu) 惩艾(i) 扛鼎之作(gng)C蔓菁(mn ) 亘古(gng) 编纂(zun) 繁文缛节(r)D按捺(n) 鱼鳔(bio) 拓本(t) 本身不遂(su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渲泄 松弛 大拇指 贻笑大方B诬告 竣工 入场券 愤发图强 C妨碍 针砭 爆冷门 变本加厉D痉挛 嬉戏 渡假村 恣意妄为3. 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玉器收藏的_越来越盛,人们不仅喜欢佩戴、把玩玉器,还把收藏玉器作为一项投资。一些玉器商人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大量仿制古玉器,_玉器收藏爱好者,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_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_的局面。A风俗 蒙骗 进而 鱼龙混杂 B风俗 诱骗 进而 鱼目混珠C风气 蒙骗 因而 鱼目混珠 D风气 诱骗 因而 鱼龙混杂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脑活动绘图”计划将历时 10 年,耗资约 30 亿美元,其目的旨在探索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为脑活动绘制全图。B个人住房信息查询是否规范,关系着备受关注的全国住房信息联网能否加快适应,社会信任度能否得以提升。C成功后,她并没有到处诉说这段苦难,而是感谢它使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厚:是乐观还是悲观地对待苦难,体现了人的境界和品位。D布多昂表示:庞巴迪公司是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见证者,自己对中国市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希望在交通设备的制造、研发和管理等方面深化与中方的合作。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刘关张于张角乱军中救了董卓,董卓却因三人出身低微极为怠慢,因此激怒了张飞,欲杀掉董卓,刘备关羽及时阻止。最后三人连夜引军投了别处。( 三国演义)B巴金的家 ,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细致,作者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C克洛德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加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把他从顶楼上推下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巴黎圣母院)D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 ,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 “和”有“中和” “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胡床”即现在的马扎, “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中国古代民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6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 ”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D “胡床” “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三、 (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佃皖城,图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晋书王浑传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 裁:通“才”,仅仅B监淮北诸军事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C吴人大佃皖城 佃:耕作,引申“屯田”D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 绥:安抚10.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浑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 分) ( )浑沈雅有器量 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 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 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 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A B C D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12.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1) 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 3 分)译文:_(2) 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3 分)译文:_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分鸿门宴)译文:_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 6 处) (3 分)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 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 (选自韩非子*观行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清平乐弹琴峡 题壁清纳兰性德泠泠 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注】 大清一统志 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罅,声若弹琴”。 泠泠:水流声。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4 分)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 分)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 5 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 (5 分)(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2)_ 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 (3)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4)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周逍遥游 )(5) )_,生物之以息相吹也(6)_,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7)故木受绳则直, 。 (劝学 )(8)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祈 求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 分)A作品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B作品写年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在于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将失去灵魂。C作品描写遭到欺辱后的鹰的动作、眼神和鸣音,使其内在的精神和性情得到了充分展示。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E作品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17文中小孩欺辱苍老的鹰时,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这表明了年轻的鹰的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4 分)_ 18看到小孩欺辱苍老的鹰以及鹰的痛苦和无奈,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4 分)_ 19. 请结合文本探讨小说的主题。(4 分)五、语言运用(12 分)20. 2013 年 12 月 18 日, 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中, “光盘”“ 女汉子”“土豪”等新词名列前十。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准确表达人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请你从上面列举的新词中任选两个词语,加以解读和点评。 (4 分)选词: 评价: 21.下面自环球时报的新闻,试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向同学们转达主要信息,不得超过 30 个字。(4 分)德国海德堡大学国际冲突研究所周二公布最新一年“全球冲突晴雨表”报告。在“冲突晴雨表”分布图上,北美和欧洲大部分国家被涂上了代表“和平”的白色;中国则是黄色,表示为“危机地区”;俄罗斯和印度则是橙色,表示面临“地区冲突”;中东、非洲、中美洲部分国家还涂上了“红色”,代表“战争”。研究人员担心,2014 年许多危机可能在某个时候升级,甚至发展成战争。除了美国对叙利亚可能发动战争外,中国东海上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争端也是一个“热点”。22. 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