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常见病的预防和急救_第1页
夏日常见病的预防和急救_第2页
夏日常见病的预防和急救_第3页
夏日常见病的预防和急救_第4页
夏日常见病的预防和急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院前急救,何 桃,1,主要内容,中暑溺水电击伤,2,中 暑,概念概论,病因诱因,病情评估,急救护理,返回,向后,中暑是指人体在在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3,1.病因 (1)烈日暴晒 (2)高温作业(图1) (3)温度高 (4)通风不好(图2),中 暑,病因诱因,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概念概论,返回,向后,(图1),(图2),(图3),1.诱因 (1)肥胖 (2)缺乏锻炼 (3)过度劳累(图3) (4)潜在疾病,(5)药物 (6)饮食后高温作业 (7)高温季节 (8)老年体弱等,4,中 暑,病因诱因,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概念概论,返回,向后,5,中暑痉挛,-Assessment-,环境温度增高,失 盐,肌肉痉挛,大量出汗,失 水,单纯补水,血钠浓度,严重的肌肉痉挛伴收缩痛,6,好发部位:腓肠肌,咀嚼肌、腹直肌、肠道平滑肌发作特点:痉挛性,对称性,阵发性,-Assessment-,中暑痉挛,严重的肌肉痉挛伴收缩痛,多见于健康的青壮年,7,临床表现为中暑“三联征”高热:直肠温度可达41-43无汗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老年人和热适应不良者,-Assessment-,中暑高热,8,T38中暑高热中暑痉挛中暑衰竭,重度中暑,临床表现,治疗,入院急救处理,T38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轻度中暑,及时处理,34小时可恢复正常,T38非特异性身体不适,先兆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短期休息可恢复,-Assessment-,9,中 暑,病因诱因,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概念概论,返回,向后,四) 急救要点 1.通风、补液、降温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加强基础护理(图1)五) 预防 1.进行预防中暑的卫生宣传; 2.热适应锻炼; 3.补充含盐清凉饮料与营养; 4.改善劳动环境与居住条件; 5.重视老、弱、病、孕的夏季保健; 6.执行有关高温作业禁忌证规定。,(图1),10,如何预防,1.平时要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0升水。2.不得不在户外工作时,可将凉毛巾搭在头上。3.饮食上多食用清淡饮食。4.外出时衣服应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尽量少穿,穿浅色服装,戴隔热帽和太阳镜,有条件的可使用防晒霜。 5.随身应携带防暑的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液、清凉油等。6.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量少外出。,11,如何预防,7.每天的10:0016:00时在烈日下行走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8.如果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置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部和颈部,让病人服用人丹和十滴水。如果病人昏倒,可用手指按压病人的人中穴,立即送往医院救治。,12,溺水,13,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中,呼吸道被水、泥沙、杂物堵塞、引起换气功能障碍、反射性喉头痉挛而缺氧、窒息造成血流动力学及血液生化改变的状态。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drowning),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near drowning)。不及时抢救,4-6分钟内即可死亡。淹溺以7、8、9三个月发生率最高。,淹 溺,病因诱因,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概念概论,返回,向后,14,淹 溺,溺水的表现 淹溺史,面部青紫肿胀、四肢厥冷、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口鼻充满泡沫或污泥、杂草,腹部膨胀,胃内充水扩张。,病因诱因,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概念概论,返回,向后,15,现场救护 1.迅速使溺水者出水; 2.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倒水处理:时间不宜过长(1min); 膝顶法 肩顶法 抱腹法 4.心肺复苏术。,淹 溺,病因诱因,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概念概论,返回,向后,会游泳(痉挛),16,电击伤,17,触电(电击伤俗称触电,是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机体损伤及功能障碍,重者呼吸心跳骤停。包括交流电和雷电击伤。,触 电,病因机制,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概念概论,返回,向后,18,触 电,返回,向后,病因机制,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概念概论,19,电击伤发病机制,电流通过人体可使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水平发生变化,并发生电泳、电渗等反应,从而导致器官的生物节律周期发生障碍。,20,触 电,返回,向后,一、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轻型:精神紧张、尖叫、惊恐、脸色苍白、表情滞呆、呼吸心跳加快。触电部位肌肉收缩,且有头晕、短暂意识丧失。恢复期肌肉疼痛、四肢软弱无力、头痛及精神兴奋等。 重型:神志清醒者有恐惧、惊慌、心悸和呼吸加快。昏迷病人肌肉持续抽搐、血压下降,呼吸浅快、不规则以至停止,心律紊乱、心室纤颤、心跳停止。甚至可出现内脏破裂。,病因机制,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概念概论,21,触 电,返回,向后,病因机制,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概念概论,现场救护1.迅速脱离电源关闭电掣 切断电源拉开触电者(必须用绝缘的物体)2.轻型触电:就地观察或平卧休息1-2小时。3.重型触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22,抽搐,23,抽搐的概念,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或强直。,24,抽搐的分类,1.局限阵挛性抽搐2.强直阵挛性抽搐,25,导致抽搐的常见疾病,感染、颅脑疾病、中毒、癫痫、高热、心血管疾病、电解质紊乱、寄生虫感染等相关疾病。,26,急救处理,27,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应将患者置于安全环境,平卧,解开衣领,去除义齿,防止舌咬伤,清除口腔分泌物。有意识障碍者,将身体或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流出,防止窒息或肺炎。分泌物较多时,应准备负压吸引器,随时吸痰,给予吸氧,必要时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人工呼吸,维持正常气道功能。,28,迅速评价和稳定生命体征,重症患者应进行血压、呼吸、脉搏及氧饱和度等监测,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9,预防发作时意外伤害,抽搐时禁止强行固定四肢,注意保护患者防止摔伤。当抽搐停止后患者意识未恢复前应加强监护,防止自伤、误伤等。,30,气道异物与“海姆立克”急救法,31,食物、异物卡喉常见于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笑、打闹或啼哭而发生,尤其多见于儿童。表现为突然呛咳、不能发音、呼吸急促、皮肤发紫,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32,海姆立克急救法 - 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33,呼吸道异物窒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呼吸道异物窒息导致死亡的病例,根据中国资料分析,由意外损伤造成的死因中主要为意外窒息,占婴儿意外死亡中的90%,而导致窒息的主要原因就是气道异物阻塞,使孩子的呼吸完全不能进行。因此,意外一旦发生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34,“海姆立克”征象,异物卡喉的患者,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也不能咳嗽。此时患者可能会用一只手或双手抓住自己的喉咙,此即“海姆立克”征象,35,如何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手法?,36,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手法(站立),施救者站在患者后面,脚成弓步状,前脚置於患者双脚间。以大拇指侧与食指侧对准患者剑突与肚脐之间的腹部,具体在肚脐上两横指处。,37,用左手将病人背部轻轻推向前,使病人处于前倾位,头部略低,嘴要张开,有利于呼吸道异物被排出。,38,另一手置于拳头上并握紧,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其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这一急救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39,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卧位),如果发现病人意识不清卧位在地 ,或是病人在站立不便于操作者进行施救时,取患者于仰卧位,首先开放病人的呼吸道,然后救护者骑跨在病人大腿外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肚脐与剑突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掌覆盖 其手掌之上,进行冲击 性地、快速地、向前上 方压迫,反复至呼吸道 异物被冲出。,40,检查口腔,如异物已经被冲出,迅速用手指从口腔一侧钩出。 呼吸道异物取出后应及时检查呼吸心跳,如无,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41,自己是受害者,孤立无援,一手握拳,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 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 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 直至异物排出。,42,儿童“海姆立克”急救手法,如果是儿童(18岁)发生气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